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阅读的“蝴蝶效应”

2017-06-01宋瑞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蝴蝶效应阅读催化剂

宋瑞清

摘 要:教师阅读的益处很多。如果教师能长时间有目的的进行阅读,就会产生“蝴蝶效应”,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尤其对习作教学会有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阅读 催化剂 蝴蝶效应

小学生年龄偏小,主动观察生活、积累书面语言的意识差,很少有人愿意主动进行书面表达。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是被动完成语文学习的任务,并且在完成过程中有着实际的困难。不仅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更怕教作文改作文。想从根源上改变这种现象,不是要求学生多读书,而是语文教师自己先读书。

一、一切从读课文开始

表面看,教师读好课文和学生写好作文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而事实恰恰相反。

儿童的口头语言,在词汇成份和语法成份两方面都与书面语言有着较大的差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在儿童的口语中存在着不少杂质,如没有意义的重复, 缺乏道德规范的独白,夹杂不合语法逻辑的方言对话等等。即使进入小学,这种口语与书面语不分,在书面语中夹杂口语的现象还很普遍。小学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艰巨任务。好的范文对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统编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经久锤炼的佳作。立足课本,读好课文,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为了培养学生读课文的兴趣,我细细揣摩每篇课文,大声朗读给自己听,为了体验学生听我读书的感受,我就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听,修正不足。从一年级起到四年级,学生都特别期待语文课上老师读书给他们听。在我的影响下,学生讀课文的积极性也很高。但只有积极性还不够,我还花大量时间指导、监督、检查学生读课文,在课堂上,除了必要的指导和书写练习,学生做的最多的是读。自由读,指名反馈读,同位互读,小组赛读,默读,边读边想……学生在读中内化了语言,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的熏陶。对于优美篇章只读不行,还得背下来。比如在学习《秋天的雨》《海底世界》《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时,结合出示的图片,师生比赛一段段的把课文背下来,效率很高。实践证明,学生的写作水平与阅读水平是成正比的。就我班孩子相较而言,阅读水平高的孩子,几乎写作水平都高,反之亦然。

二、教师阅读是学生阅读的催化剂

学生读好课文是基础,可只读课文是肯定不行的。课外书籍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无尽宝藏。亲其师,信其道。为了带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也大量的读了一些文学作品。从一年级我带他们一起看绘图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到四年级学生读学生的《狼王梦》,我读我的《瓦尔登湖》,我感觉自己又跟着学生成长了一次。每周四下午的语文课是自由阅读时间,大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书拿来交流,我会和学生一起读,低年级时多是我读学生听,三年级以后开始要求学生自己整本阅读。我们互相推荐书,共读精彩篇章,说出自己的看法。读书的效果经常出乎我意料。还记得一年级读完《猜猜我有多爱你》,我和学生交流,你对妈妈的爱有多少,一个男生跳起来说“我对妈妈的爱有教室大树那么高,妈妈爱我有一百层大楼那么高”。我把这句话记下来给同事看,有人表示看不懂,而看过这本书的人却很感动。四年级重读《夏洛的网》和三年级读这本书学生的反应大不一样。三年级读这本书他们是开心的笑,四年级在读到夏洛即将死去时,有的学生却在默默思考。交上的摘抄本上,在“体会”一栏里,有很多学生都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有一个学生写道:“原来我读这本书感觉真有趣,下课的时候就模仿夏洛网上的字叫同学‘王牌猪,老师批评我不该这样叫同学,这是对同学和这本书的不尊重。现在我知道错了,这样也是对夏洛的不尊重。”

几年下来,学生扩大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语言。通过长期的阅读训练,我班孩子的写作起步相对别的班级容易多了,在三年级下册《一件难忘的事》《我希望》等作文中,许多孩子竟能当堂写出四百字左右有模有样的作文,而且语言生动,词汇丰富,让我觉得既意外又欣慰。

三、教师阅读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

学生读了书以后,并不是想当然的就能写出好的习作,还需要教师的指导。一个人的学习过程,就是模仿的过程,然后才能谈到创造,学生学写作文也是这个道理。近来经常听到许多教育工作者反对仿写,觉得仿写束缚了孩子们的思维,抹杀了孩子们的灵性。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本来人的认识过程就是从感性认识开始,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小学生从口语向书面语转化的过程也一样。只有从接触大量的书面感性材料开始,如句子,段落等的训练,训练得越多,掌握得越牢固,越熟练,学生书面语言的感性认识也就越丰富,越深刻,而这些训练往往就是从模仿开始。在教师指导、学生模仿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把怎样表达书面语言上升为理性认识,内化为自己的一种书面表达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区别,澄清口头语言中的杂质,使口语书面化,使书面语规范化。由此可见,正确地指导学生从模仿典范性作品入手,进行书面语言启蒙,不但不会束缚孩子写作的手脚,反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正确指导学生仿写?我通过实践,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师要大量阅读,甄别筛选合适的内容给学生,指导学生由此及彼,先模仿,后创新。

我在阅读中,经常有意识的收集一些优美篇章,复印下发给学生,结合课文,寻找训练点。比如最近,我班开展了“找春天”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后要完成习作《我找到了春天》,为了降低难度,我给学生补充阅读朱自清的《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对四季的描写,并要求熟读能诵。又把三年级课文《荷花》第二段和四年级课文《乡下人家》第二段出示给学生,学习对植物的拟人写法。之后学生在习作中巧妙的化用材料的句子,表达生动而贴切:“操场上的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一下子把操场挤绿了……”也有受到启发自己创新的:“桃花经过春雨的洗礼,戴上了晶莹的首饰”我问学生晶莹的首饰是什么呀?她说,是小雨滴呀……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读书,要多读书,要有目的的多读书,做个有心人。让“阅读”这只美丽的“蝴蝶”,为教师的职业生涯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扇出美丽的风景!

猜你喜欢

蝴蝶效应阅读催化剂
直接转化CO2和H2为甲醇的新催化剂
你知道『蝴蝶效应』吗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新型钒基催化剂催化降解气相二噁英
掌握情欲催化剂
V2O5-WO3/TiO2脱硝催化剂回收研究进展
家庭教育中的“蝴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