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课堂提问要处理好“四大关系”

2017-06-01吴文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思想品德

吴文明

[摘要]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不可或缺,但课堂提问不能随心所欲,在实践中必须把握和处理好“四大关系”,即数量上要处理好多与少,范围上要处理好点与面,层次上要处理好难与易,方式上要处理好新与旧。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提问 四大关系

课堂提问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不可或缺,但课堂提问不能随心所欲,在实践中必须把握和处理好“四大关系”。

一、数量上要处理好多与少

一次听一位教师上课,内容是苏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6课《认识依法治国》,我们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和统计,结果发现该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共有136次。整堂课教师以问题为抓手,通过提问开展师生互动,师生一问一答,一问齐答,课堂气氛相当热闹,克服了传统课堂的“满堂灌”和“填鸭式”。但认真审视该课的所有提问,教师果真有必要提这么多问题吗?

应该肯定,其中部分问题是有价值的,如该教师在讲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时,提问学生:“有人说,依法治国就是国家立法,百姓守法,你是如何看待的?”通过提问,引领学生探究以下内容:“依法治国不只是立法机关制定完备的法律,还要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国家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公民不只是守法,还要做到用法。”这样的课堂提问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發散性思维。但也有不少问题是可有可无的。

自新课改以来,教师的课堂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满堂灌”和“填鸭式”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甚至在一些公开课和评优课中这样的课堂会被一票否决。于是,一些教师变换了教法,将“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间”,整堂课以问题为主,教师狂轰滥炸,学生被动回答。我们反对“满堂灌”,课堂不能被教师把持和垄断,教师不能目中无人,自问自答地唱“独角戏”;但我们同样反对“满堂间”,教师不能以问代教,以问代学。须知,课堂提问也不是“万金油”和“必杀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不是多多益善,教师不能使问题泛滥成灾,不管是否需要都一问到底。过多过频的提问会让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失去了自由发展、自主思考和自我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最终成为教师的奴隶。课堂提问要按需设问,适可而止,问题要问在疑难处,问在重要知识点,问在核心部位,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范围上要处理好点与面

在一次思想品德公开课上,可能是因为其中两三位学生成绩特别优秀,反应敏捷,而且比较积极,手一直高高举起,也可能是因为上课教师怕其他学生回答不好,影响课堂教学预设,所以上课教师的目光一直集中在这两三位成绩特别优秀学生的身上。于是,一堂课下来,这几位学生频频亮相,几乎包揽了整堂课的所有提问,而其他学生却成了陪衬,被边缘化。

课堂提问要切忌提问时的片面化和局部化。思想品德教师在提问时不能只限于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把中等生或后进生晾在一边,不闻不问,使其当作优秀学生的“陪客”和“伴读”,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由于经常不提问,中等生和后进生放松了警惕,在平静的港湾中“安全休息”,不思进取,导致“贫富分化”加剧。思想品德教师也不能采取以问代罚的方式,为了让后进生提高警惕,上课不分心不走神,频频向后进生提问,使其应接不暇。后进生由于基础较差,经常出现“卡壳”现象,如果回答不好问题会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破罐子破摔,不进却退。而优秀学生也由于经常得不到必要的锻炼,能力得不到发展。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问。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既要设计具有相对深度和灵活性的问题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回答,以启发其思维;又要设计相对容易的问题让成绩一般甚至落后的学生回答,以激发其积极性。对于后进生的回答,思想品德教师要给以适当倾斜,对于他们在发言中提出的见解,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和“闪光点”都要及时肯定和表扬,以使他们找回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进而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思想品德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这样以点带面,最终使课堂教学“百花齐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进步。

三、层次上要处理好难与易

在《认识依法治国》公开课中,我们进行了统计,尽管有不少的问题问得难易适中,有一定的价值,但仔细看看,有好几个问题却走向了极端,要么难得让学生望而生畏,无从下手,要么容易得让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解决。如上课教师在课堂开头部分设计了这样几道思考题:我国在什么时候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什么时候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这些问题学生都能轻而易举地在书上找到,教师有必要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吗?但也有的问题却让学生捉摸不透,不知如何着手,如为什么要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思想品德课堂要切忌提问时的极端化,那种过白、过露、过简单、过肤浅,学生毫不费力就能回答的问题,会降低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而且浪费课堂时间;反之,如果提问太深、太难、太繁、太偏,会使学生望而止步,不敢问津。恰当的提问应是“若隐若现,可望可及”,要由易到难、由简而繁、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思想品德课堂提问设计必须科学合理,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安排。问题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梯度和坡度,不能让学生觉得轻而易举,唾手可得,否则不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但课堂提问也不能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只有那种高于学生原有心理、智力和能力水平,经过学生主观努力后能够回答出来的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创造的源头活水。

四、方式上要处理好新与旧

在听《认识依法治国》一课时我们还发现,上课教师所提的问题基本上就是: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什么?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依法治国的前提是什么?为什么要实施依法治国?什么是道德?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什么?提问的方式模式化和程式化,“是什么”“为什么”“对不对”成了提问的主基调。要知道,形式呆板、缺乏新意的提问会使学生望而生厌,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不易引起学生深入思考,使课堂提问只流于形式而无实际效用。

课堂提问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灵活新颖,推陈出新的。提问的形式可采取口头提问,也可采取书面提问;既可面向全体,也可针对个体;可以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问教师答,或者学生问学生答;可以采取设问,也可以用疑问和反问;可以用填空、选择、连线、图表、材料分析、辨析、演绎等形式;可以是课前导人性提问,阅读中的探索性提问,自学后的思辨性提问,巩固时的总结性提问等等。总之,应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创新的火花不断进放。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思想品德
选择
中学生思想品德意识与行为的培养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