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

2017-06-05邓春蓉

电影文学 2016年20期
关键词:近代中国中国电影

[摘要]中国形象是指包含了中国的自然景观、地域风貌以及人文特色的综合国力的集合体,是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在国际上塑造中国形象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在电影领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本文将在概述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对于中国形象展现的基础上,分“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中国”三个方面,以近年来活跃在银幕之上的相关影片为例,对21世纪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进行解读。

[关键词]中国电影;“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中国”

一、引言

所谓国家形象并非单纯地指一个国家在物理层面的表现,更是一个国家社会文化的综合体现。美国的政治学家布丁曾提出过关于国家形象的重要论断,他认为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代表,体现着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而中国形象自然是包含了中国的自然景观、地域风貌以及人文特色的中国综合国力的集合体。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在国际上塑造中国形象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同时在电影领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本文将在概述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对于中国形象展现的基础上,分“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中国”三个方面,以近年来活跃在银幕之上的相关影片为例,对21世纪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进行解读。

21世纪以来,中国影坛的电影创作者们更加注重对于历史题材和本土文化的开掘,许多武侠片和历史剧开始以融入了时代特色和现代技术的新风貌活跃在银幕之上,这些影片不仅承载了“古代中国”的形象,而且创造了更高的商业价值。2002年,中国电影人将创作电影的视点落在了荆轲刺秦王的经典历史故事之上,出品了展现“古代中国”形象的影片《英雄》,用光影语言诠释出一幕“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厚重历史和悲壮之感。随后活跃在中国影坛上的展现“古代中国”形象的影片还有《夜宴》《赤壁》《无极》《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铜雀台》等,这些影片在商业层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历史题材现代性的解读。同时,在“古代中国”形象的塑造中,我们还能够看到对古代中国神话性的呈现,其代表性影片有《画皮》《白蛇传说》等。在展现“古代中国”形象的同时,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还书写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在影片《十月围城》中,民主在中国的艰难进程被血淋淋地体现出来;在《集结号》《金陵十三钗》中,以小见大的方式呈现出了战火硝烟年代的中国民众的坚强勇敢;在《建国大业》《建党大业》中,新中国的冉冉升起被全景式地呈现,这些影片不同于以往的红色题材电影,放弃了原有的宏大叙事,以个体的命运书写“近代中国”的形象,为当代国人提供了更加可感的中国历史。就电影艺术的大众性而言,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在塑造中国形象的过程中自然不可或缺地体现着“现代中国”,在“现代中国”的叙事中,我们已经见到了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如书写都市生活和白领风貌的《杜拉拉升职记》,展现边缘化人群生存状态的《苹果》《苏州河》《观音山》,书写都市情感生活的《失恋三十三天》《小时代》等等,这些影片或是深挖个体内心世界中的迷惘与困惑,或是书写主人公励志的成长历程,多层面地展现着“现代中国”的多元文化与社会百态。由此可见,在中国当代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形象得以全方位地呈现在银幕之上。

二、21世纪中国电影中的“古代中国”

在展现“古代中国”的影片中,我们不难发现对历史典故、传统文学的改编与借鉴。上映于2006年的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是对曹禺先生的著作《雷雨》的改编,将《雷雨》中的故事移植到了中国古代的历史背景之中,上演了一场关于帝王家事的剧目。在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皇帝虽然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难以获得真正的感情,自己的挚爱在多年前便成为阶级差异的牺牲品;而其结发妻子却在没有情感的婚姻中苦苦挣扎,以至于成为继子的情妇和帝国的反叛者;更为可悲的是,皇帝的两位儿子或是出于对母亲的爱,或是出于对权力的渴望,均成为皇权的反叛者。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亲情和爱情都被权力和地位消解了,从这一角度而言,《满城尽带黄金甲》展现了中国在封建社会时期皇权的可悲性与帝王家庭中的畸形关系与冷漠情感,这或许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帝王之家在极权时代中的悲剧体现,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感情成为一种奢侈的存在;在呼风唤雨的权力中,真实荡然无存,《满城尽带黄金甲》无疑是对“古代中国”的极权制度黑暗性的深度呈现和别样批判。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度,在中国延续千年的文化中,神话传说不胜枚举,当神秘题材与现代技术相遇之时,兼具故事性和娱乐性的魔幻大片横空出世。2005年,影片《神话》上映,这部影片不仅将中国具有传奇色彩的秦始皇时期的故事进行了演绎,对万众瞩目的秦始皇陵进行了意念式的描述,能够凝固时间的秦始皇陵恰恰又服务了整部影片故事情节的推进,而且利用这段传奇故事为背景,通过塑造蒙毅将军这一忠君爱国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古代中国”形象。影片《画皮》上映于2008年,描绘了一个魔幻世界中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受到了千年狐妖的魅惑,而善良的女主人公却在狐妖的威胁下喝下了妖液成为“妖怪”,并承担起了妖怪所犯下的罪孽,最终,男主人公对于女主人公的挚爱打动了狐妖,狐妖甘愿用自己千年的修行救活了被杀害的人,而自己则被打回原形,变成了一只白狐。在这部影片中,故事的主体部分主要改编自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一部讲述妖鬼神怪故事的小说,承载了古老中国的神秘主义思想。而影片《画皮》则是将这种鬼怪的故事与爱情故事相结合,在男尊女卑的“古代中国”的背景下,讲述了一段跨越人鬼界限的愛情故事,对古老中国的神秘传说进行了一种充满温情的阐释。

三、21世纪中国电影中的“近代中国”

所谓主旋律电影,主要是指内容健康、情感积极的影片,而展现新中国成长历程的红色影片又是主旋律电影中的核心构成部分,红色电影自中国电影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但随着中国电影全球化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大众对于电影的娱乐性要求和制片方对于影片的商业价值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红色电影的发展举步维艰。近年来,为了突破传统红色电影的发展局限,许多中国电影人放弃了原有的宏大叙事,将叙事的目光集中在历史大事件中的小人物身上,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呈现出了一个在战火硝烟中奋力向前的“近代中国”。

2006年,影片《集结号》上映,《集结号》讲述了男主人公谷子地带领全连战士英勇抗敌直至全连牺牲的故事,在战斗打响之前,谷子地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要求他们坚守阵地、阻击日军,直至听到象征着撤离的集结号声。然而,为了确保大部队安全撤离,谷子地等人始终没有等来集结号,牺牲的全连战士也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无人知晓。在新中国成立后,全连唯一幸存的谷子地开始了漫长的追寻之路,他要为自己的战士们正名。最终在谷子地的坚持和他人的帮助下,谷子地所在连队牺牲的战士们终于被迫认为烈士。整部影片的拍摄范围仅局限在谷子地全连坚守的阵地之上,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只有逼真的血肉横飞,正是这种聚焦个体的拍摄手法使《集结号》更具有感染力,让观众自觉地走进关于战争的反思之中。如果说《集结号》书写了“近代中国”的战士战场,那么《金陵十三钗》则书写了战争中的平民战场。影片《金陵十三钗》上映于2011年,展现了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制造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将叙事的视角集中在了金陵即南京的烟花女子和女学生之上,将她们在战争中遭遇的苦难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妓女在回到妓院寻找耳环的过程中惨遭日军的暴行,藏身于妓院的女学生遭到了日军的追逐调戏等,一个满目疮痍、任人欺凌的“中国”在这些女性身上得到了缩影式的体现。而《金陵十三钗》中最震撼人心的还是妓女们保护女学生的英勇义举,她们换上校服、剪短头发,代替女学生去赴日本军队的“死亡之约”,这又体现了在战乱纷争的年代中,中国人民的团结与坚勇,展现了“近代中国”这只“沉睡雄狮”觉醒的希望,同时也以触目惊心的方式唤起了当代中国民众的爱国之情,提醒着当代中国民众牢记中华民族遭遇的耻辱。与《集结号》《金陵十三钗》等影片不同的是,在《建国大业》《建党大业》中,导演重拾宏大叙事,以大投资、大场面、大明星为影片噱头,也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建国大业》是在建国60周年之际上映的影片,在其中塑造了一个冉冉升起的新中国形象,是展现“近代中国”的影片中典型的红色影片。有评论者认为,《建国大业》无疑是为塑造中国形象而服务的大片。

四、21世纪中国电影中的“现代中国”

近年来,无论是在电影领域还是在电视剧领域,年代剧均成为新宠活跃在银幕之上,所谓年代剧主要是书写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之间的一代人成长历程的影视作品。2005年,影片《孔雀》上映,这部颇具怀旧情感和伤感之风的影片以20世纪70年代的小镇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地,讲述了平凡一家的生活。隨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步伐,人们的思想也逐渐开放,《孔雀》中的一家人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姐姐怀抱着成为飞行员的梦想无奈地生活在小镇之中,而弟弟则为了自己的梦想离开家乡、独自打拼,但最终二人的梦想均未能得到实现,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被命运束缚的悲剧感。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现代中国”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变迁,同时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处于时代变革中的青年以迷茫和不安,反映了在20世纪末中国有限的向上流动的可能性。

2010年,一部充满励志色彩的影片《杜拉拉升职记》备受追捧,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塑造了一位平民阶层的女性青年形象,即杜拉拉,满怀理想的杜拉拉在进入五百强企业之初,是一位雷厉风行、直来直去的“菜鸟”,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的磨砺后,杜拉拉逐渐成为DB公司的高管,并在其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有评论者认为,这部影片是一部现代版的“灰姑娘传奇”,满足了许多女性观众的幻想。但事实上,《杜拉拉升职记》的意义不仅在于为青年人构建一个空中楼阁式的幻想,而且凸显了一种“现代中国”的拼搏精神,只要努力、梦想便能实现的“中国梦”在整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同时,《杜拉拉升职记》也展现了“现代中国”的人情社会的属性,这无疑源自中国的千年历史,也是当代青年无法抗拒的社会现实之一。在同样书写都市生活的影片《浮城谜事》中,导演大胆地呈现出了“现代中国”的阴暗面,在书写主人公所遭遇的离奇命案的过程中,都市人群的情感纠葛和爱恨情仇得以展现,对主人公用钱摆平一切的思维方式的呈现也是对经济快速发展下的中国阴暗面的一种批判,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拜金主义思想犹如“现代中国”的蛀虫,已引发了深度的思索。

纵观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中对于中国形象的塑造,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古代中国”“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身影,这种国家形象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不同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不同的社会现象和人文风貌,立足本土社会文化的电影创作必然是中国当代电影发展的重要出路,而中国形象的塑造也成为当代中国电影以小见大叙事方式的重要体现。

[作者简介]邓春蓉(1975- ),女,重庆人,硕士,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视觉传达。

猜你喜欢

近代中国中国电影
近代中国孔子形象的变异及其原因分析
从互文性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