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农村孩子的习作洋溢着“泥土”气息

2017-05-24许忠恩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7年2期
关键词:写日记泥土习作

许忠恩

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相对闭塞,信息不发达,生活单调,往往害怕习作。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孩子喜欢作文,让孩子的习作充满童趣,始终是我思索的一个问题。农村孩子的习作如何出彩呢?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还是要源于孩子的生活,不妨让农村孩子的习作洋溢着乡土气息,散发着泥土的清香。那么,该如何引导孩子写作呢?

一、留心觀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农村生活给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辽阔的蓝天,无垠的原野,清澈的溪流,松软的沙滩,茂密的树林,房前屋后瓜果藤蔓,早春百花次第开放,夏日响彻天际的蝉鸣,秋天草虫的世界……农村这些独有的资源,都是区别于城市孩子独有的写作素材。平时,我要求孩子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例如,春天,我带领孩子开展“寻找春天”的语文实践活动。我们带领孩子去大汶河游览。一路上,乡村小道两旁的参天的杨树,漫天飞舞的杨花,河边的果园也吸引孩子们驻足观赏。走近汶河,有种烟波浩渺的感觉,上下翻飞的水鸟,河中的小丘,水中的游鱼水革……总能引起孩子们无限的遐想。

我们生活的地方是苗木之乡,当鲜花盛开时,我和孩子们走近苗圃,看含苞未放的碧桃,看落英缤纷的樱花,欣赏群蜂飞舞的梨花……孩子们用心去感悟春天,这些都丰富了孩子的体验,水到渠成地积累了写作素材。

二、阅读经典,激发灵感,精心选材

有了素材,如何选材?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经典,从经典中获取灵感。我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乏充满童趣的名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中寥寥数语,把孩子描写得惟妙惟肖。有的放学后急于捉蝴蝶,有的专心钓鱼,有的捕蝉……细节描写非常突出。生活中的这些小事,只要用心挖掘,就是不错的素材。

结合教学古诗,引导孩子改写古诗,也是不错的习作训练方法。同时,注意课本范文的仿写。如学了《桂林山水》,师生共同总结课文的写法:总分总的结构,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首尾呼应,引用名句。然后让学生运用这篇文章的写法仿写一篇写景文,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勤于动笔,日记引路,记录点滴

有了素材,就要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从三年级起,我就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把写日记当成一种习惯,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每天写日记,有则多些,无则少些,不强行规定字数限制,写自己的所见、所感,重点是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现在,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孩子们爱上了写作。

如夏卓群写的《我和老爸去钓鱼》结尾写道:“夕阳西下,我收起鱼竿,爸爸提起鱼篓,我们一前一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把爸爸的影子拉得老长,他的话如同那影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无论做什么事,不仅要有耐心,还要把握要领。”

四、习作共赏,师生共评,修改提高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孩子们写完习作之后,在小组中共同阅读,评出小组最佳习作。小组内进行第一次修改,然后参加班级的讲评。孩子们读得动情,听得认真。听后,其他小组说出了习作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了自己的修改建议。全班学生进行第二次创作,每个孩子都踊跃发言,教师进行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学生自行修改,完成第三次创作。一篇习作经过三次修改,习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习作共赏,既满足了孩子们的成就感,又都有所收获。

猜你喜欢

写日记泥土习作
泥土
辛巴狗海洋大冒险
泥土中的功臣
习作展示
写日记
机器狗可以说话、写日记啦
呼吸的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