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整治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发展

2017-05-30陆岷峰汪祖刚

国企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陆岷峰 汪祖刚

摘要:在行业发展的后整治时代,充分认识互联网金融风险特质,站在时代的高度研判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对于认真落实“互联网+”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行业整治;互联网;金融

国务院2016年10月公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按下了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由野蛮粗放发展向合规稳健发展转变的启动键。

互联网金融风险:不容小觑

自2013年互联网金融初生以来,互联网作为一种极具穿透力的工具突破了金融服务的时空界限,促进了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2014-2015年,整个行业在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市场过度宽松的环境下粗放型野蛮成长,造成行业非法集资、恶性跑路、违规放贷等风险事件频发,引发了高层的高度重视。梳理发现,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特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非法经营风险。行业内非法经营风险不容小觑,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企业借“创新”之名突破法律底线和政策红线,违法违规经营,实施金融诈骗,谋取不正当利益。如专项整治前不少网络借贷平台通过设立资金池,以高利为诱饵向不特定人群非法吸收存款,设计虚假标的,项目自保自融,类似“庞氏骗局”,不仅集资数额巨大,且影响面也很广。

2.过度创新风险。过度创新往往唯利而不择手段,扭曲了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这类过度创新借产品、服务、渠道、技术等“外衣”掩护,实属伪金融创新,其创新的驱动力在于逃避监管、进行监管套利,却给市场带来了金融风险积聚、体内自我循环、脱实向虚等负面影响。

3.信用欺诈风险。信用欺诈风险是当前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所面临的重要金融风险点。如网贷小微企业客户群受实体经济去产能影响较大,自身资产质量偏差、优质抵押物缺失和客户财务状况不佳等客观问题导致偿债能力普遍低下,债务人被动失信违约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主要客户群为个人客户,信用状况普遍较差,主要通过身份盗用、资料伪造等行为进行欺诈,偿债意愿不足。

4.投资者权益被侵害风险。互联网金融投资者多为“长尾”用户群,具有准入门槛较低、交易行为频繁、风险意识薄弱等特点。互联网金融行业野蛮生长时代所出现的问题往往都以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为代价,导致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容易受到侵害,投资者可能会陷入血本无归的境地。

5.信息技术安全风险。近些年的中小型平台普遍存在信息技术人才和系统的短板问题,平台客户信息泄漏、支付漏洞、黑客攻击、木马病毒等安全隐患较大,信息技术安全风险问题尤为突出。

互联网金融整治:螺旋式上升

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公布,由国务院决策部署、十余个部委共同行动,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乱象进行为期一年的全面摸底排查并清理整顿。整治活动以来,互联网金融风险整体水平已经呈明显下降趋势,综合整治成果显著。

1.行业风险底数基本摸清。相关监管部门通过自建综合化信息管理系统、借助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发挥各自律组织、鼓励投资人投诉举报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对各地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违法违规平台不断被市场所淘汰出局,行业大的风险得到有效缓释。

2.市场秩序趋向正常化。整治活动以来,市场良币得以驱逐劣币,优质合规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市场份额不断上升,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型互联网金融平台得以鼓励和保护,一些小而乱的平台在整治过程中逐渐退出市场,市场去浊还清,行业得以净化。

3.行业普惠金融初心回归。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以来,行业乱象得以有效清理,特别是对不以服务实体小微企业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了及时矫正,如首付贷、校园贷、配资贷等。同时,网贷监管细则中对企业和个人在网络借贷平台的借款限额,也是为了引导行业回归理性,让整个行业回归到做普惠金融的初心。

4.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显著提升。目前,投资者通过不断强化自身学习,以多渠道、多方式、多视角对互联网金融政策和时事密切关注,风险防范意识得到显著提升。“追求安全投资”,正逐步替代“追求高收益投资”成为投资人参与互联网金融活动第一要素。

5.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得以健全。目前,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初步形成了条块结合、专业机构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整体而言,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创新性极强的新生金融行业,其所面临的行业痛点难点問题仍需足够的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互联网金融发展:任重道远

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尚在摸索中前进。因其业务本质上仍属于金融范畴,关系到整个金融系统秩序的稳定和居民金融消费者权益,处理好行业发展战略中的重大方向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坚定行业发展方向不动摇。互联网金融满足了老百姓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需求,拓宽了服务范围,为老百姓提供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同时有效帮助企业发展壮大,这也是互联网金融的价值所在。市场要有积极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的态度,不能因为行业乱象而“一棍子打死”。目前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只不过是发展中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否认互联网金融本身的市场价值,丝毫掩盖不了未来的成长空间。

2.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行业发展环境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金融行业也不例外。为创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第一,要给予市场一定的容错空间,要抱着“试错迭代、小步快跑”的思路处理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新问题。第二,政府部门对优质企业要保护并给予一定的发展空间,而对不合规企业要严格限制并引导退出市场。第三,新闻媒体要营造公正的新闻舆情环境,遵循客观性原则,避免片面性和倾向性的报道。

3.推进产业积聚发展。当前,全国各地呈现出明显的小而散的分布特点,不利于整个行业发挥规模效应,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可通过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大型企业主动兼并重组、设立互联网金融产业集中园区、打造长三角互联网金融中心列入国家新金融发展战略,促进行业的集约化发展。

4.打造全新的金融新生态。传统金融互联网化和互联网企业金融化实质上是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在共同做一件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两大主体目标都实现时,一种全新的金融生态圈就己形成。因此,无论是传统金融互联网化或互联网企业金融化都要同样支持,充分发挥两大主体的先发优势和后发潜力,真正实现金融的普惠性。

5.重视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互联网金融创新能力和活力强,市场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相关部门应树立“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人才理念,重视和加大对复合型高端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搭建出与“产业链”相配套的“人才链”。(陆岷峰:江苏银行总行高级会计师)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P2P金融解读
支持“小金融”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