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力量

2017-06-08于雪筠蒲卫晖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建设

于雪筠 蒲卫晖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自2013年9月由习近平主席提出以来,已上升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带一路”的建设,没有文化力量的支撑、没有各个国家人民之间的民心“互联互通”支持,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在实际工作开展中需要做好提高文化的国际认可度、坚持“五通”、传播中国文化等方面进行实施,从而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的建设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力量。

【关键词】“一带一路” 文化力量 建设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285-02

一、“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

所谓的“一带一路”就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的我国重大经济发展倡议。而“一带一路”倡议部署涉及了中国、俄罗斯、印度等金砖国家以及波兰、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数十个其他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在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强调了“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我国重要倡议部署已经全面推进阶段,基本已经实现了“一带一路”涉及区域内44亿人口“五通”原则,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与中亚、东南亚国家的联系,更好地实现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经济对接,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增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因此,“一带一路”被中国作为推进亚欧非地区发展中国家密切合作和共同发展的重要倡议,开始受到世界各国所广泛关注以及相關国家的积极响应,有效促进中国对外经贸交流、扩大域外贸易合作伙伴,从而实现我国地区经济的繁荣稳定、形成全球经济增长以及结构调整新动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力量的建设

1.以外交手段打破舆论封锁,提高国际认可度

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达成政治互信,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提升话语权,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在世界经济发展陷入低谷时,中国经济增速依然可观,更多的国家希望探索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国有能力为世界发展注入中国智慧,在无形之中提升国际话语权。此外,最大公约数,是提升话语权的另一途径。在集体主义的原则中,少数要服从多数。只要能最大限度地获取多数意见的支持,从诸多不同之中,取相同的最大公约数,中国也就具备了话语权。就如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获得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事。中国文化产业要想借此走出去,也必须从古丝绸之路的文化渊源出发,在文化上得到沿途国家的支持,这样才能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提升话语权,站稳脚跟。

2.坚持“五通”,寻求共同发展

坚持“五通”,大力推动当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融通是基础,设施联通是保障,贸易畅通是关键,资金融通是重点,民心相通是平台。因地制宜,激发当地优秀企业发展活力,双方实力公司强强联合。双赢发展模式,是最受欢迎的。每一个国家都有当地的优势企业,也有本土的特色产业。中国文化产业走进这些国家,要用巧力,借势发展,不能用蛮力。对于基础设施落后的国家,可以提供资金支持,以实力中国文化企业的投资合作来助推发展。对于缺少优秀文化产品的国家,则与本土优秀企业联合,以当地特有的优势资源为基础,携手打造新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例如,巴基斯坦的劳动力资源,阿拉伯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等。“一带一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沿途国家更是有诸多古迹与文物,在文物修复、文博设施建设等方面,双方都大有可为。再次,中国互联网企业世界领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为各国提供优秀的音乐、影视、游戏等文化产品,也可助推当地的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国家间企业的联合,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民众的文化认同与好感。

3.“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文化传播

“古丝绸之路上的中华文化传播非常讲究策略,首先表现为注重对西域各国的观察、记录和比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更要汲取古代中国文化传播的经验,通过追踪所在国家的国情,不仅要搞清楚他们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了解他们当下的状况,包括基本国情、风俗人情、法律制度等,为中国政府、走出去的企业和个人提供翔实的资料,以便决策。这就需要相关文化企业把脉市场需求,出版、引进当地学术著作、小说、影视作品等,为“知彼”奠定基础。

同时,把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书籍、电影、电视等翻译成当地文字,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行,以增进相互理解。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作品,如小说、电影等,讲好历史上与现代“一带一路”和传播中国文化有关的故事。针对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用当地语言开展精准传播。注重名人效应,利用流行文化代表,如在当地有影响的华人,传播中国文化。同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加强对话,淡化意识形态不同的影响。“跨文化传播的关键在于承认对方观念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对方身份的正当性,不要做是与非的绝对判断”,贴近生活、重视细节,避免“假大空”没有针对性的单向宣传,应关注参与其中的个人故事。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及门户网站等公共平台成为关注焦点,在这些新媒体影响下,每个参与“一带一路”相关项目的个人、企业等主体都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载体,比如选取在少林寺学武术的人、研究敦煌文化的留学生等讲述他们在中国的感受,及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这种传播主体的选择,会使传播方式更快捷,更有利于不同文化的融合。

总之,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强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建设,推进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非常重要,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海尔(KARPATHIOTAKIPELAGIA).“一带一路”的真实含义[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

[2]科技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峰会全体与会代表.科技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倡议[J].中国科技产业,2015,(09):17.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