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学员信息素质培养改革研究

2017-06-08王小巍崔艳萍阎知知高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信息素质教学改革教学内容

王小巍 崔艳萍 阎知知 高娟

【摘要】本文总结了获得教学成果一等奖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研究的效果与创新点。改革完成后,形成一体化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建立了学员学习全过程质量的自动存储与管理,完善了“课内导学+课外督学”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模式的开放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信息素质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247-01

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创新,持续提高了士官学员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中的信息素质培养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提高了士官学员信息素质培养的效果。

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优化整合现有教学内容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也相应的进行了优化整合,将学员已经较好掌握的内容进行弱化,将之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与《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整合成一门课程,开设成与学员信息素质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保留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办公软件应用等基本内容,培养更加突出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扩大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增加与信息化装备保障、信息化战争模式相关联的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软件维护、有线网络组建、无线网络组建、网络管理与维护、信息安全等能力素质培养内容,增加与提高与士官组训能力相关的多媒体应用技术技能的培养。这些内容的增加既符合信息化战争体系下装备保障士官人才能力素质培养要求,又给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好的学员提供了更高的学习目标。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与课外活动,促进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通过每年举办信息技术竞赛,大批学员全方位的培养了图像视频处理、硬件维修、网络组建等能力;通过每年组织学员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实现了学员计算机水平的全国认证。

(二)完善“任务驱动”教学法

之前的任务体系偏重于技能目标的实现,对于学员来说更多意味着“模仿”,制作出与教材或教员要求的“成品”一样或相似的作品。改革后,增加探究性或综合性的任务,实施了真正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学员通过学习和模仿积累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再去创造新作品。引导学员搜集素材、再用各种思路和方法加工成个性的作品。实施了课内“导学”与课外“督学”相结合的开放教学模式。即课内用有限的时间利用案例式教学引导学员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并有针对性地实践操作、培养技能;课外,通过学员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巩固知识、强化技能、形成能力。信息类教科书都是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实施“自主学习”的模式。即先让学员自主学习,培养其信息素质,给他们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再由教员“后教”,即通过评判、点拨、更正、归纳,使学员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

二、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

本着边研究边实践的原则,我们不断总结、修正和完善,在我校2015级至2017级3届本科及大专学员中进行实践,问卷调查显示,89%的学员对课程的改革表示满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找准了学员信息技术培养的目标任务。课题组通过广泛调研与实践,找准了部队对军械士官信息技术实际需求,体会到了只有“贴近专业,走进部队”,才能找到改革方向,基础课也可以“实战化”。

(二)加强了教学保障条件建设。针对新的“课程开放教学”模式,利用“2110工程”建设任务契机,建设了网络技术实训室等5类教学配套实训室,同时开发《课程开放教学管理系统》和《信息技术实训中心开放预约系统》,保障了课程教学和创新教学模式的实现。

(三)提高了教员能力素质。新的教学目标、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每一名教员成为信息技术的“全才、通才”,伴随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教员的能力素质得到了提高。教员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自身学习,取得了良好成绩。

(四)孵化出一批教改项目与教学成果。在校内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教研室8人人次在全军与学校授课比赛中获奖,21人在全校授课质量为优秀。孵化出5项教改项目与青年教员创新基金项目。出版的2本教材面向全国发行,并被多所地方院校选用,反应良好。

三、课程改革的创新之处

经过多年的培育,形成一体化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为课程实践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推动了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模式的开放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

(一)完善了“课内导学+课外督学”教学模式

综合教育学、社会学多元理论和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理念,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员认知规律,形成了贴近学员生活、贴近部队岗位、将培养学员信息素养融入其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体现技术应用性特色;提出了新的适合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课内导学+课外督学)和教学方法。

(二)形成了一体化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

学员能够“一号通”,实现了利用学号将学习的各个环节的信息的高度整合,实现了学员无缝转换于课程开放教学管理系统、开放预约平台、在线考试系统与配套数字资源平台。

(三)建立了学员学习过程的自动存储

在配套建设的软硬件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记录学员学习的过程性成果并自动生成形成性成绩,并与在线考试系统中记录的终结性成绩相匹配,有效保证了成绩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学员通过了解教员对其每次在线作业的反馈,极大地提升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杨勇.基于大数据思维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7(11):102-103.

[2]劉明等.新型军校基础课教员培养模式的思考[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6(4):303-306.

[3]胡超斌等.士官教育数学和物理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的思考.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6(4):292_295.

[4]鲁辉东等.“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12):193-196.

猜你喜欢

信息素质教学改革教学内容
高校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