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语文教学

2017-06-08徐松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工具性小学语文生活

徐松

【摘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应当基于儿童、牢记课程的基本特点来设计,让语文与生活相接,让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

【关键詞】小学语文 工具性 生活 心灵自由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185-01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抓住儿童的特点,只有建筑在以儿童为本,基于对儿童的理解,才能真正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说,你是怎么理解小学生的,那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小学语文教学。

一、基于儿童立场的语文教学应该体现工具性的本质属性

在学校的各门课程中,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学科,而其他学科都是以言语内容为教学目的。语文课只有具有了“工具性”这一本质属性,才能把学习语文的目的是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放在第一位。

但是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又是多面的综合性强的工具性。从知识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从能力来说,有听、说、读、写;从大的体系来说又分语知、阅读、写作,从大的目标来看,语文教学中还须十分注重智力的开发,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开发;从更高层次的要求来说,语文教学还应当担负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使学生精神世界得到升华的责任。因此,进行语文教学必须充分认识这门课程的特点──综合性。从语文培养和训练的目标说,就是要把读、写、听、说四种能力的训练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进行,而不是只盯住任何局部,同时在对读、写、听、说进行整体训练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进行思想感情的培养、思维能力的训练;从实现上述目标的方式和渠道说,不仅要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还要开辟第二语文教学渠道,强化语文环境的积极影响的渠道,并且使这三者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些渠道之间不断地发生着相互的作用,而最后全都导入学生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广泛的、完全独立自由的读、写、听、说活动中去,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品质。

再者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普遍的现象是过分强调人文性和文学教育,不能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像要求高中生一样一味强调感悟、领会、体验。夸张地说:快要达到“玄学”的程度了。未能将着力点放在基础性、工具性上,语言文字教学上,出现了主次倒置,追求形式的倾向,严重削弱了语文基础性;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追求教学情境、学习上的变化。有些小学语文公开课听着很生动,似乎体现了课改的精神,课堂教学中盲目追求学生活动的高频率和形式的多样化,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总是让学生又唱又跳。殊不知形式的多样化还是为了搞好“工具性”的多样化;学生“玄学”程度的感悟还需要“基础性”“工具性”“儿童身心发展程度”这些“物质基础”。

二、基于儿童立场的语文教学应该是课堂与生活的紧密连接

小学语文教学如果只是在教室内做语言学的分析,文学论的教学研究,就背离了语文课程的本义,背弃了生活这个“母体”,脱离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的本质,必然使语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必须让生活呈现于课堂,让课堂回归于生活。

1.利用多媒体手段,放一段视频录像,展示几张生活场景的图片,再现生活,让学生外观内感抽象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感性显现,从而理解、掌握语言。

2.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理解语言、积累语言。教师要熟悉学生生活,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教例,以鲜活的形象来激活学生生活体验,使书面语言成为小学生真正能理解并能在内心积淀的语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实践必然包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

3.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把生活搬到课堂,设置生活场景,甚至直接进入生活,开展“辩论会”,“主持人大赛”、“演讲比赛”、“采访班级小明星”、“查广告牌中的错别字”等活动,采用众多的方法提炼学生语言能力。

4.语文作业超越读读写写、读读课文、写写字词、背一背等形式。背课文时,可以将课文编成“拍手歌”请学生回家当小老师教给家长,来个全家互动;识字可以游戏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也和家长一起做,如:猜字谜、对口令、找朋友、表演等等;讲课文故事给家长听,用课堂知识考考家长看是否把家长难住等等。这样作业不再成为一种负担,在玩中主动完成,第二天再让他们汇报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创新型作业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促使他们以主动的心态去对待作业,对待生活。

5.组织小学校园里的社团。如:“文学社”、“XX报社”、“XX朗诵团”等。社团活动可以为小学语文课堂在内容上形式上得到丰富。它在时间上突破了45分钟的束缚;在空间上打破了教室的限制;在活动方式上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上由学生自由选定;在活动参与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协助者、辅导者。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发现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源泉中汲取语文课程养分。这便构造出一种多元化的活动形式,拓展了语文教育活动的空间。

三、基于儿童立场的语文教学应确保学生心灵的自由

小学语文课文所选取的精彩文章当然饱含着人类对生命的体验,饱含着人文关怀。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进行一种指向儿童的完整性的精神建构的教学,它可以是儿童的心灵敞亮,精神世界得到丰富,灵魂得到自由。我觉得只有进行这样的语文教学,那才是有意义的,小学语文课程也就体现了自身的价值。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可以是具体的学会生字词、学会理解句子、学会造句等等,但是如果他最后没有指向儿童的心灵启蒙,没有让儿童的心灵得到自由和解放,不是让儿童的精神世界得到变革,那最终这语文课的教学还是不完整的,意义不大的。因为语文课程的性质已经说了,语文课的教学,绝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几种语文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得到精神的发展。

是否保证学生的心灵自由,具体体现在:首先,学生是否积极的发问,能否自由第阐述自己的感受和疑问。小学语文课教学应当让儿童的心灵自主触动而产生问题,通过问题再引导理解和交流。其次,教师是否期待得到一个确定性的回答。“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当扩大文本的视野和意义,尊重学生的自由理解。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陶行知文集》吴奕宽方善森等编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心灵自由:语文课堂的精神魅力》金生铉《江苏教育》2012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工具性小学语文生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