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依然在人间行走

2017-06-03林虹

民族文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贺州阿公阿婆

林虹

我生活的贺州,是世界长寿市,也是中国的第一个长寿市,这两个头衔,让我作为贺州人,深感自豪,也对这座有着2100年悠久历史的城市怀有深厚的情感。而其中的长寿美食,琳琅满目,是我心头的爱,忍不住会想起大卫的诗:我爱你舌尖小剂量的毒。这小剂量,便是长寿美食的诱惑。

我至今还记得95高龄的婆太,拿着个簸箕去小河边捞虾,她的声音洪亮如钟,连对面罗次坪村的人都听到。村里人说“啧啧,你那个婆太啊,真是个神啊,这把年纪还走路到河边捞虾”。那是,我从不觉得婆太会离开我们。婆太把河虾放在锅里煎,满屋飘香。那时年纪小,对美食的喜好就是从婆太的煎虾开始的。而婆太活到96高龄,无疾而终,去世时面色很好,这是圆满的一生。

在我们长寿市,这样身体硬朗健康,精神矍铄的老人很多,走在路上,看见在地里干活的,在屋边种菜的,在山上摘茶的高龄老人……心里会充满着昂扬的斗志和生机。生命的长度,是那么真实的存在着,多么不可思议。据统计,贺州全市233万人口中,百岁老人高达474位,占总户籍总人口的20.03/10万人,远超过国际公认的长寿地区标准7.5/10万人。百岁不是梦,是现实。是的,正如我写的诗:天地已老/我们依然在人间行走。

天地已老,我们依然在人间行走。这是时间也奈何不了的喜悦。在贺州,这真是件神奇而美好的事。

“生态贺州,长寿胜地”,广告词恰如其分地道出了秘诀。这座有“三省通衢,粤湘门户”的城市,位于桂、粤、湘三省交界,境内山川秀美,空气清新,自然环境质量优异,长寿资源丰富。比如水,天一生水,水生万物。好水是长寿之源,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水列为各篇之首。“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有“好水是百药之王”之说。贺州拥有丰富优质的水资源,桂江、思勤江、富群江、桂岭河等河流的水源直接达到饮用水标准,大桂山、姑婆山、十八水等森林公园以及许多乡村饮用的山泉水可装来饮用,清冽甘甜,含有多种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祛病健身,延年益寿。

而在2015 年12月26日,中科院发布的长寿贺州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贺州环境质量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2.85%,是全国平均数的3倍。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和“疗养胜地”;贺州的耕作土壤环境质量优良,富含钙、铜、铁、锌、硒等益于生命健康的元素……

这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上天赐予的,但更多的是得益于当地政府的生态保护意识使然。自然,贺州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覆盖”的地级市。在这块土地生长的环保食材,为贺州的长寿美食提供了先天的基础条件。

查阅资料,早在两千多年前,贺州就开始了美食的盛宴。1991年,在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龙中山的一个崖洞中,发现了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具:盛酒的麒麟尊、盛汤的铜瓿、煮肉的铜鼎、温酒的铜盉、为宴席奏乐的铜鼓等。这些古人宴饮的青铜器皿,见证了贺州丰富的美食文化。

秦汉以来,随着潇贺古道的开通,贺州成为了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成为了中原文化、百越文化、湘楚文化、岭南文化等诸多文化的交融之地。因贺州地处湘、粤、桂三省的交界处,也是多民族、多族群的聚居地,如此,也交集了各民族的饮食文化,这些文化相互交融、碰撞,渗透,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香辣的湘菜,清淡的粤菜,清淡爽嫩又香辣的桂菜,有着中原印记的客家菜,在贺州的美食食谱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这长寿美食之都,百菜酿,独占鳌头。

贺州人深受道家文化的影响,对饮食讲究荤素搭配、均衡营养。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贺州人的智慧创新在酿菜文化上大放光彩,种类五花八门,各具风味,逢菜必酿,无菜不酿,贺州百酿菜可以说独步天下。蔬菜的花、果、根、瓜、茎、叶都可以做成酿,这个“酿”字生动贴切地记录了贺州人的生活。

这些酿中,瓜花酿乃百菜酿之首。瓜花,集聚阳光的味道,舒展阳光的颜色,一朵花开得正好之时,将豆腐、肉沫和葱花包裹其中,成为它的秘密。这道养心菜,瓜花清甜、豆腐清淡,两者结合,堪称完美,无论品相,还是味道,让人念念不忘。而贺街的瓜花酿味道尤好。

豆腐酿,是百菜酿里必不可少的。贺州人对豆腐酿的喜爱从歌曲《豆腐酿》里可窥见:“客家人喜欢豆腐酿哦,扯个隆冬扯……酿豆腐你就只管放心罗,剁剁剁剁剁剁……”歌曲节奏欢快、生动、有趣,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特别是“剁剁剁”的拟聲词,唱出了贺州人对豆腐酿的情感。而歌词里唱的“酿豆腐你就只管放心罗”成了贺州人的口头禅:豆腐酿——放心啦。在婚宴上,豆腐酿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除了味道鲜嫩可口,也寓意着吉祥——放心(馅),是婚姻里最需要的佐料。爱情得以持久,就是彼此放心。民间的爱情,也在豆腐酿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而黄姚豆腐酿尤为美味。黄姚这座明清小镇,有悠久的人文景观,安逸闲适,是心灵安放之地。而黄姚豆腐酿,曾登上央视的大雅之堂,是道让人无法忘怀的美食。苏东坡对豆腐格外偏爱:“有此物在桌,又何必鸡豚”,黄姚豆腐的好,在于它的安静清淡。黄姚的豆腐,嫩、滑,有滑落心间的舒坦和酣畅,其中秘诀应在于用的是千年古井的水。它的做法很简单,先把豆腐揉碎,放入肉沫葱花馅,慢火翻煎至微黄,再慢火煮。一切都是慢的。慢的时光里,煮一道菜,味道自是无法言说。

居住在“梦境家园”黄姚古镇的110岁的黄玉英老人,就非常喜欢这道菜。她的曾孙媳妇在古镇开了家客栈,她在店里帮忙,招呼客人,收拾碗筷,还到市场买自己想吃的菜。那天我进店时,黄阿婆正在收拾碗筷,看见我们进门,用粤语大声招呼着:老板,吃饭吗?我看着眼前这位清瘦,精神矍铄的老人,很有气场。她麻利地叠着碗,我担心她会把碗摔了。黄阿婆的曾孙媳妇在一旁告诉我:“没关系,她行动利索着呢,每天还要爬到二楼拿东西,来回十几次”。黄阿婆边和我们聊,边擦桌子,然后把碗捧起,慢慢走到厨房。这是110岁的老人吗?听力好,说话虽然语速慢,但很清晰。我们看了她的身份证,生于1906年。

黄阿婆和我们坐在店门口,看着门外的风景,人来人往,很热闹。开朗的阿婆笑呵呵地说:“我喜欢坐在门口,看看来往的人,招呼想来吃饭的人。”我们赞她懂得生意经,想想,百岁老人招呼客人吃饭,这是古镇一道多么独特的风景。我问阿婆平时喜欢吃什么菜。阿婆说,我平时喜欢吃豆腐酿,辣椒酿等酿,想吃,就走到市场去买,回来自己做。她的曾媳妇说,昨晚她自己还做蛋酿,自己剁肉。我看着悠长曲折的小巷,市场在小巷的尽头。阿婆每天清早,就是沿着这明清的小巷,去往菜市场的。在她这个年纪,吃自己喜欢吃的,多么好。

像黄玉英老人这样喜欢吃酿的人,可谓是遍布全市。灯笼椒酿,茄子酿,冬瓜酿、笋酿、苦瓜酿……108种酿,是贺州人餐桌上的喜悦,也是贺州人的智慧体现,更是贺州人对生活的热爱。

贺州人还喜药膳饮食。“桂岭瘴来云如墨”,是柳宗元对贺州瘴疟的描述。贺州地处岭南,湿寒暑热,为克服瘴疟、强健体魄,数千年来,贺州先民深谙养生的最高境界是道法自然,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就地取材,利用大自然中丰富的中草药合理调配饮食,把中草药烹调成美味的食品和菜谱,总结出了一套药膳保健、食疗养生的方法。

于是,贺州人喜在菜、糕点、汤、酒中加入中药,制成药膳,用于食疗养生。比如野菊花,枸杞菜,灯盏菜,狗肝菜,鱼腥草等这些清肝明目的野菜,成为了贺州人桌上的常客。在钟山县和富川县,还有做植物糍粑的习俗,在糯米里加入石榴叶,四季青这些具有清热效果的植物一起打粉,做成糍粑,味道很独特。贺州人还喜用野生的艾草做艾糍,艾草不仅清香,还有温经、去湿、散寒的功效。女贞子煲老鸭,舒肝和胃;荷叶包粉蒸肉,清热补脾;胡椒煲猪肚,暖胃舒肠……这些看似普通的食材,无一不是药食兼具的人间美味。

生活在国际慢城——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镇的104岁的李金英老人,就是这方面的高手。李阿婆爱笑,很开朗。她头发白了,但还编着辫子,戴耳环,穿着整齐,看得出是个爱美的人。更有趣的,我给她拍照,她居然很时尚地打开剪刀手“耶”,让我乐不可支。李阿婆身体好,从没去过医院,她自己懂得草药,比如到地边摘些狗肝菜回来和鸡蛋煮汤,就是一道菜了,狗肝菜是下火祛湿的。常吃的枸杞菜,清心养目。骨头煲灯盏菜,清炒野菊花……这些乡野的寻常菜,却是上好的养生菜。李阿婆深谙此道。比如发热时,到路边摘把过江龙煮水吃。热气了,就找猪肚草,感冒了喝姜汤,用姜擦头。碰伤了,用卖糕菜捣碎敷上。如今她104岁了,但她还有个梦想,想住上新房子,她指着不远处,那是她规划建房的地方。真好,百岁老人活得这么兴致昂扬,生命于她而言,貌似是永生的。

鹅塘桥头村102岁的韦贾妹老人,也喜药膳饮食。她给我们泡了她爱喝的山楂茶,还给我们把脉。我们问她,睡不着,吃什么呢?她和蔼地告诉我们,心火燥了,用生地蒸肉吃。聊着天时,她的媳妇坐在一旁,看见韦阿婆的衣服粘有米粒,她侧过身帮她拍掉。动作是自然的,看得出平时她也是这么对待婆婆的。我看到这个动作,不由地夸她媳妇。韦阿婆笑眯眯地说,她很孝顺啊,没跟我红过脸,还给我买衣服,买好吃的,这个发夹,是她新买的。韦阿婆指着白发上夹着的发夹,一脸幸福。

“汲来泉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郑變笔下的诗句,道出了很多茶人的理想生活。而在贺州,这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贺州有千年的产茶历史,茶品种极为丰富,饮茶的方式也别具一格,比如油茶。油茶,始于唐朝,是瑶族同胞一项古老而传统的饮食习俗,因为瑶民居住的山地潮湿、瘴气阴重,喝了用生姜和茶叶熬制的茶后,有驱寒保暖,预防感冒,暖胃消脾的作用。随着后人的不断探索,演变成今天的油茶。把生姜、茶叶、蒜,油,翻炒后,用木棒捶打,在捶打中,味道慢慢溢出,越来越浓,越来越醇,再加上山泉水煮沸,加入盐,米果,香菜,葱花等佐料,味道醇美,三碗还不过瘾。茶叶有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多种抗氧化物质和营养素,生姜古人称之为“起死还魂草”。两者结合,自是有养生的功效。

钟山两安瑶乡101岁的黄荣花老人和富川连山镇的101岁的莫天兰老人,一天三餐都要喝油茶,油茶当饭,一天不喝就不舒服。我们到黄阿婆家时,已是黄昏了,她的小女儿60多岁了,正坐在炉火边敲打着油茶,闻着香味,不禁口舌生津。黄阿婆招呼我们喝油茶,我一连喝了五碗,味道醇香,真是极好。难怪黄阿婆气色那么好,头发还很黑。黄阿婆喜欢听瑶族门唻歌,我们叫她哼唱,她有些羞涩,倒是她80岁的大女儿和70多岁的二女儿很大方,唱起了原生态的门唻歌。我听不懂,但是旋律很有特点。喝着油茶唱着山歌,屋旁是淙淙的溪流,门前绿树成荫。黄阿婆说,女儿们都很孝顺,满足了。

昭平县走马乡佛丁村113岁的胡月英老人,是目前贺州最长寿者,每天要做的事,就是泡一壶绿茶慢慢喝。这位经历了四个朝代的百岁老人,穿着绣花布鞋,碎花布衣,很清气干净。她生活在茶乡,屋后屋前山上都種满了茶叶,思勤江水色澄碧,流淌而过。胡阿婆说她七八岁就开始喝茶了,这种习惯持续了一百多年,听着这个数字,感觉有点不真实。可是看到胡阿婆拿着热水壶到厨房水龙头接水,然后放到电炉上烧,水开后,她就拿出自家种自家炒的茶叶开始泡茶了,还给我们每个人倒一杯。我对胡阿婆说,这是长寿茶,喝了像您那么长寿。胡阿婆笑呵呵的,很慈祥,用土白话说:多喝点,多喝点。活到这个年岁,胡阿婆觉得很安然,因为她的父母也近百岁才过世。胡阿婆的媳妇告诉我们,政府每月还有2500元的补贴给上了110岁的老人。胡阿婆抱着玄孙在一旁,接话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睡就睡,还有钱拿,政府真是好啊。说着,用手擦了眼角溢出的泪水。感叹着“以前穷啊,从没领过这么多钱。”

走访贺州的百岁老人,坦言多半爱喝粥。因为粥熬好后,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中医里叫做“米油”,是米汤的精华。清代医学家王孟英在他的《随息居饮食谱》中则认为“米油可代参汤”。贺州人爱喝粥出了名,因此,民间有“到贺州不喝粥不到贺州”之说。贺州人深谙养生之道,把粥煮得花样百出,味道层次丰富。比如有粥王之称的“灰水粥”,这是用米碎木烧成灰做的灰水,沉淀之后,用其水按比例加入山泉活水和大米一起熬粥,待粥温度降至30度左右再吃。入口先是淡淡的甘甜,而后是淡淡的清香,慢慢咀嚼,那种味道在舌尖长久地停留,回甘、生津,有还想再吃一碗的冲动,是很独特的养生长寿粥。因为灰水呈弱碱性,正是人体所需,而米碎木,清热解毒,有祛湿之功能。这种灰水粥,不但能平衡人体的酸碱,还能增强人的抵抗能力,有清心养神的作用。这种民间流传下来的饮食之道,也是老百姓生活的智慧结晶。

豆豉粥,是另一道美味的养生长寿粥。用黄姚豆豉做主料,豆豉醇美芳香,富含丰富蛋白质和氨基酸,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清朝的贡品。豆豉的咸香与生姜的清辛组合,别有风味,是贺州人驱风散寒、排汗解表的一剂良方,也是伤风感冒时的开胃佳品。

红薯、芋头、淮山、萝卜等时令蔬菜,鳝、鳅、鱼、鸡等山珍海味,银杏、红枣、瑶柱、杜仲、百合等药材均可入料熬粥,或清淡,或鲜美,致清致润,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贺州人把粥文化发挥得淋漓精致,成为了岭南一绝,由此,长寿的秘诀也就不是什么秘诀了。

103岁的杨才华老人和102岁的林玉琼老人是一对夫妻,他们生活在富川县福利镇的密目岩村。夫妻俩平日也喜欢喝粥,通常都是杨阿公熬粥,想吃什么粥就熬什么粥。夫妻俩携手走过了80多年,依旧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满面红光。他们有5个儿子,4个女儿,五代同堂,全家回来有84口人。杨阿公笑着说,得摆八桌。那天我们去他们家,杨阿公和林阿婆正在晒坪翻晒花生,那是他们三儿子种的,晒干后用来榨花生油。自己榨的油,种的米,菜,西瓜,鸡生的蛋……都是自产自足。

杨阿公坐在林阿婆身边和我们聊天,林阿婆看见杨阿公的衣服扣子没扣好,笑眯眯地伸手去帮他扣扣子,场面很温情。杨阿公看见我们在场有些羞涩,但看阿婆的眼神很深情,是那种不由自主流露的情感。林阿婆告诉我们,他们感情很好,至今仍睡一铺床,不像乡下的老人,很早就分床睡了。阿婆说时,面色羞红,像少女的神情。

阿婆,平时你们会吵架吗?

会呀,不过都是他让我的。阿婆很幸福地说。

阿公,你们吵架时,是不是都是你先让步啊?

我呀,很多时候都是没听见的。杨阿公笑呵呵地说。

哈哈。我们忍不住笑起來。

阿公,你抽烟喝酒吗?

不抽烟不喝酒。

阿公,你喜欢吃什么呀?

有什么吃什么,不讲究,主要是粥啊,杂粮啊,不吃肥肉。

“吃西瓜吧,自己种的”。杨阿公的儿媳拿来一盘西瓜,他拿起一片递给林阿婆。他儿媳说:“我家公家婆很恩爱,所以我和我老公的感情也很好。一大家子,在老人的影响下,团结相处,相互帮助。”林阿婆的儿媳也是温婉祥和的神情。

阿公,阿婆,我给你们俩拍张照好吗?

好呀。

阿公,阿婆,坐近点哦。

阿公,把手放阿婆肩上啊。我笑着提议。阿公有点羞涩,把手放阿婆肩上。

“咔嚓”,拍下的不仅是他们的传奇爱情,也是爱情信仰的见证。百岁夫妻,同甘共苦,一路走来,那些流逝的日子沉淀下来,都是美好的。“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有爱情的滋润,生命之树才会长青。有和睦孝顺的孩子照顾,时光也会恩宠他们,遗忘他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是钟山县103岁的廖帮昌老校长在给我们背李白的《将进酒》。廖校长虽然年事已高,但记忆力特好,能把《将进酒》背下来,相比之下,我很惭愧。廖校长也喜欢喝粥,他说粥养胃。平日里除了注意饮食,锻炼,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写文章。廖校长在他百岁的生日上,即兴写下一首诗:把酒谢诸公,深情似酒浓。晴窗尤晚照,满席坐春风。病去心尤壮,吟成意未穷。耄耋还自寿,不老不归农。百岁老人了,还有一颗想要回家当农民的心,时间对他来说似乎是不存在的。廖校长说得最多的是“不应有恨”。他说,这是他的人生态度。他的两个儿子在“文革”时死于非命,他自己也经历了颇多挫折,但他不怨天不怨人,保持着平常心。太阳月亮都不是我的啦,廖校长笑呵呵地说。但是,他知道的,太阳月亮在他心里。

生活在世界长寿市,吃,从来都是一件愉悦的事。比如在2016年国庆期间,在黄姚古镇举办了贺州第一届文化长寿节,之中的长寿簸箕宴,堪称奇葩,是贺州独特的视觉和味觉的美食盛宴。智慧的贺州人,用生活中劳作的器具簸箕,将贺州的各式美食一并艺术地摆放其中,不仅赏心悦目,更是美味诱人,让人垂涎三尺。簸箕这种古老的竹器,当靓丽的客家女孩端着它从明清的古居,从青石板上款款走来,清风拂袖,香味满街,那真是人间有味是清欢啊。

这样的美食理念,来自贺州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和自然的崇敬。于是,他们注重养生,注重饮食,吃出了健康,吃出了幸福,吃出了长寿。放眼望去,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贺州人在自然恬静中,品山野江鲜之美膳、享山水养生之灵气、感多元文化之悠久、叹舒适颐养之乐趣。

不急,慢慢享受这有滋有味的生活。慢慢品尝百岁之后,那些光阴里的美好和淡然。天地已老,我们依然在人间行走。

猜你喜欢

贺州阿公阿婆
贺州学院设计学院李鸿光作品选
聋子阿公的秘密
阿婆
春雷
浅析隔断门
浅析隔断门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阿婆的汤勺
白希:打好科学发展的经济会战
心疼阿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