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眼望上苍》与《紫色》的对比研究

2017-06-05赵东旭

电影文学 2016年20期
关键词:对比研究紫色

[摘要]《眼望上苍》和《紫色》分别是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和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分别于2005年和1985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为观众呈现了两部反映黑人女性成长蜕变的影视佳作。两部作品中的女性成长主题、象征表现手法以及黑人文化元素的宣扬为故事增添了极大的表现张力,也体现出沃克对赫斯顿在写作框架和表现手法上的继承与发扬,两位作家跨时代的呼应和一脉相承使两部作品相得益彰,同时也为当代黑人女性作家创作提供了文学谱系。

[关键词]《眼望上苍》;《紫色》;对比研究;女性成长

《眼望上苍》和《紫色》分别是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和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两位作家凭借着独到的写作视域、深刻的主题、丰富的表现张力以及对后世作家深远的影响在美国文坛当中享有盛名。因为两位作家作品中的相通性以及继承性,赫斯顿和沃克被世人称为文坛中的“母与女”。《眼望上苍》和《紫色》在2005年和1985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用影像、声音的立体形式将两部经典之作再次展现给观众,更广泛地传播了故事中黑人女性自我觉醒的主题,再度将黑人语言、音乐及文化传统积极地传扬到了世界各地,也使得两部电影成为评论界一直对比分析的焦点。无论在主题、表现手法还是文化立场等方面都体现出了《紫色》对《眼望上苍》的继承与发扬,再次印证了赫斯顿为后世作家建立了经典写作框架,后世作家对其继承与发扬也逐渐形成了黑人女性作家的文学谱系。

一、女性成长主题

两部电影中共同反映了社会阶級间的矛盾、男性对女性的压迫、黑白文化的冲突等多维度主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黑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寻求自我、实现自我的主题。《眼望上苍》和《紫色》的主人公均是黑人女性,她们一改历史中的黑人女佣、简单愚钝的形象,建立一个崭新的黑人女性形象,她们会哭泣、会喜悦、会思考、会反抗、会为自己和女性同胞发出声音,最终蜕变为一个完整的人。

(一)迷失的自我

两部影片均以19世纪的美国南方乡下为背景,对当时的黑人乡下妇女来说,想寻求自我、实现自我绝非一件易事。社会历史中所形成的女性被动地位根深蒂固地存在于黑人群体当中,“黑人女性就是骡子”的思想被一代代地传递给了《眼望上苍》的主人公珍妮。“上帝,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是《紫色》中西丽在被继父玷污后,问上帝的问题,也是对珍妮被灌输“骡子”论的呼应。从小被外祖母带大的珍妮虽然对婚姻怀有美好的幻想,却被残酷的现实摔得粉碎,仅仅为了不挨冻受饿,珍妮被迫嫁给年过半百的老男人。西丽更是逆来顺受地嫁给某某先生。珍妮和西丽不仅要接受被动的婚姻,马不停蹄地为家务操劳,还要随时随地准备挨打受骂。在黑人男性眼中,她们无须思考,只要听从男人的指令便可;她们不用作声,因为只有家庭中的权威才拥有发言权;她们更不能拒绝或反对,这会导致她们受到惩罚。

黑人女性在这种绝对的父权之下小心翼翼地生存着,压抑着自己的欲望,忍受着心灵空虚,行尸走肉般度日如年,究其原因,在于历史中黑人女性的被动地位严重地禁锢着她们,制约了她们挣脱父权枷锁的勇气,使这些有色的天使们迷失了自我。

(二)沉默寡言的存活

黑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羞辱带来了女性的缄默。她们放弃了言论的自由,不发出任何声音,逐渐失去了存在感,但通过族人的影响,她们用心地观察、思考,自我意识得以渐渐觉醒。

珍妮的第二次婚姻弥补了第一次的被动和索然无味,但丈夫乔迪的虚荣与市侩让两人渐行渐远。由于不顺从乔迪而被施暴的珍妮学会了“忍气吞声”,从此沉默寡言,再次印证了男性在家庭中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西丽除了跟妹妹南希唱儿歌以外很少讲话,影片中几乎听不到她的声音,这是因为从一开始西丽就被继父欺压,随后被丈夫虐待,她早已习惯了保持缄默。但后期西丽的不语与早期的沉默迥然不同,凭借演员的表情、神态和动作,可以明显感受到,西丽受到索菲亚和莎格的影响后,开始对家庭地位、两性关系加以思索,虽然仍默不作声,但内心早已发生巨大的变化。

缄默的作用并非只有消极的,珍妮和西丽都利用沉默来更加清醒地思考自身存在的意义,用争辩的时间学习识字、读书,丰富自身的知识,开阔眼界,为日后的觉醒积淀各方面的力量。

(三)蜕变后的自我实现

实现个人成长都需要有一种非同一般的经历,通常主人公通过离开惯有的环境,通过“出逃”,经历、体验外在世界,最终实现自我的成长。两部影片均有主人公离开所在环境、体验外在世界的情节。

乔迪死后珍妮遇到了小自己十几岁的甜心,二人不顾世人的反对,离开生活的社区,来到了大沼泽地,开始了共同奋斗、创造生活的日子。在这里,珍妮终于体会到男女平等、自由的感觉,实现了年少时对理想婚姻的追求。也是通过这次“逃离”,珍妮实现了自身成长。

西丽在莎格的帮助下,终于发现了妹妹南希远在非洲的来信,通过阅读信件,西丽萌生了积极的“双重意识”,发现在大洋彼岸还有跟自己一样肤色的人群,他们惺惺相惜、同气连枝。这一发现给予了西丽离开家庭的勇气,在圣诞节之际,西丽终于发出了摆脱父权、争取独立的声音,铿锵有力地动摇了黑人男性的权威。西丽离开家庭这一举动是她的华丽转型,也意味着她自我成长的实现。

电影《眼望上苍》和《紫色》在主题上有着前后的相通性,两部作品均以描述黑人女性主人公从混沌、迷失的状态逐步过渡到自我意识的觉醒,再通过族人的启发,经过“逃离”这一举动,最终实现了自我成长。两部作品跨越时代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二、丰富的象征意象

两部影片中均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恰当地传达了黑人女性追寻自我的愿望,渴望平等的心声。花朵、湖水、门廊、摇椅和信箱等自然事物或生活物件都寓意深刻地烘托了故事主题。

(一)自然相关的意象

《眼望上苍》中的梨花与《紫色》中的紫色花海恰是黑人女性畅想理想婚姻、重获尊严的象征。珍妮在少女时代看见蜜蜂亲吻梨花,花的枝叶随之欢快地颤动,她突然之间从大自然中领悟到了婚姻的真谛,这种和谐平等的婚姻观也成为珍妮毕生追求的目标。

影片《紫色》在开头、结束以及中间多处出现紫色花海的场景,给人以祥和、美丽和高贵的感受,这也象征了新型黑人女性形象,肯定了她们独有的美丽,赞扬了她们为黑人种族,乃至整个美国社会增添的独特风景。

另外一个与大自然相关的象征是《眼望上苍》中的湖水,影片中重复出现珍妮在湖水中游动的片段,当她被外祖母逼迫嫁给基利克斯时,珍妮奔跑着跳入水中,尽情释放着自己的苦闷与绝望。当时,珍妮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男权社会的愤慨,对追寻理想婚姻的放弃。第二任丈夫乔迪去世后,珍妮再一次跳入河水中,但这一次她感觉自己重新获得了自由,再次变得年轻有活力,并激发了寻找男女平等的婚姻的想法和动力。水是生命的源泉,将身体全部浸入湖水中的片段也是让珍妮重生的仪式。

(二)男性权威的意象

黑人女性长期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受到白人和黑人男性的双重压迫。在传统的黑人女性,如珍妮的外祖母眼中,黑人女性就如同终日干活的骡子,吃苦耐劳、顺从麻木。

某某先生家中的摇椅就是他在家庭权威地位的象征,摇椅上的位置是他的专属,如同他在家中的地位一样,不可动摇,他在摇椅上“发号施令”,辱骂西丽和孩子们。虽然在莎格眼中某某先生只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无足轻重的人,但在家中,他却享尽了特权,只要西丽表示出一丁点儿的不赞同,某某先生就会在他的摇椅上暴跳如雷,并用暴力规训西丽,让西丽受尽皮肉之苦,同时也巩固了某某先生在家庭中绝对权威的地位。

受到丈夫殴打的场景在电影《眼望上苍》中同样有所展现,珍妮被第二任丈夫乔迪打得昏倒在地,仅仅因为她发出了不顺从的声音。乔迪把珍妮视作归他个人所有,禁止她在门廊里跟其他人聊天,并且要求她将美丽的头发用头巾包裹得严严实实,门廊禁言和头巾象征着珍妮毫无话语权和乔迪的家长地位,同时反映出黑人男性对女性的欺压与禁锢。

(三)改变的象征意象

电影《眼望上苍》和《紫色》讲述的都是关于改变的故事,女主人公经历了由最初的不谙世事,到历尽沧桑,再到蜕变成独立的黑人女性的心路历程。两部作品中多处运用象征的手法暗示主人公内心改变,最终实现了自我意识成长。

《紫色》中某某先生院门口的信箱是心系西丽和她的至亲南希的纽带,从南希被某某先生趕出门的那一刻起,西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信箱上,因为南希告诉她,只要她活着,绝不会有人把她们分开,因为她会给西丽写信。自此,西丽每天盼望着收到妹妹的消息。但残忍的某某先生多年来一直扣留南希的来信,直到在莎格的帮助下,西丽才获得妹妹的信件,得知南希在非洲找到了民族的根基,并且拥有自己的孩子,西丽坚定了信念,决心做出离开某某先生,追求独立的改变,用行动表达了对男权社会的反抗。

如果说西丽的改变是通过姐妹情谊的影响,那么珍妮的成长更多的应该是依靠自己内心的逐渐强大。在影片当中,珍妮经历了三次婚姻,在每一段婚姻当中,她的服饰都是典型的象征,也寓意着她的每个成长阶段。在第一次婚姻中,珍妮整日穿着围裙,在猪圈、菜地里忙碌,这象征着珍妮如同外祖母所说的骡子一样,经历着同样的历史中黑人女性的命运。第二次婚姻中,珍妮终日带着头巾,传递了黑人女性被束缚、管控的婚姻地位。在最后一次婚姻中,珍妮穿着工装裤,跟丈夫甜心共同劳作、分享人生,意味着珍妮实现了追求平等婚姻的理想。服饰的更改暗示着主人公生活状态及心理的变化。

赫斯顿和沃克在作品当中都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传神地表达了女性的内心和黑人男性的家庭地位,更好地烘托了作品的女性成长主题。同时反映了两位作家在写作手法上的继承与发扬。

三、黑人文化元素的宣扬

赫斯顿不仅为黑人女性文学建立了经典文学框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人类学家、黑人民俗学家,她作品中体现的黑人文化元素比比皆是。沃克继承了她的写作风格及特色,在代表作《紫色》中多处表达对黑人文化的推崇和宣扬。

珍妮与甜心来到大沼泽地与其他族人共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晚上,族人们围在一起载歌载舞,哼唱着悠扬美妙的黑人音乐,平等、祥和的气氛油然而生,反映了黑人文化习俗在美国的传承与发扬,体现了黑人民族的团结和民族自豪感。黑人音乐在影片《紫色》中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莎格是一名众人追捧的歌手,她浑厚悠扬的歌声及曼妙的舞姿让族人陶醉,一首专为西丽创作的音乐,更是一剂愈合伤痛的良药,凸显了音乐在族人间建立友情、舒缓情绪的积极作用。

除了黑人音乐外,影片中还正面传递了黑人民俗的文化传统,如《紫色》中,西丽和妹妹反复吟唱的黑人歌谣和《眼望上苍》的题目。综上可见,这两部美国文坛中的经典之作不仅颠覆了消极的黑人女性形象,而且传承、宣扬了黑人文化传统,赞扬了黑人民族的智慧和团结,为后世美国非裔作家建立了典范。

电影《眼望上苍》和《紫色》为观众呈现了反映黑人女性成长蜕变的两部影视佳作,作品中丰富的象征表现手法、黑人文化元素的宣扬为故事增添了表现张力,处处流露出沃克对赫斯顿的在写作框架、表现手法上的继承与发扬,两位作家跨时代的呼应和一脉相承同时为当代黑人女性作家的创作提供了文学谱系。

[课题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人才项目“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研究”(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B070)。

[作者简介]赵东旭(1982- ),女,吉林辽源人,硕士,吉林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对比研究紫色
美丽的“紫色精灵”
紫色风铃
紫色的山茶花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
论《紫色》中的两性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