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水稻产业规模比较优势及其空间格局特征研究

2017-05-30李桃江立庚

南方农业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空间格局比较优势广西

李桃 江立庚

摘要:【目的】研究广西各地的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及其空间特征,为水稻生产与产业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利用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模型测度其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然后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其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結果】整体上,广西平均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广西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大致呈从东南往西北方向递减的特征,并表现出明显的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特征。【建议】加强政府宏观领导,突出地区农业发展比较优势;强化桂东南地区水稻主导产业,提高空间溢出效益;促进资源优势互补,加快产业空间集聚;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提高产业分工效益。

关键词: 水稻产业;产业规模;比较优势;空间格局;广西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7)02-0368-07

Abstract:【Objective】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ric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and its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in each region of Guangxi,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rice production and industrial planning. 【Method】Taking 14 prefecture-level cities of Guangxi as research units, researchers used scal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model to measure rice scal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and then used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 to analyze the spatial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Result】Overall, Guangxi average rice scal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in fluctuation. In term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Guangxi rice scale comparative index decreased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and presented high-high aggregation and low-low aggregation. 【Suggestion】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strengthe-

ning government macro guidance; utilizing region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advantages; developing rice leading industry in southeast of Guangxi and improving space spillover benefits; promoting complementarity of resources and accelerating industrial spatial agglomeration;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brand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division.

Key words: rice industry; industrial scale; comparative advantage; spatial pattern; Guangxi

0 引言

【研究意义】水稻属于适应性较强的高产作物,稻米营养价值高,是全世界近半数人口的主食。广西是我国双季稻主产区之一,具有十分明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势。对广西水稻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及其空间格局特征进行研究,不仅可为广西各地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和实际情况制定水稻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提供参考,还有利于促进广西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对广西农业发展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前人对水稻产业优势指数对比研究已有一定成果。刘宏曼和郭翔宇(2006)对黑龙江省7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进行对比,并确立了各种粮食作物在黑龙江省内的区域布局;刘文明等(2011)对比吉林省与全国14个省份的规模优势指数,得出吉林省的水稻生产规模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效益比较指数分别排在全国第8、13和2位;徐志宇等(2012)以2006年我国各省(市)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与播种面积为基本单位,发现华南、华东、华中地区的水稻综合比较优势较明显;邓平洋(2013)以县域为研究尺度,对湖南省水稻生产的比较优势进行测算,并基于原有水稻生产的空间格局,分别划分为湘北双季稻生产区、湘中和湘东双季稻生产区、湘南单、双季稻生产区和湘西单季稻生产区4个区域;邓平洋和曾福生(2013)根据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以各县域为单位将湖南省划分为效率型、规模型、平衡型水稻生产区域;刘珍环等(2013)利用作物空间分配模型模拟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和产量重心的迁移路径特征,发现正处于种植面积缩减状态的地区高达50%以上,从而导致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约230 km,同时发现我国70%的地区的水稻产量处于递增状态,推动了产量重心向东北迁移约320 km;胡文海(2015)发现中部地区水稻和小麦相比比较优势显著,而玉米和大豆相比无比较优势,还发现中部地区内部粮食生产空间呈较强烈的异质性。综上所述,前人对于水稻优势指数和空间特征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其比较优势的测算与排序,以及简单的空间区域分布上;一般把各研究单元看作是独立的个体(邓向荣和曹红,2016),但是根据地理学第一定律(李小文等,2007),各单元联系强度随着距离的减少会逐渐增强(秦钟等,2011;杨启智和聂静,2012)。【本研究切入点】目前针对广西水稻产业规模优势指数的空间聚集度研究鲜见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利用空间统计模型及规模比较优势模型分析广西14个地级市的水稻产业规模化发展进程及其集聚特征的变化规律,探索进一步提升广西水稻产业化发展水平的发展路径及空间布局,为广西水稻产业的产业化推动及战略布局提供参考。

1 模型构建

1. 1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

根据规模经济理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绝对量的增加导致其单位生产成本逐渐下降,由此产生规模效应。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是指特定作物种植规模在农作物总种植规模中的比重。可以認为,如果一个地区水稻的种植规模越大,则更容易产生规模效应,即更具规模比较优势。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Cij=■ (1)

式中,i表示地级市,j表示水稻作物。Cij指第i个地区水稻种植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ij指第i个地区水稻种植规模(用播种面积表示),Si表示i地区农作物种植规模(用总播种面积表示)。

1. 2 空间相关性指数

1. 2. 1 全局Morans I指数 全局Morans I指数是从全局的角度来测算相关性强度,其意义是表征广西内所有地级市的水稻生产规模指数是否出现了空间聚集。Morans I>0时,表示研究区域存在空间正相关;Morans I<0时,表示各区域存在空间负相关。计算模型如下:

I =■ (2)

■=■■xi(3)

式中,I表示Morans I指数,xi表示第i个区域的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xj表示第j个区域的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n表示地级市数量;■表示广西的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的平均水平;Wij为空间权重矩阵。

1. 2. 2 局部Morans I指数 局部Morans I指数是从局部的角度测算局部小区域或相邻区域间相关性的强度。计算模型如下:

Ii =■ (3)

式中,Ii 表示局部Morans I指数,其他变量含义与公式(2)一致。此外,局部Morans I指数散点图一般分为4个象限,第一象限为高高聚集区(HH),第二象限为低高聚集区(LH),第三象限为低低聚集区(LL),第四象限为高低聚集区(HL)。

1. 2. 3 LISA指数 LISA指数也属于局部相关性指数,与局部Morans I指数不同的是,其不仅能显示是否产生了空间聚集,还能直观地显示不同地区间产生了何种空间相关性、何种聚集及聚集的显著度。计算模型如下:

LISA=Zi■WijZj(4)

式中,Zi、Zj分别表示中心区域i与相邻区域j的标准值;i和j分别表示相邻的区域单元,这里是指广西相邻的地级市,Wij为空间权重矩阵。

1. 3 数据来源

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的测算以广西14个地级市的水稻播种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及两者间的比例为原始数据,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2006~2014)。

1. 4 统计分析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运用Excel 2003计算,全局Morans I指数、局部Morans I指数及LISA指数均运用OpenGeoDa 9.1计算。

2 规模优势指数分析

2. 1 广西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总体分析结果

从表1可看出,广西14个地级市历年(2005~2013年)的水稻规模优势指数保持在0.14~0.60,极差达0.46,各地间差异明显。广西水稻平均规模优势指数呈N形发展趋势:2005~2007年处于下降阶段,而2007~ 2008年处于上升阶段,2008年是N形第一个顶点,为最高值0.37;2009~2013年又处于下降阶段,2013年平均规模优势指数为0.34,低于2005年的0.35,表明广西水稻规模优势在波动中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其原因是广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不断下降,2000年广西水稻总播种面积为2301.6千ha,2013年下降到2046.6千ha。但2011~2013年的水稻总产量不断增长,广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从5216 kg/ha增长到5649 kg/ha。单产水平不断提高说明广西水稻产业已由粗放式逐步向集约化增长方式转变,水稻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2. 2 各地级市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对比分析结果

从表1可知,2013年广西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排名第一的是玉林,其规模优势远高于其他地区;其次是贵港、钦州、贺州和梧州,其水稻规模优势指数为0.43~0.49;桂林、柳州和南宁的水稻规模优势指数为0.30~0.41;北海、来宾和防城港的水稻规模优势指数为0.26~0.27;排名较后的是河池、百色和崇左,其水稻规模优势指数为0.14~0.21。南宁、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百色、河池和崇左等8个地级市在观测时点上的水稻规模比较优势均呈下降态势,表明其水稻播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有所下降,也说明该地区水稻播种面积的增长速度落后于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增长速度。

2. 3 广西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空间分布情况

由图1可知,广西各地级市的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大致呈从东南往西北方向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即各地级市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钦州、玉林、贵港、贺州和梧州等5个地级市属于指数值较高的地区,且其在地理空间上相邻,位于广西东南;排在中等水平的桂林、柳州、来宾和南宁在地理位置上也趋于相邻,位于广西中部和北部;而排在末位的河池、百色、崇左和防城港等4个地级市均位于广西西部。结果表明,指数较高的地区间趋于相邻,指数较低的地区间也趋于相邻,即广西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在空间上产生了聚集,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

为进一步考量各地级市水稻播种面积规模对其空间聚集的影响,综合图1和图2可知,广西各地级市水稻种植面积的空间分布与规模优势指数的空间分布并不完全一致。具体差异表现在:南宁和桂林水稻种植面积处于第一层次,但其规模优势指数处于第二层次,说明虽然这两个地级市的水稻种植面积比其他地区相对较大,但在本地区农作物生产结构中的优势相对较小,可能是该地区的农业多元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原因;梧州和贺州水稻种植面积处于第二层次,但其规模优势指数处于第一层次,说明虽然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但在本地区农作物生产结构中优势相对较大,其原因可能是受地形影响农作物播种植面积受到局限,水稻是该地区的绝对优势产业;河池水稻种植面积处于第二层次,但其规模优势指数处于第三层次,究其原因可能是农业多元化发展进程加快,也可能是水稻产业在该地区农作物生产结构中并不占优势,整体竞争力偏弱。

3 广西水稻生产规模优势指数空间相关性分析

3. 1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的全局自相关

从表2可以看出,全局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且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广西各地级市的水稻生产己产生了較强的空间聚集性和相关性,规模比较优势指数较大的地区间倾向于相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较低的地区间也倾向于相邻。除2010和2011年稍有波动下降外,其余年份的全局Morans I指数均在缓慢增加,2013年的全局Morans I指数已比2005年增大近两倍,说明广西各地级市的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的空间聚集性逐年增强,地区间空间交流加强,联动发展产生规模效益。这可能得益于广西近年来不断完善的交通设施、农业机械的跨区作业及政府的区域协同发展政策。

从表3可看出,与各地级市水稻规模优势指数空间聚集特性不断增强的特征不一样的是,2013年广西各地级市的水稻播种面积规模全局Morans I指数为负值,且不显著,在全局上并未出现空间聚集。这也就意味着广西各地级市间水稻产业发展的内部生产结构(水稻与其他作物间的种植比例调整)对空间聚集影响更大,而地级市间的水稻产业联动不够强,说明尽管水稻产业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的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但仍需进一步加快产业跨区联动,以增强产业联动影响力。

3. 2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的局部自相关

从2005~2013年中选取2005、2009、2012和2013年4个代表性年份,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到图3和图4。从图3可看出,Morans I指数均大于0,4个代表性年份均有12个地级市位于第一和第三象限上,属于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表现出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与全局Morans I指数显示的产生了空间正相关相对应。进一步分析,广西水稻规模比较优势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主要表现为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两种聚集方式(图4)。其中,2005年只有玉林发生了高高聚集的空间效应,范围较小,2009、2012和2013年范围有所扩大,有3个地区(玉林、贵港和梧州)产生了高高聚集并且一直保持较强烈的空间正相关性;2005年只有河池和柳州处于低低聚集的空间状态,2009、2012和2013年低低聚集地区转移至百色和崇左。结合表1和图4对比分析可知,南宁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由2011年的0.31下降到2013年的0.30,2013年南宁成为显著的低低聚集空间状态,表明广西水稻规模比较优势低低聚集中心整体上呈从北向南、由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转移的趋势;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较低的北海被指数相对较高的南宁和玉林包围,却一直处于低高聚集的空间负相关状态,说明南宁和玉林虽然水稻规模比较优势相对较高,但没有对北海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

由图5可知,2013年水稻播种面积Morans I散点图所表示的含义与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LISA聚集图所代表的含义有一定的偏差。其一,水稻播种面积聚集中心所涉及的地级市更少,仅有贵港成为了高高聚集中心;玉林的规模优势及指数均表现出高高聚集的空间特征,但其播种面积的空间聚集特征不显著;梧州的规模优势及指数表现为高高聚集,但其播种面积表现出低高聚集的空间聚集;来宾的规模优势及指数空间聚集特征不显著,但其播种面积表现出低高聚集的空间聚集;北海市的规模优势及指数表现为低高聚集,但其播种面积的空间聚集不显著。其二,百色、崇左和南宁的规模优势指数在西南地区连片显示出低低聚集,而其播种面积的空间聚集特征也不显著。总体来看,广西不同地级市水稻的播种面积空间聚集特征比其规模优势指数空间聚集特征显著性降低,高高聚集中心地级市数量也减少,也进一步印证了水稻产业发展在各地级市内部生产结构的聚集影响大于产业整体联动作用的结论。

4 建议

4. 1 加强政府宏观引导,突出地区农业发展比较优势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宏观领导,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大力推进广西县域特色农产品产业规划。在水稻规模比较优势较低的地区应当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如河池的葡萄、黑山羊,百色的芒果,田阳的圣女果,崇左、来宾和贵港的甘蔗等,发展壮大当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4. 2 强化桂东南水稻主导产业,提高空间溢出效益

按照广西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空间分布特征,梯度划分水稻种植优势区,在玉林、贵港、梧州和贺州等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较明显的地区设立广西水稻产业重点发展区域,完善水稻产业配套技术体系,强化其主导地位,加快这4个地区间的农机跨区作业及经济、空间物质交流,促进广西水稻产业向集中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方向发展。

4. 3 促进资源优势互补,加快产业空间集聚

在桂中、桂西等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冬季蔬菜、蔗糖、木薯、中草药等优势产业,科学合理规划,推动农业产业集聚,获取规模效益。与东南部的玉林、梧州、贺州和贵港的水稻重点生产区域实现资源优势共享与互补,强化核心竞争力。如共建交通运输网络,共享营销网络与渠道,加强市场开拓的对接等。

4. 4 加快广西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提高产业分工效益

以市场为导向,基于广西现有的特色农业产业品牌优势,发挥水稻产业发展优势,延伸和挖掘水稻种植的产业链条和产业价值,同时提高水稻产业整合度,壮大当地水稻生产专业合作社,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加工、销售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与竞争力,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品牌化经营,提高产业分工的效率与效益。

参考文献:

邓平洋. 2013. 湖南省水稻区域布局优化研究[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Deng P Y. 2013. Studies on regional layout optimization of the rice in Hunan province[D]. Changsha: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邓平洋,曾福生. 2013. 湖南省县域水稻的区域比较优势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38(9): 131-134.

Deng P Y, Zeng F S. 2013. Reg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rice in the countries of Hunan province[J].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38(9): 131-134.

邓向荣,曹红. 2016. 产业升级路径选择:遵循抑或偏离比较优势——基于产品空间结构的实证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2): 52-67.

Deng X R, Cao H. 2016. Industrial upgrading path: Conform or defy comparative advantage——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product space structure[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2): 52-67.

胡文海. 2015.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比较优势分析与基地建设[J]. 地理科学, 35(3): 293-298.

Hu W H. 2015.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gain production in central China and the base construction[J]. S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35(3): 293-298.

李小文,曹春香,常超一. 2007. 地理学第一定律与时空邻近度的提出[J]. 自然杂志, 29(2): 69-71.

Li X W, Cao C X, Chang C Y. 2007. The first law of geography and spatial-temporal proximity[J].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e, 29(2): 69-71.

刘宏曼,郭翔宇. 2006. 基于比较优势的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7(6): 22-26.

Liu H M,Guo X Y. 2006. Grain crop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based on comparative advantages[J].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27(6): 22-26.

劉文明,高宏,陈忠明. 2011. 吉林省水稻生产比较优势研究[J]. 当代生态农业,(S1): 35-40.

Liu W M, Gao H, Chen Z M. 2011. Study o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rice production in Jilin province[J]. Contemporary Eco-Agriculture,(S1): 35-40.

刘珍环,李正国,唐鹏钦,李志鹏,吴文斌,杨鹏,游良,唐华俊. 2013. 近30年中国水稻种植区域与产量时空变化分析[J]. 地理学报,(5): 680-692.

Liu Z H, Li Z G, Tang P Q, Li Z P, Wu W B, Yang P, You L, Tang H J. 2013.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of rice area and production in China during 1980-2010[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5): 680-692.

秦钟,章家恩,李韵,李逸勉. 2011. 广东省水稻生产的变动及比较优势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 32(5): 560-564.

Qin Z, Zhang J E, Li Y, Li Y M. 2011. Variations of rice cultivation and it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Guangdong pro-

vince[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32(5): 560-564.

徐志宇,宋振伟,陈武梅,邓艾兴,陈阜,张卫建. 2012. 基于县域的三大粮食作物生产优势的空间特征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7(5): 21-29.

Xu Z Y, Song Z W, Chen W M, Deng A X, Chen B, Zhang W J. 2012.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ion advantages of three major grain crops at county scale in China[J].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7(5): 21-29.

杨启智,聂静. 2012. 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研究——以都江堰市猕猴桃产业为例[J]. 农村经济,(6): 57-60.

Yang Q Z, Nie J. 2012.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Dujiangyan city kiwifruit industry as an example[J]. Rural Economy,(6): 57-60.

(责任编辑 邓慧灵)

猜你喜欢

空间格局比较优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
云南省烤烟产量空间格局及其原因分析
长江经济带城市物流发展的空间模式研究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