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预习作业的设计原则

2017-06-01李春辉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本课高中历史作业

李春辉

[摘要]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步骤,文章主要从三方面阐述高中历史预习作业的设计原则:顶层设计上要做到指导性与体系性的统一,内容设计上要做到基础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具体实施上要做到落实性与开放性的统一。有效的历史作业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明确学习目标,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预习作业设计原则

课前预习、课上听课、课后复习,这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的三个步骤,其中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正式开始课堂学习前,自己为预先了解新知识所做的准备工作。“如果把整个学习过程比作一首乐曲,那么预习可以说就是乐曲的前奏。”然而,长期以来,历史学科的课前预习一直为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所忽视。教师们将教学精力更多地花在备课讲课、课后检测落实。他们布置的历史预习作业大多流于形式,基本停留于口头交代学生阅读教材,或是完成填空式导学案,既缺少针对性、系统性的指导,也缺乏跟踪落实反馈的环节。许多学生对历史预习作业应付了事。可以这样说,历史课前预习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变成可有可无的环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任务繁重、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如果能够通过预习作业体系的构建、引导和落实来提升学生课前预习的实效性,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学科能力的拓展提高,而且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使他们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在笔者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中,就高中历史预习作业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进行了一些摸索,收获了不少经验和体会,下面仅就高中历史预习作业的设计原则谈几点看法。

一、顶层设计上要做到指导性与系统性的统一

当今信息化的社会,学生有多种方式与手段获取历史知识,从经典史学著作到电视记录片,从网络小说到影视戏曲。但不容置疑,对高中学生而言,历史教科书是他们获取系统的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历史教材,构建知识体系,这是历史预习的良好习惯形成的第一步。

高中历史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浅读教材,了解预习教材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教材的结构,可以具体到课文的标题、课前提示、正文、插图、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学习思考。在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读教材正文,要边读边画教材,画出自己认为的重点内容,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画出自己感到困惑不解的内容。学生预习时往往会忽略教材正文外的历史资料,如教材的插图、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学习思考。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心去阅读这些内容,这些内容能为学生深刻理解历史事件提供素材,启发学生对教材重点内容的思考。

其次,在学生完成了基础性阅读后,高中历史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教材总会经常出现学生不认识、无法理解的专业词语,或是学生不易掌握的文言文。学生要将自己不会不懂的地方圈出来,然后借助工具书或是网络查询等手段了解其内在的涵义,以达到读透历史教材的目的。所谓读透,就是对教科书中的知识点进行联系与剖析,对历史概念进行比较与归纳,进而使教科书上看似简单的表述的信息含量增加,使学生的理解与认识上一个台阶,对历史问题思考也更加“全、准、通、透”。

最后,学生在读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简明扼要地归纳构建出本课的知识体系,梳理本课历史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学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来概括。

经过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的预习指导,学生将看似无序杂乱的教材内容,梳理成有条理的知识体系,将教材的内容线索化,进而对教材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历史的发展脉络变得清晰。

二、内容设计上要做到基础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布置历史预习作业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有收获,因此历史预习作业的设计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教師在设计预习作业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班级特点,又要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地编写历史预习作业,使学生明确自己的预习目标与任务。历史预习作业的编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标要求、会考说明和高考考试说明、知识填空、思维拓展。

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及基本要求,是编写教材、开展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不但列举了知识点,而且说明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时候要达到的相应要求。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并在设计历史预习作业时贯彻落实其要求。

比如高中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一课的课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教师可将本课的课标要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识记部分,即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第二部分是运用部分,即探讨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本课课标要求可以这样解读:叙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进程、重大发明成就及影响,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以最终确立的条件和途径,揭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实质与影响。这样逐一对课标要求分析,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明确预习的重点、难点。

会考说明和高考考试说明是会考、高考命题的依据,两者是对课标内容要求的细化,进一步明确了本课会考和高考的考试范围,是学生历史考试的参考标准,也使文科生和理科生知晓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减轻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负担。

知识填空是对课标要求和考试说明要求的内容以填空的方式要点化、具体化,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完成对主干知识的学习。在完成知识填空的过程中,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动笔书写达到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思维拓展主要是以历史材料的方式让学生知晓与本课相关的历史知识,是教材内容的深化,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有助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扩展历史知识与增强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预习,学生初步了解了本课所要达到的学习目的和需要识记的历史基础知识,明确要学什么与应该怎样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具体实施上要做到落实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教育家肯尼基·胡德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在上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师自己预想来设计、提出问题给学生解答,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牵引,被动地思考问题。即使有一些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想要自主探讨一些个人感兴趣的问题,由于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与教师预设的答案不相符,在课堂中不被重视,学生的思维火花虽燃起但很快就熄灭。

历史预习作业中可设置问题卡片,让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在问题卡片上。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丰富,含有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加之学生经过对本课内容的初步学习后,总会有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可归纳成两类:一类是学生从教材中发现的问题,涉及教材的内容、插图、史料;另一类是学生在预习后自己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產生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自问自答。学生回答也许不规范,认识肤浅,这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对原来的问题作更进一步的探究,以更准确、更全面地掌握这些问题。有的学生的问题与答案很有创意,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契机提问他们,给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探究的精神被认可,会增强他们对历史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形成历史学习的良性循环。有些问题学生能提出,但由于知识储备与能力有限而无法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记录在问题卡片上,寻求教师的帮助。

教师通过问题卡片掌握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即可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着重解决学生的困惑,并教给他们探究历史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状态由原先的模糊不清变得豁然开朗。

除问题卡片外,在历史预习作业中教师可设计开放性的作业,以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的文化与科技》为例。第一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师课前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设计手抄报,每组从文学、电影、戏剧三个主题中选择一个主题搜集、组织史料进行编辑。第二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课前可布置学生访谈不同年龄段的人,访问他们的高考经历,撰写《我的高考故事》访谈录。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师可在预习作业中设置问题,比如求解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个专题三节课,布置三种不同类型的预习作业,涉及不同的历史资源,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预习活动,突破了教材的限制,搭建了现实与历史的联系,增强了对历史的体验与感悟。

开放性与探究性的作业留给学生探究问题的契机,学生在课前借助各种途径与手段,获取多种资源,整合各类材料,论证历史观点,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

总之,正如现代教育学所说:“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集中体现在学生个体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控学习进程,自主评价反思学习结果,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有效的历史预习作业能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好学到乐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猜你喜欢

本课高中历史作业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快来写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