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最强大脑》看科普综艺节目的本土化

2017-05-18宋飞

戏剧之家 2017年8期
关键词:最强大脑本土化

宋飞

【摘 要】综艺节目《最强大脑》是江苏卫视从德国(原版《Super Brain》)引进的国内首档典型科普真人秀综艺节目,栏目制作组在参照其制作理念和方式的同时,融入了一些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和受众需要的元素,从而实现了节目的本土化发展,获得了超高的收视率和良好的口碑。本文对德国原版和中国版《最强大脑》之间的差异进行了详细分析,着重论述了中国版《最强大脑》的改进之处,希望能够为我国科普综艺节目的本土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普综艺节目;《最强大脑》;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123-01

在后娱乐化时代,江苏卫视科普综艺节目《最强大脑》第一季CSM48城市收视率为2.74%,收视份额为10.24%,排名周五檔所有节目第一;接下来的第二季和第三季也不甘示弱,依然稳居周五档前五;正在播出的第四季虽还没有收官,但就目前收视率来看,依旧取得了口碑和收视双丰收的佳绩。甚至,中国版的《最强大脑》引起了海外电视台的热播,这足够证明我国科普综艺节目《最强大脑》的成功所在,也表明了我国科普节目是可以实现质的飞跃的。究其原因,这和节目组采取的“本土化”改造策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我国科普综艺节目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节目人员构成方面的本土化发展

在节目人员构成方面,《最强大脑》在延续《Super Brain》主持人设定风格的基础上,丰富了节目人员构成,并增设了科学评审。一方面,德国原版《Super Brain》栏目主持人是一位中年男子,给人一种成熟稳重的感觉;中国版的《最强大脑》同样选择了中年主持人蒋建昌,其丰富的阅历和儒雅的风度非常符合该节目气质,他在主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睿智、深度和激情,更是得到了受众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最强大脑》增设了由科学判官、科学助教、固定观察员和X观察员共同组成的科学评审团。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坤琳(Dr.魏)是该节目的唯一一个科学评审,他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选手的相关技能和所涉及的科学知识进行详细解释,拥有决定选手能否晋级的权利。这符合我国“严谨”的传统习惯,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或是权威的人物对某一件事情进行判定。科学助教和观察员则辅助科学判官工作的进行,这一类节目人员的增设完全是为了满足我国的受众心理以及综艺节目特征,即明星效应。无论是周杰伦、金秀贤等娱乐热点人物,还是李彦宏、刘强东等成功人士,其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形成一种明星效应,并借助“粉丝”力量提高节目收视率,这一点非常符合当代我国综艺节目发展特征,是综艺节目本土化改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由此可见,在节目人员选定方面,科普综艺节目要走本土化发展路线,这直接关系到节目收视率高低。

二、节目赛制方面的本土化发展

德国版的《Super Brain》在选手晋级之后,会开通观众报名渠道,允许观众对已经晋级的选手进行挑战。中国版《最强大脑》延续了这一做法,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升级为中外脑力PK赛,将中国选手与国外选手组成两支不同的队伍进行脑力对抗,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引发了受众的好奇心,激发了受众兴趣。这一环节无疑是促使节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确保节目的公平性、科学性,节目组可谓是煞费苦心,一方面以抛硬币的形式决定中外选手的先后出场顺序,最终评定原则为用时最短、正确率最高者获胜;另一方面,采用选手国评审屏蔽原则,每一场都会邀请一位中立国的权威专家担任评审,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评判结果的公正性。

三、节目环节设定方面的本土化发展

单从节目环节设定方面来看,《Super Brain》注重选手特殊技能的展现,所以其也享有“怪人秀”的称号,眼花缭乱的特殊技能虽然吸引了不少受众,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符合科普综艺节目的的定位,更是无法引发中国受众的观看兴趣,鉴于此,中国版的《最强大脑》组成了一直强有力的幕后专家制作团队,在节目环节的设定方面进行大胆的本土化改造。一方面,为了拉近与中国观众的距离,节目组专门设置了我国观众比较熟悉的挑战项目,如辨识川剧脸谱、皮影戏部件观察等,并将综艺节目的呈现方式巧妙地插入到节目过程中。另一方面,栏目不惜重金打造极具本土化特征的舞台道具,如3D版的《清明上河图》等,强大的具有我国特色的道具组合将选手的脑部活动以一种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不仅符合我国科普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更是大大提高了节目的观赏性和吸引力,为其他科普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四、结语

《最强大脑》的本土化改造无疑为当代科普综艺节目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借鉴。作为一档后娱乐时代的科普综艺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之所以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超高的收视率,是因为其懂得将“拿来主义”演变为“借鉴主义”,能够将本土化元素加入节目中,这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纪楠.“后娱乐”时代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以江苏卫视《最强大脑》为例[J].青年记者,2014,(8):80.

[2]何映宇.寻找全球最强大脑 [N].新民周刊,2014-04-07.

猜你喜欢

最强大脑本土化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论法律赋能诊所教育的本土化
“最强大脑”哪家强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