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构建、技术路径及保障机制

2017-06-07闫军印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政策法规矿产资源产业链

闫军印,张 齐

YAN Jun-yin, ZHANG Qi

河北地质大学 a.研究生学院、b.自然资源资产资本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31

Hebei GE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1

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构建、技术路径及保障机制

闫军印a,b,张 齐a

YAN Jun-yin, ZHANG Qi

河北地质大学 a.研究生学院、b.自然资源资产资本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31

Hebei GE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1

矿产资源产业链既肩负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支撑,又是构成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资源安全和经济安全。论文基于矿产资源产业链的资源高度依赖性和对生态环境强度干扰、污染和破坏性特征,以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的“5R”原则为基础,规划设计了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运行体系,全面分析了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并就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运行和技术体系实施的保障机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矿产资源;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保障机制

一、引言

矿产资源产业是指以探明的矿产资源为对象,从事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直接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的工业部门,包括:煤炭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和其他矿采选业。由于矿产资源产业属于初端产业,具有很强的后续延展性,因此,矿产资源产业与其相关产业(包括: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以及后续的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等形成了巨大的资源产业链和产业链集群(包括单纯产业链、含群产业链、交叉产业链等多种形式),这些资源产业链和产业链集群已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对全国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资源保障和经济支撑作用[1]。然而,巨大的资源产业链和产业链集群在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低技术水平上的粗放式开发利用,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资源供给严重不足,资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我国矿业及相关产业占到工业废水排放量的50%~60%;废气排放量的80%~90%;固体废物产生量的90%左右。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资源产业链乃至总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2]。

矿产资源产业首先是高度资源依赖性产业,同时又是对生态环境强度干扰、污染和破坏性行业,是优先和重点推行循环经济的行业和部门,自然也就成为专家学者开展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重要领域。总结和归纳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资源本身的循环利用问题研究,侧重于矿产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循环利用途径、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发展[3-4];二是矿业城市的循环经济问题研究,侧重于矿业城市面临的资源、环境和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途径[5];三是实施循环经济的保障条件问题研究,侧重于从技术、政策、制度、组织、文化等多个维度的创新来构建实施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6]。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十三五”以及未来一定时期内,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保持较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已成定局。以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思想为基础,密切联系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的“5R” 原则(开源化、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恢复),科学规划资源产业链的技术发展路径,加快资源产业链由“黑色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导向的技术)向“灰色技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导向的技术)再到“绿色技术”(以提高生态效率为导向的技术)的发展和演进步伐,实现资源产业链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的运行体系

以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规划为出发点,紧密结合资源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在物质流、能量流、水流、技术、知识、信息、价值流等方面的耦合和相关关系,可建立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运行体系[7-8](图1)。该运行体系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一)矿产资源勘查运行体系

这一运行体系的目的是为矿产资源产业链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基础物质资源保障。按照矿产资源勘查的工作规律,这一运行过程包括“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矿产资源详查→矿产资源勘探→提交不同级别的矿产资源储量”等一系列的活动和过程。基础地质调查属于基础性和公益性地质工作,目的在于为矿产资源普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找矿异常区和基础性地质资料;矿产资源普查是在基础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所确定的找矿异常区开展初步的验证和勘查工作,确定需要进一步开展找矿勘查工作的地点和地区;矿产资源详查是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有进一步找矿远景的矿化点和区域开展较为详细的具体勘查找矿工作;矿产资源勘探是对经过详查的成矿区域和矿床,开展全面系统的资源勘查工作,获取勘查对象(矿体)详细的资料、信息和数据,最终提交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不同级别的矿产资源储量,为矿山开采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二)矿产资源产业链内部循环运行体系

这一运行体系的目的是基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产业链、煤炭资源产业链、黑色金属矿产业链、有色金属矿产业链和非金属矿产业链之间的交互和耦合关系,依据循环经济及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和思想,构建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网络体系。该循环经济网络体系包含物质循环、水循环和能量循环三个方面的循环网络。物质循环网络体现了矿产资源产业链各个相关产业和部门之间在物质资源流动上的循环利用关系,即上游产品成为下游行业的原材料,上游行业产生的废弃物在设计中成为其他行业和部门的原材料,实现资源多环节、多层次的循环和高效利用;水资源循环网络建立了水资源在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和其他各产业之间的双向流动关系。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向其他各产业提供用水供应,同时其他各产业和部门又将矿坑水、冷却水、中水及废水反向供给水的生产与供应业,经净化处理后重新应用,实现水资源的双向流动和循环利用;能量循环网络是在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建立起能量流动的多向运行关系,油气、煤炭、焦炭、热电作为初始能源提供给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和部门,作为其生产活动过程中的能量来源,同时,各个环节在能源消耗过程中的余热、烟尘等又可供给热电生产业,形成新的能源,实现能源利用的高效和环境污染物的低排放[9-10]。

(三)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运行体系

这一运行体系是基于矿产资源产业链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强干扰性和破坏性,构建不同方面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体系,目的是实现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和改善。该运行体系包含“三废”无害化处理、矿山环境治理和环境灾害治理三个方面。“三废”无害化处理是对矿产资源产业链各个环节产生的、暂时不能循环利用的“三废”进行无害化处理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如固体废弃物的焚烧和填埋,废水、废气的净化和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等等;矿山环境治理是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改变进行恢复和治理,如矿山土地复垦、矿区景观恢复、矿山采空区处理等等;环境灾害治理是对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或诱发的环境灾害进行综合治理,如滑坡灾害治理、泥石流灾害治理、地表塌陷及地裂缝灾害治理等等。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实现资源产业链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降到最低点,不断改善和提高地区生态环境质量。

(四)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运行体系

这一运行体系是依据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网络体系运行的技术需求,构建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运行的技术支撑体系,目的是规划和建立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的技术实现途径。该技术支撑运行体系包括开源化、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再恢复五个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开源化技术体系是支撑矿产资源勘查和拓展资源供应渠道的技术需求,包含成矿和找矿理论的研究和突破、资源勘查方法和技术的更新和替代性资源的研究和开发等方面,以实现矿产资源产业链持续稳定发展的资源供应和保障;减量化技术体系是满足矿产资源产业链运行过程中各个环节资源和物质消耗减量化要求的技术支撑,包含矿产资源采选、矿产品加工和矿产品深度利用各环节、各层次的减量化要求;再利用技术支撑体系是基于对产业链不同环节产生废弃物再开发利用的技术要求,通过企业内部、产业链内部、产业链之间不同形式废弃物交互利用的方式和途径,实现“三废”的综合利用;再循环技术支撑体系是对矿产资源产业链各个环节产品寿命期结束后的回收、拆卸、组装等再利用过程的技术要求,实现产品不同层次的循环和重复利用;再恢复技术支撑体系是针对矿产资源产业链各个环节产生的暂不能利用的“三废”及环境灾害进行恢复和治理的技术要求,包含“三废”无害化处理技术、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技术和环境灾害治理技术等方面,是直接关系到矿山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提高的技术实现途径。

图1 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运行体系结构图

图2 矿产资源勘查影响因素作用关系图

三、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影响因素分析

矿产资源产业链是一个包含多个子系统和众多作用要素的复杂系统,各个因素对子系统、以及整体系统的作用方式和作用途径都不相同,客观准确地分析这些要素的构成特征和作用过程,对全面研究和构建矿产资源产业链技术体系十分关键[11]。

(一)矿产资源勘查影响因素分析

矿产资源勘查是一个以相关成矿理论为基础,以不同的找矿技术和方法为手段,对客观地质体进行不断分析、研究和探索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基础地质调查、普查、详查和勘探等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工作阶段和程序。从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到提交一定规模的矿产资源储量,主要关系到三大类影响因素。第一类是基础类作用要素,如基础地质调查的详细程度(不同比例尺要求)、成矿理论的科学性和研究水平、找矿方法的先进性和成熟程度等,这些要素关系到找矿靶区的选择和找矿的风险程度;第二类是找矿区域选择的作用要素,如成矿区与成矿带的选择、就矿找矿因素(外围找矿、深部找矿等)、高覆盖区找矿和新类型矿找矿等,这些要素关系到找矿方法和技术的选择及运用;第三类是找矿对象形态和特征作用要素,如矿体的边界品位、平均品位、品位变化系数、矿体形态、矿体厚度、矿体倾角等,这些要素关系到未来开发利用的难易程度和技术经济可行性(图2)。

(二)矿产资源开采影响因素分析

矿产资源开采是在矿产资源勘查阶段探明资源储量和矿体形态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特定的方法和技术对矿产资源进行规划和开采、并提供一定规模和数量原矿产品的过程。矿产资源开采的难易程度和开采规模的大小,主要受到以下三类要素的影响:第一类是矿体赋存条件作用要素,关系到矿体开采的内部影响因素,如最低工业品位、最小可采厚度、最低工业米百分值、夹石剔除厚度、开采方法和工艺等要素;第二类是矿体开采条件作用要素,关系到矿体开采的外部影响因素,如矿山开发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形与地貌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矿区气候条件、区域技术经济合作条件等,这些条件直接关系到资源开采的投资规模和经济效益高低;第三类是矿体赋存空间的作用要素,关系到矿体开采规划设计的相关影响因素,如埋藏深度、规划开采深度、“三下”矿体量(铁路、水体及建筑物地下压占矿体量)、规划采矿回收率指标等,这些要素直接关系到矿体开采的难易程度和采矿方式和方法的选择(图3)。

(三)矿产品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矿产品生产是以矿山开采出来的原矿为原料,对其进行选矿加工并最终形成不同类型矿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矿产品生产过程主要受到以下两类因素影响:一类是生产加工的输入端作用要素,如原矿品位(主要受矿体地质品位和开采贫化率影响)、矿石矿物赋存状态、脉石矿物类型和特征、伴生有益组分的种类和含量、伴生有害成分的类型和分布等,这些要素直接关系到选矿加工过程的难易程度和选矿工艺方法选择;第二类是生产加工输出端作用要素,如精矿品位、选矿回收率、综合回收率、尾矿综合利用率、尾液重复利用率等,这些要素直接关系到选矿加工产品的质量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规模和水平(图4)。

(四)矿产品加工和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矿产品加工和利用是以选矿加工产品为原料,进行后期加工、冶炼、焙烧、压延等深加工,形成化工、设备制造、建材与建筑等产业重要原材料的生产加工过程。矿产品深加工和深度利用过程主要受到以下两类因素影响:第一类是矿产品品质特征作用要素,如精矿类型和品位、伴生有益成分含量及嵌布类型、有害成分含量及赋存状态、添加成分及要求等,这些要素直接决定着矿产品深加工的难易程度和最终产品性能;第二类是加工工艺特征作用要素,主要反映加工过程中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如矿产品利用率、各种有益组分综合利用率、综合能耗、产品成材率、废渣综合利用率、废水重复利用率等,这些要素直接关系到加工工艺方法的选择,从而也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品质和要求(图5)。

图3 矿产资源开采影响因素作用关系图

图4 矿产品生产影响因素作用关系图

图5 矿产品加工和利用影响因素作用关系图

(五)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影响因素分析

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是基于矿产资源产业链各个环节生产加工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作用进行的恢复和治理过程,侧重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这一过程主要受到以下两类因素影响:第一类是“三废”循环利用环节作用要素,主要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开展产业链各个环节“三废”的充分利用,如废气综合利用、废水综合利用、炉渣综合利用、尾矿综合利用、矿渣综合利用、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矿山二次开发、“三废”无害化处理等,这些要素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标志着“三废”综合利用和产业链循环经济实现程度的差异;第二类是环境灾害治理环节作用要素,主要侧重于对产业链运行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危害进行恢复和治理,如矿山景观恢复、矿山土地复垦、矿山采空区处理、地面塌陷治理、崩塌灾害治理、泥石流灾害治理、滑坡灾害治理、环境污染治理等。这些要素的作用规模和强度,标志着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的层次和水平差异,也体现了产业链整体运行过程中所实现的生态环境效益高低(图6)。

图6 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影响因素作用关系图

四、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构建

(一)工业化过程技术体系的发展与演变

图7 矿产资源产业链技术体系的演进与跃迁

(二)矿产资源产业链技术体系构建

技术体系的规划和建立,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性。一定时期内,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目标不同,将会选择不同的技术体系和实现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这一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矿产资源产业链(重化工业为主)作为工业经济的主体构成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同时,产业链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压力将会更加突出。因此,科学规划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运行网络,合理构建基于循环经济基础上的产业链发展技术体系,促进产业链由黑色技术体系向灰色技术体系、以及绿色技术体系的演变与跃迁,从而实现产业链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我国矿产资源产业链未来一定时期内的重要奋斗目标。以矿产资源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层次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为目标,以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的“5R”原则为基础,来建立产业链的技术体系,必须深入分析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影响要素,深刻理解产业链不同环节各方面作用要素的种类、性质、构成、作用方式和耦合状态,仔细甄别产业链不同环节、不同作用要素的工艺要求和技术规范,才能科学界定和厘清产业链发展过程中不同环节技术需求(图8)。

图8 矿产资源产业链技术体系构建

图9 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实施框架

五、矿产资源产业链技术体系的实施

(一)技术体系实施的总体思路

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顺利推进和全面实施,必须要在整个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运行体系层面进行“系统创新”和“可持续创新”,即采取结构性调整措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构、矿产资源及能源替代性工程的推进、科学和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升级、制度体系的系统重建以及管理工作的全面持续创新等,成为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规划实施的现实途径[13]。依据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运行体系的总体原则、矿产资源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的目标要求,规划和构建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实施的总体思路(图9)。

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包括目标层、运行层、技术层和措施层四个部分[14-15]。目标层为矿产资源产业链规划实现的总体目标要求,即矿产资源产业链的不断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运行层是在矿产资源产业链发展目标指导下的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运行体系;技术层是根据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运行过程中所确定的技术需求体系,包括开源化、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再恢复五个方面的技术体系,共同构成了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运行的技术支撑体系。这些技术支撑体系中,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技术体系构成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运行中的基本技术体系,通过这些技术体系的持续提升,达到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高效运行的目的要求;开源化技术体系和再恢复技术体系是针对产业链运行过程中的资源供给和环境保护而建立的保障性技术体系,以满足矿产资源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措施层是为技术体系的全面实施,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替代、技术进步、制度设计和管理创新等方面规划建立的具体措施。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来提高产业链运行过程的结构效率;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来提高产业链运行过程的模式效率;通过矿产资源和能源替代工程的推进,来提高产业链的资源替代效率;通过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运行体系各个环节的技术进步,来提高产业链的技术效率;通过全新的制度体系,来提高产业链运行过程的制度效率;通过广泛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创新,来提高产业链运行的管理效率。这些效率的全面和快速提高,保障矿产资源产业链技术体系实施的综合效率,提升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运行的总体效果,从而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

(二)技术体系实施的层次结构

Energy simula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 potential analysis of an office building in Qingdao

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包含企业层次、产业链层次、产业链集群层次、主体功能区域综合层次等多个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构成单元,这一系统要素构成,充分体现了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活动由企业层面到产业链层面、由产业链集群层面到主体功能区范围内从低到高、从局部到整体开展和实施的发展演变过程;而且,从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构成和实现层面上,依然存在着不同层次和单元技术体系实现方式、途径和分工等方面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如此构成了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实施的层次递进演进框架[16](图10)。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总体技术体系的实施过程来看,可以划分为微观层面企业技术体系实施、中观层面产业链和产业链集群技术体系实施、宏观层面主体功能区域综合技术体系实施三个不同的层次。这三个层次技术体系的实施,遵循由微观层面到中观层面、再到宏观层面不断发展演变和升级的运行和演进规律。其中,企业层面技术体系的实施为最基础环节,主要表现为企业微观层面各种具体循环经济生产技术和工艺更新和改进,属于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运行过程中技术体系实施的基本层次和单元;产业链层面和产业链集群体层面技术体系的实施是立足于产业链总体以及产业园区层次各种类型的物质流、水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等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技术体系实现和推广,属于中观层面众多构成企业或单元之间循环经济技术和工艺的交互和联动过程,是建立在微观层面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成功实现基础上的多单元之间的交叉、集成、拓展及延伸;主体功能区域综合层面的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实施是立足于区域整体循环经济系统高效运行的角度,经过系统科学的技术体系规划、设计、论证和选择等一系列过程,有效构建矿产资源产业链主体功能区域循环经济系统宏观层次的技术体系运行网络,表现为整个主体功能区域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的技术体系复杂网络体系运行和实现过程。

图10 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实的层次结构

(三)技术体系实施的方式和途径

矿产资源产业链各个环节是由众多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具体企业构成,企业是组成资源产业链的基础,也是开展循环经济以及推动相关技术体系实施的基本单元。这些企业之间在开展循环经济活动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分工与协作模式,就会形成产业链内部及产业链之间不同类型的循环经济网络,从而也决定了相应技术体系实施方式和途径的显著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出不同层次技术体系价值链构成和水平的差异性特征(图11)。构成矿产资源产业链的众多企业和基本单元在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实施过程中,企业选择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合作方式确定与其他企业和基本单元之间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网络协作方式和途径的不同,使得各企业或基本单元之间的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网络表现为松散型、协同型、互动型和自主型四种不同类型的实现方式和途径。第一类(Ⅰ)企业或基本单元偏重于多元化的合作方式。这种类型企业或基本单元在整合区域循环经济的工艺和技术资源时,更加倾向于采用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将区域内更多企业或厂家的处理工艺和技术资源进行整合,用于自身技术工艺核心能力的培育,从而使其所形成的循环经济网络技术体系呈现出更加广泛和松散的特征,称为松散型途径。第三类(Ⅲ)企业或基本单元更加青睐于一体化合作方式。这种类型企业或基本单元更加关注循环经济方面工艺和技术合作在特定技术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更加重视和强调与其他企业或基本单元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谋求取得更好的资源效率、技术效率、生态效率和经济效益,称为互动型途径。第二类(Ⅱ)企业或基本单元更加强调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全面提高,这种类型企业或基本单元既注重不同领域循环经济工艺和技术资源的整合与集成,同时也强化各种纵向和横向的技术合作关系,企业或基本单元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力争实现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协同发展,称为协同型途径。第四类(Ⅳ)企业或基本单元在多元化和一体化方面关注程度都较低,这种类型企业或基本单元更加关注依靠自身力量来开展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实现方式,称为自主型途径;这种高度依赖自身力量开展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实现方式,由于受到企业自身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约束,只能局限于个别工艺和环节的技术实现过程,无法有效地利用不同企业、产业链之间、乃至主体功能区域的技术资源,因而也只能解决局部小范围的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问题[17]。从具体的发展演化特征来看,随着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活动的持续推进,这四种类型的循环经济技术网络体系构成模式,将依次遵循从“自主型途径→互动型或松散型途径→协同型途径”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演变过程,形成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网络体系发展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在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运行过程中,随着各个环节循环经济活动的开展,既可以实现企业、产业和产业链的价值增值,同时又能带来明显的资源效应和环境效应,实现了产业链价值增值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而且,从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发展演变的趋势和特征来看,随着产业链循环经济由“自主型途径→互动型或松散型途径→协同型途径”发展层次的不断提高,价值链将呈现出指数增长的提升态势。需要说明的是,在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实施这一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不同过程和不同层次,都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制度政策支持和宏观环境条件。

图11 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实施方式

(四)技术体系的获取来源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技术引进。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工业化发展经验和教训,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也使发达国家在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积累了较为成熟技术体系,技术优势明显。我国工业化发展过程时间短、速度快,当前正处于创新驱动下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阶段,尽管从各级政府到广大民众均表现出较强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和意识,但由于相关技术体系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对技术的需求,技术实力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致使工业化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目标的实现程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因此,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合作和技术交流,充分利用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引进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实施中所需要的各类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缩短技术提升的速度和周期,提高矿产资源企业及整体区域的技术水平。同时,在实现技术引进后,必须加强对所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紧密结合矿产资源产业链的现实需求,真正实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全面内化为推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技术研发。立足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和不同矿种空间分布的相对集聚性特征,充分发挥国家、产业、行业协会、企业联盟等各种层次的技术研发平台,紧密结合各类地区资源开发的种类、特征和要求、区域资源产业技术发展现状、资源产业链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总体功能区定位,强化有针对性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满足产业链不同层次的的技术需求。通过一系列核心技术、通用技术、专门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全面提升企业及地区工艺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效地满足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运行不同方面的技术需求,推动地区资源型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及主体功能区域综合等各个层面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建立。(3)技术整合。伴随着矿产资源产业链发展对技术更新速度的不断提高,仅仅依赖新技术的研发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技术体系快速提升的要求。实践证明,对现有的技术、装备和要素进行积极可行的整合,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加快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在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在现有加工工艺和生产技术基础上,开展区域技术和生产工艺的有效整合,实现单一技术或有限技术所无法达到的功能和水平;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积极开展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的技术重组和技术整合,如生产工艺技术的衔接、设备的改造与改装、关键技术环节的改进等,对不同企业和地区现实的加工工艺、生产流程和技术规范进行筛选、提炼、优化、组合,解决现实生产过程中的工艺问题和技术短板,以实现产业链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4)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是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及新技术装备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设备与工艺技术进行改造,满足生产技术的发展需求,是一种成本低、见效快的技术获取方式。资源型企业开展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必须立足于自身的实际状况和重点环节,从企业实际技术出发,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关联性和拓展性优势,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对传统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装备进行改造和升级,通过资产增量配置实现企业资产存量的技术进步。(5)技术转移与辐射。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转移、辐射和带动的强大扩散功能,是实现新技术体系获取的又一重要路径。高科技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表现出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技术转移和辐射效果,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新技术地区的技术转移和辐射功能,在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技术体系实施过程中,充分调动资源型企业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吸收和接受高新技术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新技术的有效转化和自我更新,加快新技术的转移和推广,加速提高企业、产业链及主体功能区域的整体技术水平[18]。

六、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实施的保障机制

(一)技术体系实施保障机制总体框架

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是基于资源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基础上,产业园区及主体功能区更高层次系统层面上的战略规划,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宏观层面上的管理调控机制,以往基于系统要素个别层面(各种层次的子系统层面)和单个系统要素构建的任何管理机制,都不能满足这一宏观层面系统运行的整体调控机能。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实施的宏观管理机制是以矿产资源产业链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区域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供给为基础,以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为指导,以国家、地区、行业、企业持续的体制改革为背景,以协调配套的宏观政策法规调控为手段,以系统全面的生态化技术体系构建为主要途径,以高效运行的组织管理和监控为保障。其中,协调配套的政策法规机制构建是系统运行管理机制的主体,这一政策法规机制体系又可进一步划分矿产资源政策法规、产业政策法规、市场政策法规、科技政策法规、消费政策法规和生态环境政策法规六个方面。鉴于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运行过程是在国家总体体制改革的背景和环境下进行的,此处仅侧重于从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技术体系实施的战略层面、政策法规层面和管理监控层面开展管理机制体系的构建[19]。

(二)战略规划机制

战略规划需要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基础上,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构建:(1)矿产资源产业链主体功能区总体战略规划。矿产资源产业链主体功能区总体战略规划是以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区带为基础,以矿产资源产业链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协调运行为目标,以资源产业链的构成特征和区域布局为出发点,以各项政策法规的集成整合为手段,以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的高效运行为途径,以矿产资源的生态化开发用和充分利为指导来进行。不同的产业集群体、产业链、工业生态园区、相关企业及单位、部门,构建立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实现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不同层次的有效衔接与整合。(2)矿产资源产业链矿产品可持续供给战略规划。矿产资源是资源产业链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矿产资源产业链的资源可持续供给战略规划必须从资源的勘查开发、资源的多元化供给、资源的高效与节约利用、资源的保障与储备等方面,制定矿产资源产业链的资源供给和保障战略。实现产业链资源的勘查与资源的存量相协调,资源的存量与资源的开发相协调,资源的开发与资源的消费相协调,资源的消费结构和规模与产业链的经济增长相协调,产业链经济增长速度和水平与产业链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相协调。(3)矿产资源产业链技术水平提升与发展战略规划。依托矿产资源产业链较强的纵向延伸性和横向拓展性,强化产业链新的产业集群体培育,促进产业集群体向产业链的纵深方向不断演进与升级,是矿产资源产业链技术水平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规划和构建矿产资源产业链的演化与升级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初端资源勘查开发产业的集群与发展;二是矿产资源主导产业链的延伸、集群、整合与升级;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资源产业链的改造与融合;四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主体产业链改造、升级和变迁。(4)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生态园区战略规划。依据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确立的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生态园区规划,以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的“5R”原则为基础,以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循环和技术关联性为条件,规划构建园区内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化网络体系,实现园区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协调运行,不断提高园区内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化开发效率。(5)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技术发展战略规划。以矿产资源产业链持续的技术引进和技术研发为基础,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资源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生产工艺为实现途径,以产业链全面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更新、技术整合等实现方式为手段,规划构建开源化、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再恢复技术平台等矿产资源产业链各环节循环经济通用性技术平台体系,规划和构建不同矿种、不同生产和加工环节专业性技术发展体系,为产业链的技术提升和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政策法规机制

政策法规体系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资源政策与法规体系。资源政策与法规体系的建立,是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加工和高效利用等方面,以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为手段,紧紧围绕矿产资源产业链实际运行过程构建系统全面的保障、监督和规范的制度体系,包括:资源勘查、开发与获取政策法规,资源加工与高效节约利用政策法规,资源消耗减量化政策法规,矿产品生产过程废弃物综合利用政策法规,矿产品消费过程废旧物资二次利用政策法规等等。(2)相关产业政策与法规体系。相关产业政策与法规体系是以矿产资源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为对象,围绕矿产资源产业链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产业调整的途径和方式、产业提升的思路和模式等方面所建立的相关政策指导和法律规范。包括:矿产品深加工及新应用功能开发政策法规、产业分工和价值链延伸政策法规、产业链横向转移政策法规、产业链纵向拓展政策法规、产业园区发展政策法规、产业集群培育与发展政策法规、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法规、对应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法规等等。(3)科技政策与法规体系。科技政策与法规体系是以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运行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为目标,通过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引导和规范产业链各环节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以促进和提升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运行的科技支撑水平。包括:技术选择政策法规,技术改造政策法规,技术引进政策法规,技术创新网络构建政策法规,技术整合与集成政策法规等等。(4)产业链市场政策与法规体系。产业链市场政策与法规体系是借助市场对不同行为主体的调控作用,通过建立完善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引导各主体的市场行为,规范市场功能,以达到对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行为的调控。包括:探矿权交易市场政策法规、采矿权交易市场政策法规、矿产品交易市场政策法规,相关环境成本企业内部化政策法规、废旧物资回收和二次利用市场政策法规等等。(5)相关消费政策与法规体系。相关消费政策与法规体系是以对应的政策法规为工具,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个体和群体从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效果等方面进行的政策性引导和法律法规约束。如激励和调控绿色消费政策法规、政府消费行为调控政策法规、市场消费行为调控政策法规、社会消费行为调控政策法规等等。(6)配套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体系。配套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体系是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系统化的政策、法规为手段,以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为对象,规范系统运行的环境影响和环境行为。如“三废”排放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废弃物安全及无害化处理政策法规体系、环境灾害预防政策法规体系、环境灾害治理政策法规体系、环境恢复与维护政策法规体系等等。

(四)管理监控机制

在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实施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必须要对其实际运行状态进行科学的评估、调整、监督和考核,即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系统运行过程及其运行效果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运行管理监控机制包括四个方面:(1)系统运行的协调机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协调机制,就是科学调整和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诸如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系统运行程序、系统运行方式等方面,确保系统运行效率的充分发挥和系统运行效果的完美彰显。系统运行协调机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系统内部协调机制。即系统结构一旦设定后,系统自身具有自组织功能,通过系统的自我调整和自组织作用,实现系统运行过程的协调。二是系统外部协调机制。即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法规、市场等各方面的外部环境因素,调整和规范系统运行的行为和过程,以保证系统的运行效果。(2)系统运行的评估机制。系统运行效果评估实际上包括事前的预测性评估、事中的检查性评估和事后的验收性评估三个方面,国家发改委2007年6月27日公布了包含宏观评价和工业园区评价在内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矿产资源产业链不同层次循环经济系统运行状况评价提供了依据。通过建立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运行状态评估机制,开展产业链不同层次、不同环节循环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评估,及时了解和掌握系统运行状况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对系统的科学诊断,为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的调整和协调提供科学依据。(3)系统运行的监督机制。设置系统监督机制是在系统的构建和运行过程中,对控制对象系统技术体系实施情况开展的检查、指导、督促和规范过程。建立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运行的监督机制,开展对企业、产业、产业链、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体、主体功能区域等不同层次和环节循环经济实施情况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和监控系统各层次、各环节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实施和循环经济活动的深入开展。(4)系统运行的考核机制。考核机制的建立和运行,目的在于通过对各个层次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实施效果的考核、评估和奖惩,以促进各方面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实施工作的开展,保障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总体目标实现。

[1] 闫军印,梁波.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我国矿产资源产业关联度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3(3):59-64.

[ 2] 闫军印,李玉静.矿业城市实施循环经济的基本问题研究[J].区域与城市经济,2010(2):86-92.

[3] 陈德敏.资源循环利用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4] 王岩,赵海东.矿产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5] 闫军印,吴楠,宋怡.矿业城市资源产业循环经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0(7):1362-1370.

[6] 沈镭.资源的循环特征与循环经济政策[J].资源科学,2005(1):32-38.

[7] 武春友,王晋良.采用循环经济和技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J].技术经济,2008(6):46-49.

[8] 孙毅,景普秋.资源型区域绿色转型模式及其路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12):152 -161.

[9] 夏青,梁钰.面向循环经济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模式[J].自然资源学报,2006(1):288 -292.

[10] 闫军印,赵国杰.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及其模拟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9(8):1334-1342.

[11] 周怀峰,李远,周游.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矿产资源禀赋要素体系研究[J].金属矿山,2010(8):18-20.

[12] GAVIN WRIGHT, JESSE CZELUSTA. Miner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Z]. Development Stanford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3.

[13]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4] TOMLINSON S,ZORLUP,LANGLEY C.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Framework for a Global Climate Deal[M]. London:E3G,2008.

[15] RENNINGS K. Redefining Innovation,Eco-Innovation Research and the Contribution from Ecological Economics[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0,32(2):319-332.

[16] WALZ R,et al.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s for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BRICS Countries[M]. Stuttgart:IRB Publisher, 2008.

[17] 苏敬勤,徐尧,刁晓纯.产业生态网络模式识别及风险管理能力比较[J].技术经济,2008(4):7-12.

[18] 闫军印,史宝娟.矿业城市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1):37-42.

[19] 闫军印,赵国杰.基于场控理论的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管理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12):139-143.

(责任编辑:周吉光)

Research on System Constructing,Technical Approach and Mechanism of Mineral Resources Industrial Chain Base on Circular Economy

Mineral resources industrial chain support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constitutes important parts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country’s resources security and economic security. Based on the mineral resources industrial chain highly dependent on resources and intensity of interference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destructive, according to the circular economy of mineral resource industry chain “5R”principles, the article has been planned and designed the circular economy system of mineral resources industrial chain, comprehensive analyses the technical system factors of mineral resources industrial chain of circular economy, builds the industrial chain circular economy technology series, and the system and technical series running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s has been in-deeply researched.

mineral resources; resources industrial chain; circular economy; technology system; indemnification mechanisms

F062.1

A

1007-6875(2017)01-0073-12

2017-01-20

10.13937/j.cnki.hbdzdxxb.2017.01.008

国家社科基金“基于循环经济的矿产资源产业链技术发展路经研究”(11BJY057);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河北省经济增长演进的资源规划战略研究”(BR2-124);河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闫军印(1963—),男,河北石家庄人,管理学博士,教授,河北地质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技术经济及管理。

猜你喜欢

政策法规矿产资源产业链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政策法规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我国矿产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完善路径分析
政策法规
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