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措施探讨

2017-05-30唐玲玲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2期
关键词: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唐玲玲

【摘 要】文章以某水库为例,首先描述了水库的工程概况、水文及工程地质情况,然后对该水库除险加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用于大坝除险加固的具体措施,最后总结了水库除险加固达到的效果,抛砖引玉,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大坝施工;放水设施施工

【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2-0064-03

1 工程概况

某水库1991年水文复核集雨面积为0.54 km2,总库容为13.75万m3。2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14.62 m3/s,20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为20.25 m3/s。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00.60 m,设计洪水位为102.44 m,校核洪水位为102.07 m。该水库距容城约10 km,地理位置为东经110°35',北纬22°55',水库建于1954年10月,1955年2月竣工投入运行,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2)型水库。水库坝址上游控制集雨面积为0.54 km2,正常蓄水位为100.6 m,水库总库容为13.75万m3,兴利库容为8.6万m3,设计灌溉面积约33.33 hm2(500亩)农田。水库枢纽建筑物主要由大坝、溢洪道、梯级放水涵管组成,大坝为黏土心墙坝,现坝顶高程为102.6 m,最大坝高12.6 m,坝顶长度为49 m,现大坝内外坡比均为1∶1.8左右。大坝内坡无护坡石,由于年久受库水和雨水冲刷已不平整,形成坑、沟。大坝外坡无排水沟,滤水堆也残缺不整。坝顶有一条简便的人行道路,由于运行多年,加上坝体沉陷,坝顶已凹凸不平,直接威胁大坝安全。开敝式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山体,在山体开挖而成,堰顶高程为100.6 m,堰宽2 m,泄槽段接山坡尚有10 m左右的高差,该溢洪道普遍宽度为2 m,未衬砌边坡,有部分崩塌,严重影响水库溢洪和安全运行。梯级放水涵管位于大坝左侧,放水涵管位于坝肩与山体结合处的山体上,放水级道位于山体上。受当时建筑材料限制,放水涵管出口横断面尺寸为0.15 m×0.20 m(宽×高)的小洞口,放水涵管为φ200 mm的瓦管,外包水泥、黄泥三合土,放水级道为采用石灰、黄泥、砂三合土浇筑,外用石灰水泥砂浆抹面。经过50多年的运行,外观部分砌筑和批灰砂浆脱落,工程严重老化,放水涵管过小,无法进入检查工程的危险程度。排放不畅,严重影响大坝的安全运行,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改造。该水库距通往村庄的四级公路约2.5 km,其中只有1 km村道能通四轮后驱车,尚有1.5 km为人行小路不能通车,对防汛抢险和工程安全检查极为不利。该水库1991年水文复核集雨面积为0.54 km2,总库容为13.75万m3。2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14.62 m3/s,20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為20.25 m3/s。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00.60 m,设计洪水位为102.44 m,校核洪水位为102.07 m。本次除险加固设计按《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规范规定,本水库工程等别属Ⅴ等,工程规模为小(2)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经复核,本水库集雨面积为0.54 km2,总库容为13.14万m3,兴利库容为8.6万m3,死库容为0.03万m3。2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13 m3/s,20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为18 m3/s。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00.60 m,设计洪水位为102.16 m,校核洪水位为102.65 m。

2 水库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该水库建于1954年10月,1955年2月竣工投入运行,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工程设施严重老化,主要存在问题如下:坝坡雨水冲刷严重,坝内坡无护坡,坝体单薄,坝顶高程不够,坝顶无防浪墙、放水级道砌体砂浆老化,残缺崩塌;放水涵管过小并老化,不能放水,排水不畅、溢洪道没有衬砌,无效能防冲设施;无进库道路、无管理房。水库经过50多年的运行,枢纽工程设施老化,工程一直控制在低水位带病运行,处于危险状态,因此本次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是必要的。

按照水利部水建管〔2003〕271号文《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的要求,2008年12月由某县水利局组织对该水库进行了安全鉴定。安全评价承担单位通过现场考察和收集工程运行、观测资料,结合勘探,对工程防洪安全、大坝质量、大坝结构、渗流稳定、泄水建筑物安全等进行了单项分析和评价,于2008年12月提交了大坝安全评价成果《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2008年12月广西某县水利局主持召开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会议,专家组提出了《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认为该水库大坝存在较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安全隐患多,不能按设计要求正常运行,按《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建管〔2003〕271号)和《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 258—2000)的规定,评价该水库为三类坝。市水利局于2008年对该水库进行核查,同意三类坝鉴定结论。本次对水库除险加固主要内容如下:①内、外坝坡培厚,加固修整;内坡设砼护坡;外坡种植草皮护坡,设纵横向排水沟,坝脚设排水棱体,坝顶设防浪墙。②完善溢洪道。③新开进库上坝公路。④新建管理房。因此,对该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是非常有必要的。

3 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

水库的水系从库区经垌心坡、黎读桥归入绣江,属绣江的二级支流。水库位于低山丘陵地形地貌区,山地峰顶高程为100~150 m,丘陵地面高程为60~90 m。地形受构造和地层岩性的影响显著,山脉走向,谷地延展的方向及水系的分布方向多与构造线相一致,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丘。水库区出露地层有二迭系茅口阶(P1m)砂页岩和第四系残坡积(Qedl)层。地质构造简单,岩层为单斜构造单元,岩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为5°~20°。为单斜地层构造单元。库区未发现区域构造断裂通过,近坝库岸未发现大型塌滑现象,库岸稳定。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水分别赋存于岩、土层中,均属潜水。基岩裂隙水在两岸山体内受大气降水补给后,赋存于基岩风化层及构造裂隙中,就近向溪沟排泄再汇流入水库。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域图》(GB 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 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 s。库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二迭系茅口阶(P1m)砂页岩和第四系残坡积(Qedl)层。分述如下:残坡积(Qedl)为黄色、灰黄色、红黄色粉质黏土,稍湿~湿,硬塑~坚硬状态,一般含风化碎屑,含量为15%~25%,分布于土丘、斜坡及坡脚,厚度为1.5~3.0 m。二迭系下统茅口阶(P1m)为灰色、灰黄色、暗红色薄层~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砂质页岩,含煤层(线),微层理普遍发育,砂岩及砂质页岩均为夹层出现。块石料可用容州镇甲根田采石场的石料,运距为12 km,石料岩性为砂砾岩,新鲜饱和抗压强度为40~60 MPa,储量丰富,质量满足技术要求。

该水库距容城约10 km,地理位置为东经110°35′,北纬22°55′,属珠江水系北流河的支流河上游的一支流。水库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为0.54 km2,坝址以上河流长0.86 km,平均坡降为98‰。水库流域属于亚热带地区,气温直接受西江流域的影响,同时也受内地山区影响。多年平均气温为20.4 ℃,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8.3 ℃,月平均最低气温为11 ℃,极端最高气温为36.7 ℃,极端最低气温为0.7 ℃。根据气象站多年的完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多年平均相对最小湿度为9%。查该地区降雨量等值线图,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700 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935 mm,计算得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为50万m3。

设计暴雨计算:由于水库没有实测年最大1 h、6 h和24 h暴雨资料,因此其降雨量均值及Cv值直接用等值线图结果。

设计洪水:由于水库流域内无实测洪水资料,根据有关规范规定,本次洪水复核采用由暴雨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进行。

調洪演算:按复核的设计洪水成果,根据水库泄流曲线及水位与库容关系曲线进行调洪计算,调洪演算采用辅助曲线法进行。

4 水库加固的具体措施

4.1 大坝加固设计

大坝为黏土心墙坝,坝长528 m,顶宽10 m,最大坝高8.0 m,内坡比自上而下为1∶2.87、1∶1.82,为草皮护坡。外坡坡比为1∶1.57,为草皮护坡,外坡坝脚无反滤体。

4.2 溢洪道加固设计

本次除险加固结合溢洪道现状,在现状基础上进行扩建完善。设计溢洪道为浆砌石结构。溢洪道进口底高程为100.60 m,长7.5 m,进口最小宽度为2 m。溢洪道泄槽宽2 m,为一级陡坡。泄槽陡坡水平投影长度为59 m,底坡为1∶24.47,泄槽陡坡出口接自然山坡。为满足大坝的防洪抢险要求,根据工程的总体布置拟在溢洪道(桩号0+013.00~0+017.00)上建造一座交通桥。交通桥采用现浇平板桥,按汽车-10级设计,桥面宽4 m,净跨度为2 m。

4.3 新建进库上坝公路

水库离进村四级公路2.5 km,其中1 km为简便进村道路,晴天可通农用运输车,有1.5 km为田间小路,不能通车。为了便于开展水库防汛抢险工作,现设计沿山边开挖一条路面宽4 m的进库上坝公路,公路全长2 km,路面铺设0.2 m厚的泥结石,路背开通排水沟,以便防汛抢险。

4.4 管理用房

为了便于水库管理,改善防汛值班人员的工作条件,现设计在大坝右端山体建设管理房1间,供贮备防汛物资和管理人员居住,管理房屋面积为15 m2,为砖混结构建筑。

5 加固后的效果

本水库设计灌溉面积约800 hm2(1.2万亩),由于渠道工程老化严重、水库存在较大险情隐患,水库降低水位运行,目前实际灌溉面积约266.67 hm2(0.4万亩)。除险加固项目完成后,水库可恢复正常蓄水,灌区可恢复灌溉面积约300 hm2(0.45万亩),其中水稻约166.67 hm2(0.25万亩),甘蔗约133.33 hm2(0.2万亩)。本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工程静态总投资为77.25万元,项目实施后,将新增年灌溉效益67.5万元。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后,社会效益显著:首先,解除了工程存在的险情,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其次,保证了水库蓄水,满足灌区农田和当地人畜饮水的用水需求;再次,有力地保障当地社会的稳定,有效地促进库区经济的发展。

6 结语

通过对大坝进行坝坡加固、溢洪道加固、上坝道路加固等一系列除险加固措施,该水库恢复了防洪、灌溉、供水、养殖等正常使用功能,保障了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充分发挥工程灌溉、供水等效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发挥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参 考 文 献

[1]黄荣卫.低弹模混凝土防渗墙在土石坝工程中的应用[J].大坝与安全,2006(3).

[2]陈理达,罗素芬.堤防工程防渗墙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2008(1).

[3]张发华.我国水电站大坝安全现状[J].大坝与安全,1987

(1).

[责任编辑:陈泽琦]

猜你喜欢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小型水库施工问题及对策探讨
试述中小型水库的土石坝除险加固施工技术应用
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及其质量控制探讨
小型水库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探析
基于小型水库坝下涵洞除险加固技术研究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建议及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