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素养是塑造学生素质的关键

2017-05-18康菲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8期
关键词:人格中学生道德

康菲

提到师生关系,教育界通常将学生作为关注点,而对教师的关注和研究相对较少。在学生精神、品质、道德、人格塑造方面,教师应该担负怎样的责任、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对此的研究和关注似乎更少。但面对中学生虐待同学、将尖刀扎向父母、放弃生命高楼一跃等的灰色报道,我们不得不思考:现代中学生怎么了?虽然有极端行为的中学生形成人格障碍的原因很复杂,但是教师也应该为此反思。因为教师道德水准、人格素养、灵魂指引层面的低水平,甚至是错误的表达,所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持续学生的一生。因此,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灿烂的世界,就必须给他们纯净的灵魂,必须培育他们真善美的品性,为他们塑造高尚道德必备的精神殿堂,而要做到这一切,教师是河水的源头,是学生的明灯,是能为学生带来健康人生的关键点。

一、教师素养短板对学生素质塑造的负面影响

1.缺乏对教师职业特殊性的深刻认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古往今来,师者都是道德品质处在巅峰的人才可以担任,都是德行灵魂纯洁的人才能胜任。如今,对教师知识技能的要求更高了,但对于教师本身具有人文品质塑形的功能却弱化了。教师虽然是一个职业,但却是一个特殊职业,是一个塑造灵魂和培养品质、影响学子、指导学子、培育学子的特殊岗位。而个别教师缺乏对教师应该具有何种层次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的了解,将教师混同于普通职业,难以给予学生人生的指引和人格的熏陶。

2.缺乏师生换位思考,错把短板当个性

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天地君亲师”并列,意味着师如同父母。因此,教师不但要注重授业解惑的本职工作,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打造真善美的精神殿堂的核心工作。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关心、指导和培育。而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托感、追随愿望,效仿标杆,努力使自己具有像教师那样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行,教师就必须在道德层面塑造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用“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我完善,给予学生精神之钙、品质之花、灵魂营养。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这些并努力践行之,才会检点自己的言行,自觉约束自己的内心,在个性面前多划几条红线。

3.缺乏对学生软实力塑造的多样性

教师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和技能,这很重要,但是教育学生怎么做人、怎样做一个合格公民、怎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怎样拥有人格魅力要更为重要。教师必须在道德修养的自我提升上下更大的功夫,在修身养性、完善品格、增添人格魅力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学生软实力的塑造上想更多的办法。实际上,教师在学生软实力的塑造上却是一个短板,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却是不争的事实。

二、教师素养对学生素质塑造的关键性作用

之所以说教师的素养决定学生的未来,是决定学生拥有美好明天的关键所在,是因为教师在对学生精神、道德、品质、人格塑造方面有多重的联系和影响。中学生处在能分辨是非善恶的人生成长关键期,而教师的素养、爱好兴趣、真善美的鉴别标准都会在学生成长中起塑形的关键作用。

1.教师素养为中学生人格塑造指明方向

教师的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对中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毋庸置疑。一方面,中学生处在心智和生理双重的成长关键期,可塑性加强。教师的道德水准与学生感受认知发生多层面交际,其人格趋向会促成学生人格的加速形成。另一方面,教师道德素养通过思维、言行、智慧、精神灌注给学生,形成教师具有的精神品质和处事风格。而能否达到这样的期望,教师的道德素养带给学生的吸引力、指导力至关重要。

2.教师素养为中学生情感塑造提供营养

教师的道德素养中折射出的公平正义、仁爱亲和、理性和美等情感,与学生情感的单一性很容易发生共鸣和联系,学生从中感受到关爱、温暖和尊重,就会自觉向这种美好情感靠拢,吸纳其中折射的营养元素为己所用,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情感框架和精神品质。

3.教师素养为中学生道德鉴别供给模板

中学生喜欢探索、创新和尝试。教师高标准的道德素养是一种合规、正确、严谨、规范的道德标准。中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极容易与这些规则发生联系,并且自觉不自觉地用教师的道德规范作为鉴别和取舍标准,从而形成自己的依据。这种规范标准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

4.教师素养为中学生灵魂升华注入光亮

教师道德素养的示范性给学生的修身注入光亮。学生从教师的示范中,剔去灵魂中暗色的部分,朝着光明的方向前行,朝着独立人格和追求自由人生的方向迈进。而教师道德素养給予学生的是人生的激励、希望和梦想。

三、教师素养提升的策略

教师的素养虽然可以依靠个人的学识修为逐渐完善,但更需要管理者的多方面培养提升。作为教师管理者,做好这项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1.在培育教师人格魅力和吸引力上下功夫

采取“大圈对小圈”的吸引模式,教师人格魅力成为发出吸引力的大圈,而学生成为众多小圈。学生从对教师道德素养的追随和模仿中逐渐产生个人的小圈吸引力,培育个人的人格魅力。教师管理者在激发大圈磁力时,要善于发现教师的人格优势特征,鼓励教师拓展自己的个性和魅力,为教师提供各种交流、展示平台,并为学生个人出彩创造条件,真正实现双向互动、互相激励、共同提升道德素养的良性循环。

2.在培养教师道德素养的传递性上想办法

抓牢教师在道德素养培育中的主导地位,把握好教师传递真善美道德素养的各种抓手。从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习惯等方面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教师传递道德素养上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在使其自愿接受的路径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投其所好,促其发展,激发活力,促其接纳,抓住主流,矫枉过正,从而让学生在自我修养积累和培育中形成自觉接受、自我修正、自我健康发展的良性效应。

3.在培养教师道德约规的标准上做文章

高素质教师个体就是示范,就是准则标杆,就是学生做人、处事的道德依据和精神支撑。教师管理者既要在学生追求自由、个性、创造方面放开手脚,又要在其言行举止上促其合乎社会的规矩标准。因此,要采用教师道德示范性的“大标准”矫正学生自我成长中的“小瑕疵”,通过教师道德素养蕴含的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固化学生举止规范的道德标准。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人格中学生道德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跟踪导练(五)(2)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道德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