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研讨式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2017-05-24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研讨微课教学模式

陈 灿



大学英语研讨式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陈灿

(湖南农业大学 东方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有效的研讨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能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变革提供一些可靠的依据,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研讨式教学模式——4S模式行动研究结果表明4S模式能有效地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转变;学生的动机、兴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创新能力均能得到改善,并最终实现知识内化,实现教学改革的本土化和信息化。

翻转课堂;研讨式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引 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法应体现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以教室、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学生的思考能力、自主能力、合作能力等均受到束缚。研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研究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是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然而,教育的改革离不开教育信息化,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势必将对我们的新的教学模式产生冲击,并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信息化下的翻转课堂与大学英语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是否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即是文章的研究目的所在。

一 文献回顾

(一)研讨式教学模式

研讨式教学法,作为西方国家的一种流行教学法,指的是在课堂上以教师的“导”为主,教师创设情境,设置思考问题,学生进行资料搜集、小组讨论、陈述等活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最终获取知识并得以内化。它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研究中,主要包含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理论研究主要侧重研讨式教学其起源、内涵、特征等;应用研究主要侧重教学法的实践探索或问题策略或教学模式的构建。

虽然关于研讨式的文献较多,但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中,研讨式新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则较少。此外,有关研讨式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比较匮乏,更多的研究聚焦在该模式的方式方法及教学实施过程的研究。研讨式教学模式受众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一阶段的研讨式教学内容都应根据前一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制定,但是较少文献涉及到行动研究。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需先在课下进行相关知识的视频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则根据视频内容进行相关练习、实践或讨论,较传统课堂而言,翻转课堂增加了师生、生生互动,教师答疑解惑、对知识的运用进行讨论。翻转课堂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消化与吸收,改善目前英语教学低效的现状。国外有关文献较多关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实施步骤、学习素材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国内外对比研究以及教学法模式下的技术应用研究等。主要侧重于应用研究。国内文献在引介方面,杨刚介绍了美国翻转课堂的实践案例;在实践研究方面,崔艳辉,王轶给出了课堂实践案例,阐述了翻转课堂指导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及其优势;在模型建构方面,胡杰辉,伍忠杰通过具体实践验证了基于自建 MOOC 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纵观国内外翻转课堂文献,引介多于研究,理论分析多于实践应用,且涉及高校教学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

二 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研讨式教学模式——4S模式

本研究主要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及同学的帮助下,在特定语境中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该理论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学习的发生不仅来源于教师的知识传递,同时也包含自身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即内化。传统教学模式侧重知识传递,但建构主义则更关注内化。翻转课堂颠覆传统教学步骤,课外通过视频讲授进行知识传递,研讨式教学则通过讨论等强调了知识内化。因此从建构主义观点来看,翻转课堂背景下的研讨式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索学习并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完善。研讨式教学法通常具有“讲授-研讨”二元结构模式或者是“讲授-自学-研讨”三元结构模式(张跃忠,2006)。本研究拟构建自学(self-study)——研讨(seminar)——巩固(strengthening)——反思(self-examination)多元结构模式即4S模式(如图1)。在4S模式中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准备阶段、课堂研讨阶段和课后巩固阶段。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制作并上传学习素材如微课、文档等并布置相关课前任务,学生则在课前学习微课等素材,并根据要求查阅资料、完成任务。在课堂上主要为研讨阶段,教师先进行热身引导帮助学生参与活动,如分组活动课堂陈述、讨论辩论、现场评价等然后反思。课后巩固阶段是研讨式教学的第三阶段,对于课堂遗留问题教师需要反思并改进,并布置给学生相应的课后任务,然后互评,并进行相关的练习,最后可以以相关微课题方式提交任务。教学反思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模式流程。4S模式体现了翻转课堂、研讨式教学及行动研究三者的有效整合。

图1.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研讨式教学模式(4S模式)

三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英国学者Dave Ebbutt(Hopkin,1985)指出:行动研究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反思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一)研究对象

此研究于 2016 年上半年实施,选取非英语专业大二年级两个小班进行行动研究。研究实验周期为 12 周,全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流程。使用教材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第四册,选出 3个单元为教学单元,利用清华大学交互式系统、QQ、微信、个人邮箱为互动平台。

(二)问题的提出与诊断

在进行本研究前一学期期末,我们发现,相比较大一学期,学生在大二学期在自主学习、上课讨论发言、团队合作、动机兴趣等方面均逊色了不少,在与学生进行的一次期末访谈过程中,虽较多同学觉得主要是主观因素如兴趣不高、没有毅力、四六级考试才是最重要的等等,但论及客观因素时,很多同学提出了课堂讲课本很枯燥、老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满堂灌),这实则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改革。

(三)研究问题的确立

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研讨模式——4S模式即为改变当前教学现状而提出的一种模式,为验证其有效性,我们试图通过行动研究具体解决两个问题:(1)4S模式下进行的行动研究能否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能否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及兴趣?能否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2)4S模式下对教师的挑战体现在哪里?

(四)总体行动方案

我们的研究参照行动研究基本步骤进行,即首先通过学生访谈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确定研究问题,然后在对教学理论的研究和上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制定研究计划,按照计划实施第一轮行动过程。在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束时,通过观察、日志、访谈等方法,对第一轮行动研究效果进行反思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确认问题、提出假设,修订研究计划,然后实施第二轮行动计划。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束后,按照相同方法和步骤完成第三轮行动研究。最后,对整个研究结果进行讨论与总结。

四 行动研究过程、结果与反思

(一)第一轮行动方案、过程、结果与反思

研究从新学期第一周开始,在第一次课上教师将本学期的计划告知学生,1-4周进行第一轮行动计划,第一轮行动计划主要围绕第一单元进行。第一单元主题为the Icy Defender,主要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词汇教学部分。我们先录制了与课文相关的微课,以故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增加其趣味性。在课前任务中,要求学生根据已观看的微课视频填写视频中出现的战争词汇即课文重点词汇,并结合微课视频中的简短故事写下summary,其次每组根据事先在网上搜寻的有关战争的新闻,制作PPT并在课中向大家讲解下相关的战争新闻词汇,具体讲解方式各异,时间为5分钟。课堂上在各组做完PPT后每组提问或教师提问。第二阶段为课文分析与巩固阶段,教师事先给出关于comparison and contrast 的微课视频,并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每组运用视频资料写出一篇运用了comparison and contrast 的作文,课堂研讨部分首先要求学生进行PPT呈述,然后小组讨论comparison and contrast技巧运用情况,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课文是如何运用技巧的。第三阶段为提升阶段,主题为providing evidence。教师课前提供相关微课视频及文档,并为课中辩论环节做好准备,课中研讨主要环节为辩论,先由教师根据视频和文档提问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然后要求在阐述我方论点时使用微课及文档中提到的技巧,之后教师总结与反思。

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束后,我们对10名学生进行了半结构性访谈,访谈提纲为:(1)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是否能自主完成课下在线素材的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哪方面对你的提高最大?最大的挑战又什么?(2)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能否做到不再沉默,真正参与到研讨当中来?为什么?

根据我们的访谈结果,一半学生坦言无法自主完成课下在线素材的学习,其原因有二,首先,和以往的课堂任务相比,该模式下学生要自主完成全部课下在线素材难度较大。其次,约四成的学生认为小组讨论发言可以让成绩较好的同学完成,课下的在线素材成绩好的同学学习了就行,无需他们操心。同时有近六成的同学表明非常想参与研讨教学,但觉得底子差,无法用英语表达丰富的汉语思维,其他同学表示能尽力做到开口,参与研讨,觉得这是非常有利于口语提升的方式。

根据访谈结果,我们及时进行了反思与总结。部分学生的自主能力未得到提升及参与度有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以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占主导地位,如果不改变评价体系将有可能使现行的教学改革停滞不前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二)第二轮行动方案、过程、结果与反思

针对第一轮行动研究的问题,我们反思总结并制定了第二轮行动方案。第二轮行动方案计划主要围绕第三单元展开,仍然按照第一轮方案中的三阶段进行,即:词汇、课文分析与巩固、提升阶段。在每阶段开始之前都会提供视频微课、文档、课前任务,课中进行有关研讨。但与第一轮方案不同的是:我们实施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每组组长对于组内任务具体实施到人,每组设立了组内成员互评及自评,组内成员需完成个人学习报告,组长完成小组学习报告,回顾自己或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或问题,需要老师提供的帮助,本单元课堂在哪方面收获最大,组员们在课前任务、合作学习、查阅资料、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得如何等。互评自评及学习报告将纳入期末平时成绩考核;形成性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口头问答、讨论、陈述、作业、辩论等课内外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

此外,本轮行动研究要解决的问题还包括如下:(1)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2)如何增强或维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因此在此轮方案中,课前任务设计增加了读书报告环节,课堂研讨形式更加多样如游戏方式、辩论赛等。

从录像、学习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1)形成性评价在本轮研究中已体现出其推动作用,如蔡同学提到“我认为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学到了一些关于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2)课堂研讨阶段的形式多样化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输出,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如李同学就提到:“课堂辩论赛让我们锻炼了口语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思维。”但李同学也提到“我们在制作的时候都有所参与,有所收获,只是在弄完我们本小组的任务后往往不会太重视其他组的展示成果,流水观花一般,没有太大收获”。

(三)第三轮行动方案、过程、结果与反思

在第二轮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第三轮行动研究。研究问题为:(1)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2)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本轮研究中我们主要围绕第五单元展开,之后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分为四个板块,共26题,第一板块(1-8题)为现状调查,第二板块(9-17题)调查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第三板块(18-22题)调查从学生角度看待研讨式对教师的要求,第四板块(23-26题)为视频技术要求,问卷为五级量表,选项1-5分别对应:极不符合、较不符合、较符合、极为符合、中立或不确定。我们的问卷结果见表格。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4S模式能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男女生在17题(目前的研讨式教学给你造成了负担,谈不上创新能力发展)、23题(微课视频很好,能让我反复观看,巩固知识点)、24题上(我非常愿意继续应用目前的微课视频形式)差距较大,男女选项比例最高分别为:B- 67.67%: C -36.84%(第17题);C-53.33%:B-44.74%(第23题);C- 60%:B-42.11% (第24题)其他均没显著差异。

五 总 结

基于翻转课堂的研讨式教学模式为有效推行研讨式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能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增强或维持学习动机及兴趣、加强合作学习。有利于实现教学改革的本土化和信息化。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的保证,完善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刻不容缓。当然,不可否认的是,4S模式并不能确保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或对每一位学生都产生积极效应,因此基于翻转课堂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及推广面还需得到进一步研究。

[1]Hopkins,D.A Teacher’s Guide to Classroom Research[M].Philadelphia:Open University Press,1985.

[2]崔艳辉,王轶.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16-121.

[3]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11):40-45.

[4]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11-13.

[5]薛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评价何以可能及如何可能[J].全球教育展望,2003,(11):38-411.

(责任编校:呙艳妮)

G642

A

1673-2219(2017)04-0117-04

2017-01-13

2015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研讨式教学模式有效性的行动研究”(项目编号15WLH23);2016年度湖南农业大学教改项目“微课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陈灿(1982-),女,湖南湘潭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二语习得与语用学。

猜你喜欢

研讨微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