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2017-06-02杜豫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10期
关键词:资源探究课堂

杜豫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的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实践研究,经过三年扎实的小组合作建设,使学生由原来的不会合作、不敢表达渐渐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的主动学习,形成了一种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自然会随机产生许多学习信息与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捕捉、筛选信息,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课堂的生成”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一、抓紧认知冲突的资源

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中学生的疑点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由于这些疑点是学生急于了解的问题,所以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思考与讨论,更容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趣测量”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己摸一摸土豆,接着提问:“若让你求出这个土豆的体积,有什么困难吗?”学生就产生了认知冲突,出现了疑点:土豆表面凹凸不平、形状不规则、无法用公式进行计算……这可怎么求体积呢?使学生意识到,这个任务与以前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是不同的。教师的提问直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现有任务之间的矛盾,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挖掘学生的亮点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亮点资源,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只要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来的东西,都应该给予足够的表扬和鼓励,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例如,教学“有趣的测量”时,教师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找出测量不规则物体的方法后,又鼓励学生给实验方法起个名字。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响应,有叫“土豆洗澡法”的、有叫“蒸煮法”的……别出心裁又形象贴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急着把阿基米德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使一个人的亮点也能点亮其他人。在学生探究、总结、巩固了“3的倍数特征”后,教师问学生:“对于我们总结的3的倍数特征,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这时有个学生说:“老师,这只是100以内的数,我们用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看它是不是3的倍数,如果一个数比100大该怎么办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立刻小声议论起来,探究的欲望又被激起了,而这个问题正是教师原计划接下来要教学的内容。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亮点,作为教学资源,把它放大,让所有的学生都来关注这个亮点,使其成为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催化剂。

三、善于利用错误资源

学生在学习中必定会出现各种错误,而有些教师不愿意看到学生出错,或千方百计地避免学生出错。如果教师换一种思维方式,认识到学生出错的过程也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的过程,那么就能够及时抓住这些宝贵的时机,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

如在一年级“比多少”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同样大小杯子中水位的变化,来推理出爸爸、妈妈谁喝的水比较多。学生回答“爸爸喝得多”,教师问为什么,有的学生回答“因为爸爸是男的,所以喝水多”,有的说“爸爸干的活多,所以得多喝水”……显然学生的回答已偏离目标,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地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给出的线索,像小侦探一样用数据来证明吗?学生于是仔细观察图中人物拿的水杯,最后得出结论:在杯子大小形状一样的情况下,装满水,谁剩的少,说明谁喝得多。教师于是继续利用学生的“看法”,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要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见,教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错误,从另一个角度,换一种思路,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就会另辟蹊径、不落俗套,也会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融洽。

四、以突发造就生成

当突发事件比教师的授课内容更吸引学生时,教师不应固守预设,而是要随机应变,因势利导。

如一位英语教师正在上课,突然教室里飞来一只蜜蜂,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兴趣集中在这位“不速之客”身上。于是教师灵机一动,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小蜜蜂,学生们一下子惊叹起来。接着教师让学生用英语单词来表示小蜜蜂身体的各个部位。这样,教师通过对突发事件的灵活处理,重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简单而又巧妙地完成了教学内容。

五、巧妙利用学生的智慧

在课堂上,有时一个学生的智慧发言往往能引起连锁反应,带动全班学生思维的迸发,教师要慧眼识金,及时发现并捕捉这样的资源。

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时,当教师读到“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时,问学生:“你从这哗啦拉的笑声中听到了什么?”一个学生说:“我听到了大豆在赞美秋天,因为秋天的到来使豆子长成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了赞赏,接着问其他学生还想到了什么。学生思维的閘门顿时被打开,有的说“我听到豆子在唱大合唱呢”,有的说“大豆摇动着豆荚在炫耀自己的大丰收”……这样开放式的思考,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文本的感受能力。

六、借用学生的“怪论”

在平等融洽的课堂环境中,不管学生发表什么样的“怪论”,教师都要重视,或提出合理的建议,或给予必要的引导,切不可置若罔闻。

如在执教《三袋麦子》一课时,教师问学生:小猪、小牛、小猴都收到了一袋麦子,可由于他们的做法各异,结果也就不一样,你喜欢谁的做法呢?一个学生说:“我最欣赏小猴的做法,它非常能干,把一袋麦子全种到地里,收获了吃不完的麦子。”又一个学生说:“我喜欢小猪的做法。”其他学生都哄笑起来,教师一愣,但马上鼓励他:“能谈谈你的想法吗?”学生说:“因为他最先尝到各种各样美味可口的食品,多会享受啊!”教师说:“是呀,大家的看法各有长短,每一种都有长处,也有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抓住随机生成的有价值的内容,挖掘其中深层的意蕴,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摇篮,达到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受益的目的。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资源探究课堂
欢乐的课堂
设问引导探究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写字大课堂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