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阅读教学三个基本路径

2017-05-24刘伟

魅力中国 2016年33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

刘伟

【摘 要】阅读法是我国传统教学方法,也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学的质量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水平。从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看,阅读教学还缺乏阅读课的本质特征。有的课表面生动,花样很多,样子很美,但是远离文本;有的课在内容上反复提问,学生在语言上收获甚少;有的课重视朗读,除了在内容上有所理解外,在阅读习惯和思维训练上收效甚微。怎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呢?笔者提供三个基本的路径,以资研讨。

【关键词】激发兴趣;以读代讲;引导探究

一、激发兴趣是前提

实践表明,学生的兴趣是自主阅读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阅读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阅读。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的一些独特看法,激发起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阅读是快乐的,这样阅读的劲头就更足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機

动机是阅读的原动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应该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还需要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形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二)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二年级阅读课《酸的和甜的》,我创设了实物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一串葡萄)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谁来尝尝是什么味道?(让学生上台品尝)告诉大家味道怎样?(甜甜的)奇怪了,葡萄明明是甜的,味道好极了。可有一群小动物却嘟囔着: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新课文《酸的和甜的》”。通过这样的开讲引导,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酸的和甜的》的情境中,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都想去了解葡萄究竟是什么味道。另外,我还用出示图画,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多种直观的形式,都能激发他们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以读代讲是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对改变先前阅读教学繁琐分析的弊端,是非常必要的。在此,我主张以“读”为主,以“讲”为辅,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读。我认为应该把时间充分让给学生去读,通过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好课文的字、词、句,深刻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等。一堂语文课,我们不妨拿出五分之二的时间来“读”,让语文课书声琅琅。如果是语言精炼、文笔优美的散文、诗词等,“读”的时间还可适当延长。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是这样设计朗读教学过程的:第一遍读,让学生从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弄懂在阅读中遇到的生字新词。第二遍读,主要是从读中去理解课文的大体意思;第三遍读,则是让学生仔细揣摩,既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更深入理解,也是对语言文字的反复玩味,主要通过对朗读中轻重缓急,虚实浓淡的体会来紧扣语言文字。如在引导学生理解海面和海底的景物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谁能读出海面的美?”“谁能读出海底的物产丰富?”通过这些问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纷纷举手试读。在读与评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作者描写的美丽景象,体会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样一来,“读”代替了老师所谓的分析提问,既减轻了负担,又加深了印象,还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岂不一举三得?

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给孩子们阅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图文并茂,吸引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意境上,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象才能理解和感受。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文的形象,创设生动场景,激发学生情绪,而这,首先必须凭借朗读。语文教学必须建立诵读——以入情的运行来达到披文——悟意的朗读过程。

三、引导探究是关键

要想使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阅读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去领会、去发现。

(一)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树立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引导,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如何使这一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三个儿子》时,提出了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的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地给自己小组提出阅读要求。培养了学生阅读的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小组学习的内容要合理选择。阅读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

(二)质疑问难,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题。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指出:“书用你自己去读,道理用你自己去探索。”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习兴趣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关注生活实践 优化作业设计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