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海县精准帮扶的实践与思考

2017-05-24吴建国张志存

当代农村财经 2017年5期
关键词:精准帮扶应对措施存在问题

吴建国++张志存

摘要:去年以来,江苏省东海县坚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导向,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思路,举全县之力,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针对精准帮扶存在的问题,东海县通过五大创新,力推扶贫开发再启新程,助力低收入农户走上致富路。

关键词:精准帮扶;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去年以来,江苏省东海县紧紧围绕“标准再提高、重点再聚焦、内涵再丰富、底线再织牢”要求,坚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导向,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思路,举全县之力,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通过精准帮扶对象、精准帮扶措施,确保3万建档立卡低收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10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村集体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

一、东海县精准帮扶的主要做法

(一)突出精准帮扶,锁定帮扶对象。一是按照农户申报、公开评议、复核审查等程序,准确确定低收入农户。经过省审核最终确定建档立卡对象32657户92896人,占全縣乡村人口总数的10.2%,其中扶贫开发农户18219户63296人、占建档立卡对象的68%,低保五保对象14438户29600人、占建档立卡对象的32%。二是对低收入农户进行结对帮扶,按照副科职干部结对帮扶不低于2户、一般干部结对帮扶不低于1户的要求,完成32657户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工作,全县共发放帮扶手册、资料袋3万余份,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实现全覆盖,要求结对帮扶手册必须有农户签字、帮扶责任人签字、调查人员签字、复核人员签字、脱贫农户确认签字等,确保“扶真贫、真脱贫”。三是加强基层基础管理规范化建设,年初以李埝乡、山左口乡和石梁河镇作为建档立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试点,不断完善基层扶贫台账工作,现已在全县所有乡(镇、街道)、村全面推广,全县92896个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已全部录入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并做到了“县有电子数据库、乡有纸质档案、村有原始台账、户有帮扶手册”的要求。

(二)突出项目带动,力促农民增收。根据全县脱贫工作目标,结合镇村产业发展实际,共编报产业发展项目25个,总投资9040.38万元,其中,省财政奖补资金2240万元,吸引社会各类资金6800.38万元,享受财政奖补分红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达1.4万人,家庭人均稳定增收160元以上; 通过建设草莓、蔬菜等各类设施农业基地,带动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从事种植、销售等相关行业4000余户、9000余人,家庭人口可增收1000余元;通过新建标准厂房项目7个,转移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700余人,家庭人均可增收2000余元;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转移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1400余人,家庭人均可增收800余元;通过新扩建农贸市场,减免100余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摊位费,家庭人均可增收600余元。同时,积极发挥小额扶贫贷款帮扶作用,全县预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32亿元,受益农户8000余户,有效解决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生产生活资金不足难题,为低收入农户创业就业提供坚实保障。

(三)突出机制创新,聚焦经济薄弱村。东海县获批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30个经济薄弱村纳入试点工作范围,其中10个村试点土地股份制合作社经营项目,20个村试点提供服务和物业管理项目。为了确保试点项目能够有效带动村集体增收,土地股份合作经营试点的村组建合作农场,新建物业项目对外租赁的,由村委会负责资产监管;整合市县财政及市县帮扶单位资金1300余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12个;为了强化经济薄弱村的帮扶工作,全县所有经济薄弱村都派驻了第一书记,并对省定经济薄弱村建立“6+1”帮扶责任制,即每个经济薄弱村有1名县级领导挂包、3个县机关单位、1个民营企业和派驻第一书记参与帮扶,目前全县36个经济薄弱村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四)突出规划引领,夯实发展基础。在前期编制《东海县石梁河库区“十二五”整体帮扶规划》的基础上,继续委托东南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东海县石梁河库区“十三五”整体帮扶规划》,包括库区3个乡镇的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以项目为支撑,重点解决片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等方面的重点问题。经过多次召开“石梁河库区扶贫开发项目对接会”,找准制约库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库区所辖乡镇2016—2019年重点扶贫开发项目进行了认真编排。通过筛选,初步安排“十三五”时期石梁河库区(东海片)扶贫开发重点实施项目169个,项目总投资16.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类32个,产业发展类24个,生态文明类7个,民生事业类68个,片区经济薄弱村项目38个,并把羽青路建设作为关键性项目。

(五)突出保障机制,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出台《东海县十三五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一减两增五强化”合力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县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具体部署扶贫开发相关工作,全县22个乡镇(街道、场)均设有扶贫工作站,抽调精干力量专职负责扶贫开发工作,并将扶贫开发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工作经费列入年度工作预算,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实施。今年以来,凡是符合低保、五保政策农户,严格落实相关政策,实行应保尽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在春节、中秋、扶贫日、“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全县机关干部开展走访慰问行动,全年共计走访困难群众5000余户,发放实物、慰问金等折算达150余万元。

二、东海县精准帮扶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乡镇积极性不够。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政治性、重要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的被动应付现象和畏难情绪,组织执行不力;镇村两级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未发挥应有的战斗堡垒作用,创造性开展工作不足,导致帮扶措施落不到实处,帮扶项目落实推进较慢,帮扶成效不明显。

(二)结对帮扶“三落实”工作不到位。部分村的扶贫台账不规范,帮扶手册发放不到位,帮扶手册填写不规范,个别帮扶联系人没有在帮扶手册上签字确认。有的只是挂了名,一次也没有到村到户;有的只是去了,也是图形式、走过场,简单慰问一下,送点米和油,或者给点慰问金,没有沉下去研究具体帮扶项目和措施;有的单位到村后,直接将钱物交给村干部,由村干部转交。

(三)社会帮扶工作有待加强。今年3月,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印发《2016年县级后方单位结对帮扶资金任务方案的通知》,明确全县106家机关单位挂包36个经济薄弱村资金帮扶任务。经多次电话催缴和通报,仍有部分单位资金没有到位,严重影响到经济薄弱村帮扶项目的实施。

(四)帮扶项目推进进展缓慢。今年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项目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库区帮扶项目、经济薄弱村发展项目、省级财政奖补项目。因项目编报、后方单位到位资金缓慢、土地指标等原因,导致部分项目实施进展较慢,有的项目至今尚未实施。

三、进一步做好精准帮扶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创新产业带动机制,增强低收入农户经营增收能力。一是做大做强产业载体。通过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产业集团、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扶贫集中区建设,鼓励新型主体通过土地托管、吸收入股等多种方式,带动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和村级“扶贫车间”工程,实现就近转移就业。2017年,全县要新增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0个,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5个,家庭农场15个。二是完善产业载体和低收入农户的联结机制。在做大做强产业载体过程中,始终把建档立卡农户能否参与并在产业化扶贫中获得利益作为工作的关键。重点落实好农户自建、集体帮建、入股分红、务工加分红等收益模式,助推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2017年,全县要新增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20万亩,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0万亩,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三是加快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以淘宝、京东、乐村淘、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全面布局东海农村市场为契机,为低收入农户产业发展搭建各类服务平台,帮助农户直接对接市场,增强抵御风险能力。2017年,全县要新增村级电商服务站10个,镇级电商服务中心20个。

(二)创新就业创业机制,增强低收入农户劳务增收能力。一是打造外派劳务品牌。继续用好用活县就业创业基金,对符合外派劳务条件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根据工种进行登记造册,并全面做好语言和技能培训,优化出国务工渠道。2017年,全县要完成技能培训200人次,帮助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出国务工20人。二是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把全县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纳入就业困难人员援助范围,与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享有同等的就业援助政策。2017年,全县要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低收入农户劳动力100人次。三是发挥金融扶持优势。全面贯彻落实扶贫小额贷款贴息奖励政策,支持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就业创业,单笔贷款额度提高到2万元,根据农户实际还款能力可适当延长贷款期限。2017年,全县计划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3亿元,扶持一批产业大户,发挥“大户带小户”功能。

(三)创新集体增收机制,增强经济薄弱村管理服务能力。一是探索光伏发电“阳光增收”。积极创新扶贫模式,将发展分布式光伏作为经济薄弱村增收的重要渠道,给缺资源优势的经济薄弱村带来一笔长期稳定的“阳光收入”。利用工业集中区标准厂房屋顶资源和国家分布式光伏政策,整合省市县各类帮扶资金,2017年要新建光伏产业项目5个,总装机容量达3000千瓦,促进村集体增收。二是创新增值服务“股权增收”。坚持分类指导,因村施策,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不同形式。紧抓财政部村集体增收发展试点项目,在试点村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新模式,通过提供服务(植保服务、农机服务等)、物业管理、混合经营等形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低收入农户收入。2017年,全县要实现试点省定经济薄弱村股权增收达10%以上。三是发挥优势“资源增收”。用好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运营型、资本运作型、为农服务型、休闲观光型等多种类型的集体经济。

(四)创新片区投入机制,增强经济薄弱地区短板弥补能力。一是积极探索资源整合机制。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聚合效应,集中资金支持片区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2017年,要重点推进李埝乡扶贫产业园建设,招引龙头企业入驻两个,带动低收入人口就业100人次。二是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和全面提升运输服务能力为发展目标,以消除断头路、打通行政区划间交通阻隔为重点,2017年重点启动羽青路、韩辰路、环湖路等干线道路建设。三是全面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推进“光网乡村”工程建设,2017年,要全面实施新一轮宽带无线和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工程,千兆进经济薄弱村、百兆入低收入农户的宽带接入能力显著提升。

(五)创新联动帮扶机制,增强社会参与扶贫的大扶贫能力。一是强化相关部门减法扶贫机制。对除低保、五保以外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在家庭醫疗支出、家庭生活支出、家庭教育支出、家庭保险支出等非生产性支出方面能减则减,能免则免。二是强化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机制。继续选派第一书记到3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挂职,帮助各村加强村级组织、推动精准扶贫、兴办惠民实事、加强基层治理,推动各项帮扶措施落地见效。强化领导干部扶贫联系点制度,县级领导挂钩经济薄弱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不脱贫不脱钩,推动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和帮扶项目“三落实”,做到工作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三是强化企业社会组织挂钩帮扶机制。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广泛参与扶贫开发,鼓励公众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形式参与扶贫。支持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和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公企业单位等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扶贫开发,承接政府扶贫项目,开展爱心互助活动,打造优秀扶贫公益品牌。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工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财政局、县扶贫办)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精准帮扶应对措施存在问题
精准帮扶视角下贫困女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
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
浅谈山区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