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调查

2017-05-28徐露璐

新媒体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调查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新媒体

徐露璐

摘 要 新媒体时代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认知模式、思维方式也受到深刻影响。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及访谈发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媒体素质有待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平台较为流于形式,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因此,顺应新媒体时代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积极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提升新媒体的使用技术、操作技能,才能保证其顺利开展,实现预期效果。

关键词 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8-0050-03

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方法

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网”,社会信息传递和更新的速度飞快,“95后”大学生更是其运用主体,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因此,了解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和客体的变化,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状况,才能更有效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本次调研采用课题组编制的问卷,于2016年9至12月选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高校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其中教师卷300份,学生卷500份,经过回收统计,有效问卷760份,问卷有效率为95%,数据采用SPSS进行统计和分析。问卷的发放包括四个年级的学生,也充分地考虑了高校的科类结构,覆盖了文科、理工科,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情况,课题组成员还对部分学生采用访谈形式进行调查了解。

此外,课题组成员还同部分高校组织、宣传、学生处、团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较为深入的访谈了解,以便更为全面地了解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具体实施开展状况。

2 调研结果与原因分析

2.1 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

2.1.1 新媒体提供便捷的生活方式,搭建多渠道的学习平台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运用较多,使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每天都上网,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很多繁琐的事情都能“一键搞定”,十分快捷、高效,77.59%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使生活更加方便,让大学生活更加充实、丰富”。青年大学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通过充分运用新媒体,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非常快,信息获取方式更加多元化,由传统的读书、看报、听广播等转变为主要依靠网络了解。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智能手机的便携性,91.88%的学生通过手机网络浏览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此外,电脑上网浏览新闻网页的比例也较高,而通过传统媒体如报刊杂志、广播等接收新闻的比例较小,仅占16.03%。只要有网络,大学生就可以在各个“虚拟场所”随意切换,阅读、交往和娱乐。

2.1.2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过度依赖

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网络和智能手机等新媒体有过度依赖的倾向。一些大学生描述自己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提到“上课带着手机,边吃饭边看手机,走路也在看手机,除了睡觉时间几乎都在用手机”,几乎是24小时不离身。73%的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是4小时以上,上课时带智能手机自然也成了标准配备,有的学生甚至“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带书,只带手机”。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学生认为利用智能手机了解国内外大事即可,个别学生甚至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只带智能手机,上课时将耳机塞进耳朵,听音乐或者看视频,直接拒绝接受课程信息。

2.1.3 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主导地位的冲击和权威性的挑战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主导地位的冲击是多方面的,进而使其权威性受到挑战。大多数学生认为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学习相关知识,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问题主动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的占19.33%,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方式了解的占87.5%。智能手机的主要用途是QQ、微信聊天,其次是刷微博、论坛和观看网络视频,部分学生承认上课的时候也经常玩手机,其中,QQ和微信的使用率最高,占到94.81%。

2.2 大学生的认知模式、思维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2.2.1 信息获取渠道多元,知识“碎片化”且单一

虽然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速度快、方式多元化,但信息获取多元、碎片、随意,且大都单一。许多流行的网络资讯平台内容对数字都有一定的限制,如微博的字数限制是140字,还包含大量图片、视频,信息量大,各式各样的“表情包”在大学生网络交流中极为流行,甚至还出现“表情包”斗图大赛。因此大学生往往容易受媒体引导影响,缺乏系统性、理论性思考。

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大都表示每天都会浏览新闻信息,但73.4%的学生只是关注新媒体推送的热点新闻图片和视频,而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往往占据热点新闻版面,因此,表面上看,信息获取方式多元,获取信息的内容丰富多样,但实际上信息了解内容却较为单一,而且信息的快速更迭让学生注意力很容易转移,每天新媒体都有不同的热点新闻,每天学生都有不同的关注点,“碎片化”“主觀化”特征明显。

2.2.2 新媒体表达方式自由度高,缺乏优质“过滤”

微博、微信的语言表达方式,自由度高,大都呈现出情绪化、个人化、主观化的特点,传递的大多是个人情感和非理性的观点,面对未曾经过过滤的信息汪洋,大学生是看热闹的“吃瓜群众”,随意性特征十分明显。碎片化、随意化的移动阅读,让大学生思维方式变得简单、零碎和感性,语言表达较为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这样的舆论环境,灵活并且多变,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难以主导舆论环境。

2.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亟待提高

2.3.1 重视新媒体平台的单向“输出”,忽略双向互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充分的将新媒体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重视新媒体平台的单向“输出”,而新媒体的双向互动特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调查了解到,93.2%的大学生表示会通过新媒体发布自己的观点,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网络平台同他人进行交流,因此,在这些网络媒介中,大学生是信息的傳递者,同时也是信息接受者,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

2.3.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急需创新

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灵活运用新媒体,比较突出的表现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调查数据显示,76.64%的受访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状况做出了“很好”或“较好”的积极评价,51.41%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较为忠于教材,围绕教材重难点进行教学,课堂上展示的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纪录片等也给大多数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受访大学生表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几页课件,老师讲、学生听”,这对于喜欢接触新异事物的“95后”十分缺乏吸引力。多数大学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件较好,但也有27.83%的学生认为课件制作一般,甚至有2.58%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的课件过于死板,完全没有吸引力。28.06%的学生明确表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枯燥,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进行。教师只是将教材上的内容摘录到课件中,再投影到教室屏幕上,照本宣科,学生也只是按着考试标准要求掌握知识。12.83%的学生认为教师所讲授内容与现实脱节、语言较为生硬。在调查访谈中了解到,也有个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脱离教材,让学生开展专题演讲,完全让学生讲。

2.3.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新媒体的实践形式多样但内容片面

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班级建立QQ群、微信群,这样课后学生对政治、社会等热点问题有疑问的,也可以利用QQ、微信及时和老师沟通,在QQ、微信群讨论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关注到这些问题上来,也便于教师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教师将自己的微博账号主动与学生分享,教师通过微博表达观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会通过微信、微博、QQ、朋友圈等新媒体手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学生沟通的只占到33.2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新媒体的比例有待提高。而且辅导员、班主任等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与学生交流较少,大都只是关注学习状况。

2.4 新媒体的虚拟“精神活动”未能带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的实质良性互动

在调查中发现,73%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受访教师认为自己所在院校十分重视这一工作,当前各高校已经充分利用新媒体,如通过建立校园公众关注号等形式,在宣传和介绍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的同时,也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调查结果显示,96.69%的高校都有微信公众平台,学生也大都十分关注本校的微信平台,72.4%的学生表示,经常通过学校微信平台接收学校新闻。但是高校利用新媒体搭建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的较少,40.56%的学生表示本校没有思想政治工作公众号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即使有建立这一平台也大都流于形式。因此新媒体的虚拟精神活动,使得74%的学生认为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54.48%的学生表示使用新媒体后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意愿和机会都减少了,这也会削弱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有相关公众号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网站等,但信息更新少,关注少的情况较多。有的精品课程网站根本无法打开,能打开的通常也只能浏览课件和视频,无法下载,不能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加之学校对其宣传推广力度也不够,在已经搭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的高校调研中发现,有23.5%的学生根本不知道本校有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

3 完善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提高大学生媒介分析与运用能力,构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在新媒体时代,树立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要明确认识到大学生所处的信息时代最重要的不是得到最新、最多的信息,而是要有甄别、筛选信息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考、判断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水平。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建立和运用学校微博、微信、论坛等,并且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关注该公众号和微博,尤其要针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发表思想政治工作相关信息,多发布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图片、文章、活动等最新资讯,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增加吸引力,利用官方平台发布权威消息,引领热点、焦点问题的主题设置,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以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

3.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提高自身新媒体素养,实现工作方式的多样化

新媒体时代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在多元文化交融、多维空间共存的时代,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这对于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融入新媒体时代,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提升新媒体的使用技术、操作技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倾听学生的诉求,并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等方式,适当加入网络流行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无声感染及渗透的方式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在消除传统工作方式的时空限制,以及增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信任的同时,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需要增加自身的理论素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验,需要教师更全面的准备授课内容,更加仔细地去考虑所讲内容的准确性。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互动式和实践式教学,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力,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创新。尽量用贴近学生的话语体系,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对各种知识进行整合、凝练和提升,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学,让学生爱听愿意听,之后才能“入脑入心”。

3.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协同,提高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双向的互动过程,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始终处于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力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建立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认证账户等,充分利用公众号和微博,更要在主动学习新媒体传播技术和通过灵活运用新媒体的同时,工作者之间要直接相互协同。将所掌握的学生思想、学习状况等及时通过新媒体进行沟通,如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者QQ群、微信群,组织专题讨论、分享工作经验等,也可以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工作方式,从而有效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日常接触的新媒体为吸引用户眼球,画面大都生动、鲜明、形象,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这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表现形式,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这一管理队伍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积极顺应时代不断创新,才能保证其顺利开展,实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何祥林,吴长锦.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对策思考——基于6所高校的实证调研[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16-119.

[2]梁海波.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6):70-72.

[3]张在金.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66-67.

猜你喜欢

调查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新媒体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