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精致管理 提升学校品质

2017-06-02蔡辉森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育

蔡辉森

[摘 要]精致管理是以人为本以及与其他文化因素相结合,既注重管理的精细化,又注重管理的人性化的一种科学的学校管理方法。从精耕细作加强管理、精益求精高效教学、精雕细刻培育英才三个方面详细阐述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实施精致管理的经验做法及对学校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精致管理;学校品质;教育

当今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对于育人目标的达成尤为重要。如今,有的学校越来越倾向于精细化管理,对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的一举一动,不论巨细,都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有的学校则受到人本主义思潮和美式教育管理理念的影响,大力推行自由化管理,如教师自我约束、自主安排课程,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似乎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和管理。正所谓“过犹不及”,这两种倾向都需要把握好一个度,应该互相借鉴,否则就容易走向极端。精细化管理本是工业文明的产物,过分强调教育的精细化就会忽视师生是富有创造力的生命个体;而自由化管理是“无政府主义”的主张,过分强调“自由”,不利于校园学习氛围的形成与学生良好素养的提升,更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所以,权衡二者,立足实际,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实施精致管理,打造有品位、有内涵的教育生态环境,努力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

一、精耕细作加强管理:提升质量的关键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学校注重营造以人为本的人文氛围,抓细抓实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发挥主体环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落实好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坚持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和谐统一,向管理要成绩,向管理要效益。

1.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纠正其错误行为。学校通过国家级课题“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开展了探索与实践,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学习习惯自我完善对照表》,鼓励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和自我学习的进度做好学习常规管理,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向学生灌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学习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件值得用心去雕琢的事情。

2.为教师生涯发展创设良好环境,提升教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

学校创造有利条件让教师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自豪感与归属感,从而使学校更具凝聚力。全体教师强化责任意识,继承发展了百年一中的敬业奉献精神,牢固树立“精心、精细、精品”的工作观念,做到了“八个一点”,即“多一点责任心和事业心、多一点时间下班辅导、多一点时间备课、多一点课后反思改进、与学生多一点交流、多听取一点学生的建议、早一点到班候课、多做一点面批工作”。

3.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学校突出“校长—年段工作领导小组—班主任”“校长—教务处—年段—教师”两种管理模式,教师具体落实教学工作,年段处室负责督促,并制订好计划稳步推进。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各类会议,了解教学情况,分析学生现状,商讨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认真落实管理规划,为师生提供針对性的指导。学校广大教职工合心、合拍、合力,形成了一个高瞻远瞩、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奋发进取的集体。

学校坚持将精致管理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中,用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管理来抓实教育教学工作。精耕细作的工作和管理态度概括起来就是要做到二十四个“要”:从管理的角度,领导要范、权力要放、落实要透、教师要和、队伍要齐、榜样要树;从方法层面,眼光要远、思路要广、目标要明、责任要清、措施要细、方法要实;从教师角度,考纲要研、教研要真、试题要选、经验要推、课堂要精、斗志要昂;从学生角度,信心要鼓、压力要调、尖子要独、后进要爱、优势要扬、薄弱要补。

二、精益求精高效教学:提升质量的基础

教师有品质的发展是学校品质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施高效课堂是优秀教师教育品质的重要体现。加强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是实现高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实施“122”校本教研推进策略,以优秀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打造“引领、互动、共享、反思”的教研文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聚焦课堂,精打细磨

实施精致化教学管理,狠抓课堂教学主阵地,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夯实基础—当堂达成”。以录播室为平台,以课题为载体,融合校长点课、新进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推荐课、名师观摩课、一师一优课,通过“六环联动”,即备课、研课、上课、听课、评课和磨课六个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微课教学,借助“沙龙式”校本教研对课堂进行精打细磨。

2.教为基础,研为动力

实施周二、周四教研活动制度,以期中、期末及高考为时间节点,深化主题推进式教研,开展讲评课专题研讨和试题命制、专题研讨活动。落实“七星拱月”工作方法及思路,从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师徒结对、公开教学、进修培训、技能大赛和微格教学七个方面入手,努力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教研强师”发展之路,办好《教研天地》,打造展示教师教科研成果的平台。推进草根教研,实行教研联动及教学公开周系列活动。以进行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为教研主题,推出精品课,聘请专家和名师进行点评。通过评选“教研先进个人”等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的动力,形成浓厚的教研文化氛围,在教学中不断精益求精,在教研上不断提升发展。在精致管理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已成为一种自身追求和品位的体现,涌现出了一批教研先进个人。

3.锤炼内功,借力发力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教师的成长,而教师内在发展需求才是他们成长的不竭动力。学校通过调研、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教师需求,优化内部资源,不断锤炼内功,借力发力,打造科研型校园。施行“培青工程”,推行师徒结对制度,为青年教师“指路子、压担子、创牌子”,建立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组长的培养体系。同时,积极派遣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培训、岗位练兵等教育教学技能大赛,申报各级教育教研课题,承办各类学科会议,邀请专家讲座讲学。通过内外兼修,学校现已形成一支有浓厚学习文化,积极提升教学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精雕细刻培育英才:提升质量的落脚点

精致管理的最终指向是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发展。学校坚持把“举高、抬中、提低”作为教学工作思路,面向全体学生,秉持工匠精神,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实践国家课程标准的同时,开发精品化的校本课程,采用多维评价机制,注重丰富活动载体,为不同层面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成长舞台。因势利导,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助力学生个性发展、多元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莆田一中得到积极健康的成长,成为社会栋梁之材。

1.三重“举高”,培养尖子生

尖子生的培养重在细节、重在过程和重在积累。学校推行导师制,鼓励教师积极争当“伯乐”,发现和培养“千里马”。每个科任教师负责2~3名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业、生活、品行、心理、体质等各方面的情况,充当他们学习、生活的“伯乐”,激发学生自我提升的欲望。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做了适合“千里马”发展的教学及管理措施、策略,帮助“千里马”脱颖而出。学校采用九个创新培养方法精心培育尖子生队伍:认真听课,适当笔记,赢在踏实;遵循规律,加强复习,赢在扎实;适度练习,不猛刷题,赢在效率;复习在前,练习巩固,赢在习惯;系统总结,实现内化,赢在深刻;失分分析,对症下药,赢在技巧;查缺补漏,有效应对,赢在行动;加强反思,扬长避短,赢在智慧;师生同心,其利断金,赢在团结。

2.“抬中”“提低”,提升整体实力

“为了一切学生”全面而健康地发展始终是学校的教育宗旨。学校立足“中等生”和“后进生”,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成绩。新生入学训练时开展行为习惯养成和高中学习方法的指导,结合考后失分分析与自我反思对照表,在班级内进行经验交流,班主任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加以督促,并辅以心理课对行为习惯进行引导等一系列举措,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实行“导学案”课堂教学实践改革,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學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指导学生上好早晚读背课,认真做好各科的错题本等。推行集体会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督促。面向“后进生”,开办高一加强班,突出“精、细、慢”,着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升其学习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提低”教育目标。

精致管理注重管理的过程,是一种优化了的管理理念,更是一种高超的育人境界。随着对规模办学的反思和对优质教育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和实施精致管理。通过莆田一中的具体实践,可以看出精致管理不仅有助于培养学校全体师生主人翁式的责任意识,而且能够实现每个个体的最优发展,从而在管理上达到“事事有人问,处处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事事都做好”的理想境界。这些有效的实践措施,也必将给其他学校以思考和启发。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教育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区域教育大扫描
“探求·明理”生本教育的探索实践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节俭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