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的宗教与文化

2017-05-13卢慧泽吴秀弟

青春岁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宗教文化

卢慧泽+吴秀弟

【摘要】宗教作为历史最久、分布最广、影响最深的人类社会现象,与人是紧密相连的。正如我国学者梁漱溟所言,人类文化都是以宗教为开端、且以宗教为中心的;人群秩序以及政治,都源于宗教;人的思想知识以及各种学术无不是源于宗教。俄罗斯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大国,拥有深厚的宗教传统,宗教发展贯穿了俄罗斯历史的发展。千年来的俄罗斯文化领域的发展无一不与俄罗斯的宗教紧密相连。本文将从俄罗斯宗教的产生及其对文化的深刻影响研究俄罗斯文化宗教性的历史根源。

【关键词】宗教;文化;俄罗斯文学

一、宗教在俄罗斯的产生和发展

1、宗教的产生

宗教是人类文明中最古老的现象之一,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它几乎伴随了人类的全部历史。宗教本身又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社会和文化事实,它既代表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又体现了人们的行为实践。宗教在逐步适应社会发展条件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尺度和修养水平。俄罗斯人一向被认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个民族。10世纪以前,俄罗斯人的主要宗教是本土多神教,直到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时才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俄罗斯的基督教化经历了数百年时间,其间基督教一度与多神教并存,而后相互融合,从此成为俄罗斯最主要的宗教。在现今俄罗斯流传最为广泛的宗教就是东正教。东正教对俄罗斯文化影响深远,其宗教思想已经渗透进日常生活,成为传统思想的组成部分。

2、宗教的发展

罗斯基督教化的过程是一个历经数百年历史的漫长过程,是与多神教在一些观念、仪式、日常生活等方面相互渗透、逐渐融和的过程。经过了千百年的潜移默化,基督教已逐渐从依附在多神教文化的表層而深入到人民的意识中。基督教的传入增强了基辅罗斯的统一,有助于提高大公的统治权威,同时促进了的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罗斯受洗之后,罗斯与拜占庭更加密切地联系起来,先进的拜占庭基督教文化源源不断地进入罗斯的同时,也带来了拜占庭的世俗文化,如文字、文学、绘画、建筑、音乐等等,使俄罗斯的宗教发展与其文化紧密相连。

二、宗教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1、文字产生和发展的宗教性

有声言语同劳动一样是思维形成的条件之一,是人们交际的主要工具。文字的产生比有声言语晚得多。由于社会的发展,有声言语不再满足人们不断增长和复杂的需要,这时文字便应运而生。

俄罗斯民族属于斯拉夫民族中的一员,斯拉夫人用文字来记录语言的历史很短,他们早期使用象形文字,斯拉夫文字的形成受到了希腊字符和拉丁字符的直接影响,基督教传教士Кирилл(826-869)和Мефодий(820-885)简化了希腊字母而创立了西里尔字母(Кириллица,也称“基里尔字母”或“塞瑞利克字母”),当时的西里尔字母无论是个数还是形状都和现在使用的西里尔字母有所不同,后经几次演变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西里尔字母。

俄罗斯的文字产生的最初目的是传播宗教,其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国家文字的交流也多通过宗教书籍传播。换言之,俄罗斯文化载体的产生与宗教密切相关。

2、文学产生的宗教性

古代俄罗斯文学是俄罗斯近现代文学的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耸立着18-20世纪俄罗斯民族艺术文化的宏伟大厦。古代俄罗斯文学在体裁、形式和内容方面表现出以下几个宗教特点:一,由于在古代俄罗斯时期保藏和抄写文献的是修道院的神职人员,因此大多数流传至今的文学作品都带有宗教性质。二,古代俄罗斯社会没有所谓作者的著作权,文学作品基本没有作者的姓名,只有极少数的手抄稿中出现过“罪孽深重的马特维”或“卑微的格奥尔基”等字样,这与宗教传统对个人所持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三,纪实性是古代俄罗斯文献的一个重要特点,它直接反应了当时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价值观念: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被看成在神灵的旨意下、受神灵支配进行的,这些明显有宗教思想。四,由于古代俄罗斯尚未使用印刷技术,文献皆以由修士抄写的手抄本形式流传,在抄写过程中修士们会加入一些个人对文本的理解,形成多种具有宗教语言色彩的版本。五,古代俄罗斯文学尚未形成当代意义上的文学体裁,有的只是创作时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原则,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圣经》文本;对《圣经》文本的阐释和有关宗教节日的文学;讲述宗教圣徒、苦行僧等人的言行的使徒行传。六,古代俄罗斯认为世界分为显现的外在世界和高级的精神世界,种种反应上天旨意的象征和符号皆隐藏在大自然、历史事件和个人中,因此,作家创造时大都遵循《圣经》传统,表现人类社会中善与恶的较量。这六点论述说明俄罗斯最早的原创文学作品是在俄罗斯接受基督教的影响下产生的。

3、谚语俗语中的宗教性

俄罗斯是一个信仰宗教的民族,对其影响最为深远的属古代的多神教和后来传入的东正教。俄罗斯宗教的发展,特别是基督教的传入和罗斯基督教化对俄语成语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和广泛的影响。古罗斯人信仰多神教的动机各异,或出于感恩,或出于恐惧,或出于二者兼而有之的忏悔。东正教文化中包含上帝至上意识、对精神形而上学的追求、对数字“三”、“七”的偏好以及尚右忌左等思想。这些动机和思想都或隐或现地反映在俄语的谚语和俗语之中。如в потелица(汗流浃背)出自《旧约·创世纪》:上帝因人类的始祖亚当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而犯罪,要把他逐出伊甸园时,对亚当说:你必须汗流满面才有饭吃,直到你归于土,因为你是由于土而来的;你既是土,你还要归于土。Человекпредполагает,а бограсполагает(自己有打算,上帝有安排: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此谚语源于《圣经》,指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情况不尽如人意,人所做的打算常常落空。俄罗斯人未信奉基督教前信奉多神教。他们认为天地日月、风雨雷电都有神,森林中则有林妖。人进入森林之后,就把敬林妖的祭品放在树桩上,引申为“同外界隔绝,与世无争”。类似的俗语аредовывекижить(活到高年,长命百岁,颇有年头)、Ангелвоплоти(天使的化身,心地善良的人)、козёлотпущения(替罪羊)都源于《圣经》。

4、节日体现的宗教性

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пасха)最为隆重。在基督教中,这个节和福音书中关于耶稣的传说紧密相连。起初基督徒并不是庆贺耶稣复生,而是纪念他的受难。在这个节时,人们吃斋,哀悼耶稣。只是多年以后,信徒才开始在此节庆祝耶稣的复生。耶稣的复活,代表他胜过了死亡,所以凡是信靠他的人,都会永生,就是可以永远和耶稣在一起。每年复活节后50天为降灵节,降灵节亦称圣灵降临节,是东正教纪念耶稣门徒领受圣灵的节日。

谢肉节(Масленица)又称送冬节,烤薄饼周,是一个从俄罗斯多神教时期就流传下来的传统俄罗斯节日,中世纪的斯拉夫民族认为,当太阳神雅利拉战胜了严寒和黑夜的时候,就是春天来临的日子。对农民来说,这意味着春耕劳动即将开始。因此,每年2-3月份,古斯拉夫人都要举行隆重的迎春送冬仪式。后来由于俄罗斯民众开始信奉东正教,该节日与基督教四旬斋之前的狂欢节发生了联系,在斋期开始前一周,人们纵情欢乐,家家户户抓紧吃荤,以此弥补斋戒期苦行僧式的生活。“谢肉节”因此而得名。随着时代变迁,节日的古老习俗和宗教意义都淡化了。但这个节日仍然是俄罗斯人的重要节日。

5、艺术的宗教特点

俄罗斯音乐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6~9世纪东斯拉夫部落生活时代。原始氏族公社制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当时出现的偶象崇拜的“仪式歌曲”如:“年历仪式歌曲”和“家族仪式歌曲”等就是其文化之一。罗斯受洗之后,教会音乐开始发展,14世纪,基督徒来到莫斯科,18世纪俄罗斯开始逐渐摆脱意大利宫廷音乐的印象,发展出自己的性格和伟大成就。

建筑是艺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辅罗斯大公符拉基米尔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便于统治东斯拉夫人,特意在基辅城内修建了多神教万神殿,万神殿是古罗斯多神教时期最早的木建筑物。自罗斯受洗以后,从拜占庭传入了石建筑技术,开始在古罗斯大规模地修建教堂,这对日后的古罗斯的石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正是宗教的发展推动了艺术载体与现实其需要的教堂建筑的不断创新与超越。

同样,俄罗斯绘画艺术也受到了宗教深远的影响。多神教时期,幻想的神灵是原始艺术的源头。罗斯受洗之后,镶嵌画、壁画、圣像画以教堂为载体,以国教绘画艺术自居,成为俄罗斯绘画的起源,贯穿整个俄罗斯绘画史。

6、语言文化中的宗教价值观

东正教信仰是决定俄罗斯民族命运的决定因素,俄罗斯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精神气质、道德规范等诸多方面均受东正教的影响。《圣经》中有四个方面体现俄罗斯人宗教信仰的价值观:一:信仰之爱的价值观。对上帝的信仰是神之人伦的根本。二:公义、善恶之道的价值观。俄罗斯人特有的悲悯善良之心与东正教善恶观有很多契合点。三:人的生存之道在于灵性和精神的价值观。在东正教中往往强调灵魂高于肉体,精神高于物质。四:仁慈与怜悯之爱的价值观。对上帝的爱是信仰、敬畏与谦卑;对人的爱是仁慈、怜悯与宽容。宗教对于塑造俄罗斯人的价值观有很重要的作用。

7、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宗教

俄羅斯“十月革命”后,新政权同宗教进行斗争,限制其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左倾思潮进一步泛滥,苏联政府对教会进行了沉重的打压。戈尔巴乔夫执政后,东正教开始逐步复苏,苏联解体后,东正教重新回归历史舞台并空前发展。二十世纪末,俄罗斯先后出台法律法规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和权力。现在俄罗斯已经完全恢复了延续千年的宗教传统。

三、结语

俄罗斯文化的根源是千年来生长在东正教文化土壤中的,俄罗斯民族文化源于东正教,其民族发展也必将回归于东正教。只有好好解读俄罗斯文化历史发展的宗教现象,才能全方位、深刻的了解俄罗斯。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 任光宣, 余一中. 俄罗斯文学选集[M]. 北京: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 2001.

[2] 任光宣. 俄罗斯文学简史[M]. 北京: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 2006.

[3] 赫克. 高骅, 杨宾, 译. 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M]. 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9.

[4] 丛亚平. 俄罗斯民间故事的文化意蕴[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5).

[5] 刘超. 论基督教价值观与源自《圣经》的俄语成语[J]. 中国俄语教学, 2012(8).

[6] 吴克礼. 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作者简介】

卢慧泽(1992—),女,汉族,河北邢台人,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俄语翻译学。

吴秀弟(1990—),女,福建泉州人,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日本语言和日本语教育。

猜你喜欢

宗教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马克罗斯科宗教主题绘画的情感表达
儒家文化与书院基址的选择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