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东盟的因素及应对之策

2017-05-18岚,王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进口贸易

陈 岚,王 琼

(1.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龙岩364012;2.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300)

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东盟的因素及应对之策

陈 岚1,王 琼2

(1.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龙岩364012;2.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300)

随着CAFTA的全面启动,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更加紧密,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然而,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长期处于逆差,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东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加强与东盟国家农业深层次的合作、完善农产品出口结构、改善中国对东盟的物流基础设施、协调各国贸易管理制度等对策来促进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有一定意义。

中国;东盟;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

2002年中国和东盟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双方的农产品贸易具有重要的推动力量,该协议规定从2004年起将海关税则前八章的500多种产品关税降为零,其中主要涉及农产品。从2003年开始,中国农产品出口东盟市场保持稳定增长,2010年CAFTA的全面启动使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12年出口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达101亿美元。但是与此同时,中国从东盟进口农产品增长的速度更快,造成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长期处于逆差,2012年中国从东盟进口农产品达161.4亿美元,逆差额达60.4亿美元。因此,探讨中国农产品出口东盟的影响因素,对缩小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促进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中国农产品出口东盟概况

(一)出口增长速度快

自2010年1月1日CAFTA全面启动开始,双方的90%产品实现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也稳步增长,2009年至2015年年均增长达34%,其中增长速度较快的是老挝(80%)、泰国(69%)、缅甸(66%)、越南(53%)、柬埔寨(51%),高于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年均增长水平,增长速度最低的是文莱,年均增长也达到11%。①可见,在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的环境下,东盟作为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对中国农产品需求能够逆势而上,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二)出口市场集中在少数国家

中国出口东盟农产品市场集中度很高,以2015年为例,东盟国家中进口中国农产品超过亿美元的国家分别为泰国、越南、马来、印尼和菲律宾,占东盟总进口额的90.64%,其中仅泰国、越南两个国家就占东盟农产品总进口额的50%。而就东盟农产品贸易伙伴而言,中国仅为东盟农产品进口的第四大贸易伙伴,2012年仅占东盟农产品总进口额的8.5%,因此,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贸易还有巨大空间和潜力。

(三)出口农产品集中在初级产品类

根据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HS制度)对农产品的分类,分为四大类24章小类,从历年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额看,种类丰富,主要集中在第一类“活动物、动物产品”、第二类“植物产品”和第四类“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制品”。第三类“动、植物油、脂、蜡;精制食用油脂”农产品出口额相对较少。从24章小类看,东盟各国从中国进口农产品种类也具有一定相似性,以2014年为例(见表1)中国农产品对东盟五国出口24章小类看,出口金额排在前三位都有第8章“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等水果的果皮”,除菲律宾外,其他四国都有第7章“食用蔬菜、根及块茎”。而且,表1反映排在东盟进口前三位的农产品基本上是初级产品,可见,中国出口东盟农产品加工制成品远少于农产品初级产品。

表1 2014年中国农产品对东盟五国出口额排名前三位产品种类

资料来源:根据海关总署网站数据整理获得

二、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东盟的因素

(一)东盟市场空间

据统计,东盟是世界农产品进口市场的第五大经济体,而且随着东盟各国削减贸易关税,降低劳动力、服务、资本流动成本等方式加强经济联系,预期至2030年东盟的经济总值将翻一倍,市场潜力巨大。从东盟的产业结构层次上看,东盟十国家产业结构所处的层次不同,因此,东盟和中国的产业间贸易还有很大空间。目前中国对东盟出口以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为主。其中,新加坡、文莱两国的人均GDP高于中国,尤其是新加坡国内市场大部分农产品都来源于进口,从中国出口东盟农产品人均金额看,新加坡排名第一(如表2),2015年达到人均167.99美元,市场前景广阔。马来西亚、泰国是东盟中与中国农产品技术水平最为接近的国家,农产品是其重要的出口产品,虽然在世界市场上,三国的农产品具有竞争性,但在东盟市场内部三国间都有不同的优势产品,有一定互补性。而其余国家与中国农产品生产、加工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国农产品优势明显,但由于经济规模有限,人均GDP较低,对农产品进口需求量有限。

表2 东盟各国2015年农产品进口人均情况

数据来源:由UNCOMTRADE数据整理获得

(二)农产品市场竞争环境

对中国而言,东盟农产品市场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手,首先是来自国际农场品强国的竞争。东盟农产品进口贸易国排在前三位的是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强。以美国、澳大利亚为例,2003年至2013年10年间,美国对东盟6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农产品出口增长了3.8倍,2013年就达到102亿美元。澳大利亚为推动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也与东盟签订《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2010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此外,在东盟市场中国农产品还面对来自巴西、印度、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的竞争。除了东盟外部国家,东盟中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也是东盟其他国家农产品的重要来源地。

(三)农产品价格

在2010年全面启动CAFTA前,中国对东盟出口农产品价格构成中有很大部分是关税,当关税降为零后,简单而言,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农产品成本、费用和利润四部分构成。首先在农产品成本方面,主要与农产品生产技术相关,也是决定农产品价格的关键因素。其中东盟的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在农产品价格上逐渐丧失竞争力,而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产技术,农产品价格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在这些东盟国家市场中优势不明显。其次是费用。农产品出口费用以物流成本占最大比重。虽然中国与东盟国家地域临近,但由于大多数农产品如生鲜水果、蔬菜易腐,需要空运,即使可以使用海运和铁运的保质期较长的农产品制成品,对运输条件要求较高。而目前中国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还稍显落后,较低的物流效率增加了农产品流通成本,进而影响农产品的出口价格。尤其是中国的冷链物流设施的严重不足,大大降低了中国对东盟农产品的运输效率,运输时间延长,散储、混储、露天堆放等现象突出,易产生腐败变质风险。[1]此外,东盟各国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中国难以与东盟建立互通的物流信息网络,也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物流效率。

(四)非关税壁垒

由于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税水平基本降为零,关税已不再是制约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贸易壁垒,相比而言,非关税壁垒才是影响中国对东盟出口农产品的主要障碍,据测算,东盟国家对按HS分的21大类商品的非关税壁垒强度指数,第一类“活动物、动物产品”、第二类“植物产品”和第四类“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制品”属于非关税壁垒强度较高的类别。[1]非关税壁垒的种类有很多,既有直接从数量或金额限制进口的进口配额制和进口许可证制,也有形式多样的技术性贸易限制如复杂的通关程序等。例如,印度尼西亚存在“灰色清关”问题。自2016年2月17日起,103种进口植物源性食品农产品必须来自通过印尼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的国家,未通过体系认证国家的食品农产品需随附经印尼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泰国对进口木薯、红葱、柑橙农产品加强管理,进口时须提供产品的卫生许可证、产地证和产品标准认证等文件,并要保证产品保存在与其他货品分开的仓库,并将进口、保管、出口地、销售和转让、剩余库存等资料每月定期报告;2015年起,马来西亚正式对部分进口农产品实施更加严格的植物检疫要求。非关税壁垒造成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承担了更高的非关税成本,甚至高于CAFTA成立前的关税成本。

三、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东盟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与东盟国家农业深层次的合作

东盟国家除新加坡、文莱以外,其他国家的农业占GDP的比重较高,柬埔寨、缅甸和老挝三国的农业占比甚至超过25%。①而中国的农业在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关系到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等重大问题。多项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存在着显著的产业内贸易和贸易结构不均衡性,这也导致东盟各国采取多种多样的非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农业和农民利益。然而,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上参差不齐,在农业科研、实用技术上各有所长,因此,基于各自农业技术的比较优势,中国和东盟能够发展农业深层次的合作,这也成为消除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突破口,进而促进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

(二)完善农产品出口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如上所述,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集中在初级产品类,产品结构较单一。因此,在保持原有的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基础上,需要不断完善农产品出口结构。根据东盟十国的农产品市场需求特点,新加坡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性高,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自身农产品技术水平较高,这些国家农产品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一方面要发展互补性农产品的出口,丰富可出口农产品的种类;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而其余东盟国家如老挝、缅甸等以巩固和开发市场为主,重点出口满足其消费能力的农产品。

(三)改善中国对东盟的物流基础设施,建立跨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

中国出口到东盟的农产品如生鲜水果、蔬菜对物流基础设施尤其是冷链物流技术要求较高。根据中国现有的物流水平,必须加大对冷藏汽车、冷藏火车、保鲜库、冷藏库等专用运输和仓储工具的投入,加快对现有仓储设施的改造,提高农产品的保鲜能力,降低在运输和仓储环节的损耗。[2]尽管中国东南沿海省份的物流信息网络已初步形成,中西部地区也在逐步建设之中,但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平台还未建成,要与东盟各国建立统一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难度更大,因此,首先要先完善国内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其次,先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水平相近的东盟国家对接,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再逐步向其他东盟国家推广。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中国农产品更加保质保量、高效地运送至东盟国家市场。

(四)协调各国贸易管理制度,简化通关和检疫程序

东盟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有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显著,以印尼为例,2008年至2013年12月,印尼针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达10项,是金融危机后实施歧视性贸易保护措施最多的国家之一。[3]随着CAFTA的深化发展,非关税壁垒将成为贸易保护措施的主要形式,尤其体现在通关程序和产品认证管理体制上。因此,需要注重各国非关税壁垒信息的交流和研究,以便农产品出口企业及时了解和更新中国与东盟各国的通关制度和技术标准。同时,中国与东盟各国应完善贸易管理制度,特别是在海关监管和检验检疫程序中建立统一的标准,促使双方农产品贸易更加高效和便捷。[4]

注释:

① 此数据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数据统计获得。

[1] 林 洁.中国对东盟农产物流优化研究[J].世界农业,2016(7):212-216.

[2] 魏格坤.中国:东盟非关税壁垒强度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兼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自由化路径选择[J].东南亚纵横,2015(10):71-75.

[3] 王小梅.金融危机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农业出口的影响[J].经济问题探索,2016(1):140-148.

[4] 孙 林,倪卡卡.东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国际比较——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4):139-147.

[责任编辑 范 藻]

Countermeasures to Negative Factor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s to ASEAN

CHEN Lan1, WANG Qiong2

(1.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Longyan College, Fujian Longyan 364012; 2. 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jian Fuzhou 350300, China)

With the full start of CAFTA, China and ASEAN economic cooperates more closely. ASEAN has become China’s third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However, China’s agricultural trade with ASEAN has long been in deficit and has been expanding. Therefor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exports to ASEA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China’s ASEAN Agricultural export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deepening cooperation with ASEAN countries’ agriculture, improving the exporting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mproving China’s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with ASEAN and coordinating national trade management system.

China; ASEAN;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s; influence; factors

2017-01-27

陈 岚(1982—),女,福建龙岩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研究。

F752

A

1674-5248(2017)03-0114-04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进口贸易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贸易统计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