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建刍议

2017-05-21文超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

文超

摘要:微时代促进了公众话语权的公开化和开放化。人人都是微民,这无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主导地位。面对这一挑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抓住微时代的契机,趋利避害,主动探索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构建。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教育话语权;大学生

一、微时代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概念界定

话语权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工具,是指一种信息传播主体的潜在的现实影响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是达成社会公民利益与政治利益的最佳结合点,是国家稳定、社会安全的软实力保障,是在以微时代为背景的复杂话语环境下,必须明确坚持的主导思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指某一教育主体对大学生进行的教育引导和意识形态的驾驭。随着微博、微信以及各种微媒体的迅速兴起,瞬时打通了信息传播的“毛细血管”。在全新的微时代,无人不微、无时不微、“无微不至”。因此,微时代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有别于以往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话语传达模式。

二、微时代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引控能力下降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单项的教育者的输出和学生的输入,这种教育模式捍卫了话语的权威性和主导性。微时代信息传播所具有的即时性和共享性使大学生可以获取到形式多样的信息内容,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会使一些落后的、非主流的意识形态侵入学生的头脑中。对于一些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大学生会深受错误意识形态的影响,盲目的追求金钱至上,而不顾个人对社会集体的付出和奉献。因此,如何及时的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效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的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这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亟需解决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只有正确的认识微媒介的作用,充分挖掘微媒介的特点,善用微媒介的优势,才能有效的解决它所带来的问题。

(二)微时代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在微时代,微媒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时间自由、空间自由的便捷化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改变了以往教育者获取信息的优势地位。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微媒介具有的潜在的传播价值,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接受新理念,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以便加大其话语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为了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摒弃陈旧、落伍的教育形式,思想政治工作应该理性的、客观的、深入到微博、微信中,主动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

三、微时代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构建路径

(一)话语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微化表达

在微传播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话语虽然在形式上做了不同程度的创新探索,但其内容的宏观性和抽象性很难与受众产生共鸣和互动。为了能更好的潜移默化的传递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首先,我们需要对抽象、宏大的主题进行具象化、通俗化、生活化,缩短思政理论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只有根植于草根的话语体系才能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学生的头脑。其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由传统的一元独白向多元对话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师单向主导的话语表达方式,建立师生双方平等互动交流的关系。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方式,在话题讨论、生活化谈心等对话的过程中,深切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空间和认知框架当中。

(二)培养微媒介“意见领袖”,扩大话语影响力

微时代为信息的分享提供了更宽阔的平台,信息的传播更加的自主和便捷,话语权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这导致了话语权滥用现象的产生。“意见领袖”最早由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提出,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意见、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者群体中也存在意见领袖,意见领袖与受教育者之间是平等关系,是受教育熟悉了解和信赖的个人,他们的观点和意见更具有关注度和说服力。微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着力培养学生当中的意见领袖,利用受教育者对意见领袖的信任度和学生的关注度,传播思想政治话语,提升话语权的引控力。此外,教育者要加强与意见领袖的沟通,提高“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行使的针对性。

(三)建立长效的微平台运营机制

为了扭转在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缺失的局面,很多高校开通了校园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但其實际的运营情况并不尽人意。首先,校园微平台呈现出应对突发事件不及时的问题。其次,高校平台所投放的信息内容泛化,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框架把握不够精确。因此,要使高校微平台得以长效、充分的利用,需要具备相关的运营能力,包括日常内容发布、策划相关活动、了解有效粉丝需求等。高校微平台的运作应该根据大学生的社交行为、阅读行为以及作息习惯,为其推荐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及个性化的信息,建立连接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服务,从而使话语传播有的放矢,而又“无为而治”。

参考文献:

[1]高徳毅.微时代危应对:高校舆情引导的变革之道[J].思想教育研究,2013.

[2]崔凤玲.面对“微语言”我们该有的态度[J].新闻传播,2012.

[3]王东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微”转向及其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4.

[4]周炯.论微时代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

猜你喜欢

微时代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微美学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