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导入例谈

2017-05-27钱美凤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4期
关键词:入题魏征太宗

钱美凤

课堂导入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有效的导入,如同音乐的前奏,能酝酿受众情绪,使学生快速进入状态,把学生的注意及时转移到本节课,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主动参与,和教师协同配合,促进课堂教学走向成功。

如果把一堂好课当作一篇优秀作文的话,那么导入就是优秀作文的开头段,应该讲究“简、显、悬、美”。

一、导入要“简”

课堂的导入应该用简洁的语言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导入过长,流于“漫谈”,不但喧宾夺主,挤占主体教学的时间,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如,教学《谏太宗十思疏》一文时有教师从魏征与唐太宗的故事说起。唐太宗一次生气地对长孙皇后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在皇后提醒下而怒气顿消;后来魏征死后唐太宗写下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是不久,唐太宗又亲手砸碎魏征墓碑;贞观十八年,一意孤行的唐太宗攻打高丽而失败,感叹“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于是重新给魏征立碑。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唾沫横飞;学生如坐茶吧,嬉笑悠闲。半节课过去了,才出现一句“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近距离了解魏征其人”。

这样的导入,突出了故事性、兴趣,但似乎忘了教学的任务、正题。虽然这些故事对学生了解魏征的为人很有必要,但可放在“阅读链接”或课外古文练习环节,作为课外补充比较好,不必放在导入环节。

二、导入应“显”

写作讲究开头入题要快,同样课堂的导入也要“入题”,向学生明示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或目标。如果说导入“简”的要求如同写作开头要“快”、不拖沓的话;那么,导入的“显”就仿佛写作的入题,不能含糊不清,要让学生学有方向,“思”有目标。

导入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目的性是学习实践活动的根本特性之一,导入有无明确教学的目的以及学生是否清楚这一目的是衡量导入有效与否的重要标准。好的、有效的导入应该在简短的导语里让学生预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想要达到的目的。这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控制和调节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激活思维,使学生的注意力持久。

如,教学《谏太宗十思疏》时可以这样导入:“唐代有一位著名的谏官叫魏征,他有胆有识,敢于直谏。在大唐处于“贞观之治”的时期,天下大治,他却独具慧眼,提出居安思危的主张。今天,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细致地了解魏征及其这一主张的意义。”导语简洁,显豁,很快地明确了学习的对象与学习的目的。

三、导入求“悬”

悬,就是有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为教学的开展蓄积动力。一堂课的完整流程,对学生來说是心理认识的过程,需要知、行、意等多种心理活动的参与,而注意力集中则是这一认识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有悬念地导入,可以先声夺人,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把兴奋点转移到本节课堂上来,集中到教学的内容上。这样,才能教与学有效呼应,协同推进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收获丰收的喜悦。

如《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导入:“唐太宗贞观年间,天下大治,万民同庆,国家无比兴盛。国民慷慨激昂,诗文歌功颂德。却有一位官员,没有被盛世景象冲昏头脑,乐不忘忧,独具慧眼,提出了居安思危的主张。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并了解这位官员!(板书标题及作者)”这样的课堂教学导入干脆简洁,有悬念。

四、导入可“美”

作为有效的课堂导入,“简、显”应该是基础要求,“悬”可算中等要求,是有效与否的体现。但追求导入更有效的教师,不妨还在导入上体现一个“美”字。美,是说导入的语言可以更美好一点、美丽一点,用点修辞,玩点技巧,整散结合,长短并存等等,以增加导语的感染力,让学生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对学习目标充满期待。同样这篇课文,可以这样导入:“古代,伴君如伴虎。讽谏帝王,批‘龙鳞,逆‘圣听,时刻有脑袋搬家的风险,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但在唐太宗时代,有一位著名的谏官,史称“诤臣”,大智大勇,远见卓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在全国上下都在欢庆贞观之治的时候,他却眼光独到,提出居安思危的政治主张。这个人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谏太宗十思疏》!”这样的导入就体现了“美”的要求。

猜你喜欢

入题魏征太宗
辽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入题”“破题”和“点题”
中国史上最能杠的“找碴儿王”
Design of a novel correlative reflection electron microscope for in-situ real-time chemical analysis∗
辽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入题”“破题”和“点题”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肱骨良臣魏玄成
乡土文化资源与高中历史学科整合的实施办法
太宗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