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创新路径研究

2017-05-30孙凡

科技风 2017年22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创新路径就业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22177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也揭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大学生就业的新变化。为有效解决大学就业难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辅助大学生就业的创新路径,以期通过创新大学生就业路径,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更好的保障我国社会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大学生;就业;现状;创新路径

1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1 就业存在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近年来很多高等院校都在盲目扩招,当前国内教育规模越来越大,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而当前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常态下,国内中低端,高能耗,重污染企业不断减少,生产正在不断转型,人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国家正在促进一些高端制造业,以及服務类企业的发展,以期通过这些企业的发展来持续消化日益增多的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但当前因人力资源供给结构很难实现科学、合理的匹配,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正在不断凸显,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开始出现用工荒,就业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剧。

1.2 就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相关体系针对性不强

当前部分高校在没有充分调研国内就业市场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盲目跟风,大量开设人们所谓的热门专业与热门课程,以致培养出的毕业生无法满足就业市场需求,具体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用人单位无法招到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人才,二毕业的大学生很难顺利就业,有的即使顺利就业了,到用人单位后很多大学生所学东西也用不上,很难胜任工作岗位,最终造成造成很多毕业生出现难就业的局面。此外,当前很多大学在就业指导方面以及职业规划方面做的也很不到位,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没有充分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应属于大学生进行高等教育培养的一重要内容,高效有责任也有义务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而当前很多高校不重视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即使开设了也是走过程,流于形式,甚至有很多高校根本不开设此类课程。二所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不规范,实际针对性不强,当前很多高校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只是简单的讲解,没有专业书籍作指导,也未制定系统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不合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死板陈旧,无法形成一完整体系,易脱离实际,同时就业指导的具体针对性不强,大多照本宣科,而没有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基础,来有针对的进行就业指导。三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且专业性不强,因就业指导工作涉及学科较广,综合性较强,并且应充分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这就要求进行就业指导的教师应有很高的专业素养,而当前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达不到这一要求。

1.3 缺乏完善的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

在实际生产中,要想把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问题彻底解决好,不断改进完善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必不可少。当前虽然国家正在不断出台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相关政策及措施,如给部分失业大学生发放补贴以及进行就业补贴等措施,但这也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对部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起到一定帮助,这些简单的措施很难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此外,进行的各种短期职业培训效果也不是很明显,人力资源部以及社会保障部对大学生的帮扶也十分有限,各种实际投入还很不足。

1.4 一些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正确

首先,造成当前很多大学生难就业的一重要原因是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一味的追求专业对口,感觉自己在大学中学什么专业,毕业后也一定要找个什么专业的工作,当遇到就业岗位与自身所学专业不一致时,就会出现专业认同感差的现象,不愿意主动就业,但在经济新常态下,由于很多产业还处于转型升级期,时常很难与大学生的心理预期相符。其次,面对当前的经济新常态所带来的宏观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仍没有及时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及时树立新就业观念,就业目标还主要以公务员,国家事业单位以及知名国企为主,还在盲目追求过去的“铁饭碗”,对此大学生要想顺利就业必须大力拓宽自身就业视野,积极努力的尝试各种就业渠道。再者很多大学生家长普遍认为自己的孩子接受过高等教育后,会和其它人不同,加之家庭也会付出很高的成本,大多家长及大学生都希望能借助好的工作,尽快获得回报,他们在找工作时不仅想找到体面的工作,而且还想找到高薪的工作,而现实情况却没这么理想,一些大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十分明显,这样便很难顺利就业。

2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路径创新对策

2.1 让经济快速转型升级,并科学合理的调整其结构

在经济新常态下,让经济快速转型升级,并科学合理的调整其结构是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一重要措施。就我国当前的就业市场来看,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所需的高学历人才较多,而第三产业又有很高的扩展空间,具有很大的就业弹性,对此,我们可通过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让这两个产业实现快速转型升级,以更好的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当前,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国内仍然是以一些低端制造业为主,所需求的劳动力层次相对较低,而只有一些高端制造业才会需要更高层次的劳动力,才能为国内大学生创造更多高级就业岗位。对此,笔者建议可从两方面着手来尽快推动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应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着重发展服务业以及新兴的电子信息业;另一方面应大力扶持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努力扩大自主品牌势力,让它们知名度更高,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改善。

2.2 边完善教育体系,边开拓就业市场

(1)不断改革专业设置,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国内各高校应科学、合理的开设专业,所开设的这些专业都应与实际市场需求相符,且在每年招收新生时,应依据自身师资力量以及办学规模科学招生,不盲目扩招。其次,应重视大力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可通过采用教学竞争机制以及学生评分机制,来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应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不合理的教学机制进行改进与完善。可采用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方式,来打造一综合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2)应重视完善教育体系,把就业指导视作一种常态化教育。当前,国内很多高校只有学生在大四时才开设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且开设课时也相对较少,很难达到有效指导学生就业的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各大学应把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大一至大四全过程,让就业教育逐步发展为一种常态化教育。具体可在大一阶段与大二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就业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并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到大三阶段与大四阶段时,强化就业指导,可多带他们到一些大型人才市场进行面试,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就业市场,掌握最新市场动态,并制定一努力目标,以毕业后实现顺利就业。

(3)重视开拓就业市场,不断创新就业路径。良好的就业市场是保障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基础,社会相关部门应重视广泛开拓大学生就业市场,不断创新大学生就业路径,以创造一更好的就业平台,来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同时高校不仅应重视与企业进行沟通合作,充分了解企业人才需求,而且应开设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市场部门,以实际就业市场情况为基础,来指导大学生就业,让各个大学生的就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以实现顺利就业。

2.3 逐步完善大学生就业促进机制

政府方面。对于政府方面应重视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当前要想把高校毕业生难就业的现实问题充分解决好,必须得有一个完善的就业保障机制作基础。对此,政府可通过制定一些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同时提供一些服务性平台如:就业服务平台,人才需求信息数据库等,来积极辅助大学生就业;

高校方面。高校应创建一长效就业服务机制,应重视改进哪些就业率低以及学生毕业后不好就业的专业,开设一些与市场需求相符的专业,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在进行教学作业时,应以诚为本,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理念,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应重视为学生营造一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就业服务环境。

市场方面。对于市场方面,应努力创建一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就业环境,在就业时,很多高校毕业生都遇到过“就业歧视”现象,如就业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年龄歧视等,这些现象对于大学生就业来说都是很不公平的。为使就业环境更公平,更合理,市场应创建公平竞争就业机制,用人单位不应只看重学生的个人条件,而且看重他们的个人能力,应把有能力的人招进单位。

3 结语

此外,在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要想实现顺利就业,只靠政府、学校、市场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需自身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改善就业思路。一方面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切忌眼高手低,大学生应勇于到一些二、三线城市以及中小企业寻找就业机会,同时应重視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应打破传统观念,敢于创业,可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自身价值。总之在经济新常态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能让更多的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魏彬.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05):5254.

[2]张常新.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6(01):113114.

作者简介:孙凡(1985),男,山东淄博人。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创新路径就业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