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生管理中偶发事件处理的几点探讨

2017-05-22原杰

赢未来 2017年2期
关键词:偶发事件教室情绪

摘要:“偶发事件”,即预想之外、偶然发生的事件。教师想要提高处理偶发事件能力,应注意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对偶发事件的起因及发展一定要善于做细致的调查了解;要尊重、信任学生;仔细研究学生特点,把事件向好的方面引导、转化。

关键词:偶发事件处理控制情感细致调查尊重信任转化

学生中的偶发事件,有发生在学校外也有发生在校内的,还有的发生在课堂上。如上课时有学生突然捣乱,影响教学秩序;有学生突然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故意为难老师;还有不服老师的批评,顶撞老师等。出现这些事件,如何稳妥的解决,关键在教师,尤其是班主任。

怎样处理学生中的偶发事件,即班主任在提高自己处理偶发事件能力上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呢?

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偶发事件事前和事后,作为教师,首要先要控制住的就是自己的感情,约束自己“即时反应”的言行。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在当事人情绪波动大、头脑发热的情况下发生的,往往不计后果。对此,教师也很容易出现情绪异常,这是很正常的,但要是不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不抑制住不良的情绪激动,不约束自己的言行,立即去批评、训斥、辱骂甚至动手体罚,不仅不能制止偶发事件、还会造成师生的对立,给事件的顺利解决带来不良影响。

比如:第一堂课铃声响过15分钟之后,有位从不迟到的学生喘着气走进教室。此学生从未迟到。而昨天这个班有两名学生迟到,校领导公开批评了这个班,班主任觉得丢了面子,于是便问今天迟到的学生:“你怎么迟到了?”学生低头回到:“我……吃饭晚了。”班主任说:“你吃饭碗(晚)了,没吃碟子啊?!”学生反问老师:“老师你吃碟子吗?”班主任火了:“你怎么和老师说话?我没你这样的学生,你给我走!”这位学生白眼一翻:“走就走!”说完就跑出教室了。老师见学生真的走了,又加了句:“走了,就永远别回来!”学生听了,头也没回,直接跑出校门。……后来,学生三四天没到校,到处闲逛。他不敢告诉家长,担心挨打。直到第七天家长才知道这件事,家长领学生找到班主任代孩子向班主任道歉,可这位学生说什么也不想再留在这个班。……

以前没迟到过的学生偶然迟到,对学生来说,是偶发事件。但班主任没能处理好,主要问题在于他一开始就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情绪与对人、对事的认识有关。对某人、某事的认识好情绪则好,认识不好则情绪差。一般情况下,人们多以认识好恶论情绪。这位班主任在这次偶发事件中倒不是以好恶论情绪,而是对从不迟到学生的偶然迟到来情绪。她批评学生迟到是正确的,但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情绪与心境有关。人心境不好,对自己认识好的人或事也会显得情绪低落,甚或出现异常心态。这位班主任对这位从不迟到的学生,按理说应该予以谅解,但却出口讥讽,甚至撵出课堂,主要源于头一天校长对本班全校点名批评所带来的情绪低落而致。可见,加强自己的良好心理素质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面对偶发事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对偶发事件的起因及发展要善于做细致的调查了解

世界上没有无因之果。学生中的偶发事件的出现总是有原因的,而且有的又比较复杂。班主任如果不做调查了解,不搞清其原因所在及事件发展的过程,就无从正确、妥善的处理,并且常常会出于武断而把事情弄糟,给事件的正确、迅速解决带来麻烦,甚至影响班主任的形象,影响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一位好班主任,面对偶发事件时第一时间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激动、发火;第二步要使学生冷静下来,不急于评价是非,不批评,不训斥;第三步是认真调查了解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决定、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把事件解决好。

上面谈到的那位好学生偶然迟到的例子,那位好学生在听了老师“你怎么和老师说话?我没你这样的学生,你给我走!”、“走了,就永远别回来“之后,之所以头也不回地跑出教室,并且说什么也不想留在这个班,根本原因在于:这位班主任面对这位好学生偶然遲到事件不做任何调查了解而武断行事。岂不知,学生之所以上学迟到,是因为他在上学路上护送一位跌伤的老奶奶回家;他非常清楚迟到是不对的,所以气喘吁吁的跑到学校……。又与这位班主任不做任何调查了解,出口就是训斥并撵学生出教室所以带来了这位学生说什么也不想留在这个班的结果。由于没处理好,不但直接影响了此事的妥善处理,而且影响了老师的自身形象,为以后的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影响。面对这种后果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严格解剖自己,向事件中的学生、向全班学生深刻检讨自己。不这样做,则不会从根本上取得学生的谅解。而与其这样做,又不如在面对偶发事件时去做认真的调查了解。

要给予学生尊重、信任

许多偶发事件往往发生在差生身上,一般差生在面对错误产生的后果时都会有几分自责,而且他们渴望有人理解、谅解,能够给他们机会改正。这是自尊心使然。人的自尊心具有有双重性,受到尊重、保护时,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让自己进步;受损伤时,在一种逆反心理支配下,会让自己的行为向教育者要求的相反方向发展。即使是好学生,由不成熟的青春期,自尊心表现也是这样。所以,面对偶发事件,好的班主任,在调查了解之后,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运用其特点,采取妥善的方式方法,圆满妥善的解决偶发事件。

一个我处理过的实例:语文老师由于要参加市里的教研活动,给我留言,让我们班的三个学生放学前到我那儿把放假期间要求背诵的一篇课文背完后回去。按照语文老师的托付,下午自习课的时候,我把他们几个留在教室背诵课文,其中有两个同学大约半节课后就背完了,王xx同学一个人留在教室继续背书,在我那儿结结巴巴的背了两段,然后就说什么也不肯背了,态度还很强硬。“你今天打算什么时候回家?”他一言不发,看来是准备死扛到底了。这样僵着可不行,我想了一下问他“你喜欢言而无信的人吗?”可能没料到我会问这个问题,他愣了一下,然后摇摇头,“我也是的,那你帮我想想,我答应了语文老师的事,我明天怎么跟他说呢?”我问。“明天早上我会全篇熟练背好的,不会让你失信于语文老师的。”“既然你这么说,好,我相信你,你现在回教室拿书包回家吧。”第二天一上学,他就自觉的拿着书把整篇课文熟练地背给了我听。

研究学生特点,引导事件向好的方面转化

偶发事件大多都是坏事,引导好了也有可能让坏事变好事。比如上面的例子,用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引导学生,不能以“坚持原则”、“决不妥协”的姿态把学生逼到绝路。学生的成长必然伴随着错误,要用接受的心态待学生,给学生改错的机会,过激的做法只会激化矛盾。雨果曾说:“世界上没有比宽容更大的海洋。”的确,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如果你宽容了你的学生,对于他改正问题、纠正缺点、克服毛病,恐怕会胜过十次的批评、指责,宽容比批评、指责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也更容易让学生改正错误。由于我的信任和宽容,王xx同学在接下来的整一个学期中再也没出现作业不完成的情况。如果教师在矛盾发生后,急于解决,一味强硬,甚至找家长。而此时的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很敏感、脆弱,如果再找家长和学校去刺激他,很容易产生更坏的结果,这不是我们最终想要看到的。

引导偶发事件向好的方向转化,能够体现教育者所具有的较高的教育艺术。研究、运用偶发事件人——学生的特长,因势利导,是实现向好的方面转化的关键所在。这种教育艺术的获得,要靠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纯熟、丰富的教育理论,并学会灵活运用,还需要长期的教育实践锻炼。所以只要肯下功夫功夫,人人都可以成为优秀的教育管理者。

参考文献:

[1]史爱华,班主任技能的理论与实践,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

[2]陈宇,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原杰 (1981-) 女 (汉族) 江苏昆山人,学士学位, 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语言教学

猜你喜欢

偶发事件教室情绪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精彩,在“意外”中绽放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及思考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