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7-05-22王进

赢未来 2017年2期
关键词:培养信息技术能力

王进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中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获取、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将来适应信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信息教学实际,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

为了更进一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的设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心智发展和情感需求。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下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我们常说,学生学习成绩好固然是值得肯定的,但懂得自学、善于自学的学生才是最了不起的,因为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把自学引入课堂教学,并努力把它作为全部教学活动的教学环节,这样,学生就会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的探求者,教师也会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向激励学生思考的推动者,这对学生的学习的益是远远大于弊的。

例如,在学习word板报制作这一内容时,我便把学生分成小组,选出负责人,然后负责人负责全组事宜,鼓励每个组员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自己动手查阅有关资料,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和内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负责学生技术上的指导……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负责采集图片,有的负责文字编辑,有的负责材料筛选、布局……学生们群策群力,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当学生们风格迥异的作品展示出来的时候,他们都非常兴奋,因为这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方面收获了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环节。因为学习信息技术,学生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能力是最基本的,初中学生应具有这一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相应的氛围和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所需要的材料,以练就他们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的技能。例如遇到教师节或母亲节,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图文并茂的贺卡,向老师或母亲表示祝福。而这期间,学生就要在网上搜寻、查阅这方面的材料;另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上来查阅一些热点讨论的话题,以锻炼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筛选、接受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受到了信息素质的教育,也能在学习过程中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动力也就大大增强了。这样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一定能把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学好。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是集知识与技能一体的课程,它既要求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因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并将之作为学习的手段。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能力。说白了,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动手性、實践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邮件发送还是网页浏览,都需要借助实际动手来完成。在一些计算机的实际应用领域中,都需要使用键盘、鼠标等计算机设备来操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大而言之,社会和民族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发展;小而言之,学生创新能力缺乏,就会死气沉沉,没有进步的动力。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实用技术的技能,更应该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手段,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渠道之一。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常常把一些新颖前卫的东西传达给学生,一方面,让学生觉得新颖有趣,另一方面就是在无形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每逢年度信息知识和机器人制作大赛,我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的学生总觉得自己不行,其实在参与的过程中,你就获得了很多,或信息技术知识,或一些心得和敢于表现自己的勇气……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和发现自我而创造学习的机会。例如在信息技术课中,教师把要讲授的资料装入教师主机上,让学生通过网络来向老师提出问题,有的学生针对某些信息知识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传输功能和学生相互讨论。针对一些难点,学生或者请教老师,或者在网络上查询,这样学生对所理解和学到的知识加以整理和延伸,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自己提升计算机的运用能力,而且来自老师和网上的资源大大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了绿灯。

五、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基于此,学习效果也会迥然不同。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进行一刀切的话,就会使差异越来越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反而会收到促进他们在信息技术课上的个性发展和积极创新的良好效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划分出不同的层次,例如在学习幻灯片的制作时,教师就要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向较高层次的学生提出要熟练掌握利用“应用设计模板”更改幻灯片背景,以及会根据幻灯片主题的需要自行设置幻灯片的背景;中等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利用“应用设计模板”更改幻灯片背景和设置幻灯片背景的颜色、过渡和纹理等特殊填充效果;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利用“应用设计模板”更改幻灯片背景和设置幻灯片背景的颜色……教学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可以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新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初中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想象力十分丰富,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快。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初中学生特点,从教学的点点滴滴做起,努力寻找培养学生能力的着落点,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从而提高他们信息技术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朝文.教育技术学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1]李雅琴.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与创新人才的培养[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 年度会员论文集[C],2004.

猜你喜欢

培养信息技术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