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典故的英译策略探析

2017-05-13张亚娟

青春岁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典故民族文化

【摘要】翻译,在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文化传递的过程。典故是某种文化中独具文化特色和文化形象的一种代表。在英汉文化中,各自都有代表自己文化特色的典故。在结构形式以及来源方面,英汉典故都有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做典故翻译时,我们要综合考虑到它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本文将在充分考虑典故的文化起源以及受众群体的基础上对文化典故的翻译方法进行探析。

【關键词】典故;文化;民族

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传递活动,既要关注源语的含义特征,也要考虑目标语受众的文化环境和理解条件。典故作为一种极具文化负载性的语言符号,它的来源广,语言精练,内涵丰富,代表了一种语言所处文化的特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道德理念等等,是一种颇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使用典故,可以使语言凝练,富有文采,并能够准确恰当地表达含义,给读者“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而正是因为典故较强的文化负载性,使得它的翻译难度很高。针对典故翻译,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保留形象直译(加注释)

典故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具有两层意义,一是其字面意思,二是其隐含意义。而隐含意义在不同的环境下具体内容也不尽相同。这个时候在翻译典故过程中,就要格外注意具体语境下,典故的隐含意义和字面意义的协调处理。

例1:

只因薛蟠天性是个“得陇望蜀”的,如今得了金桂,又见金桂的丫头宝蟾有几分姿色,举止轻浮可爱,便时常要茶要水的故意撩逗她。(《红楼梦》第八十回)

Now Xue Pan was a living example of the saying“To covet the land of Shu after getting the region of Long”。After marrying Jingui,he was struck by her maid Baochans charms。As she seemed approachable as well as alluring,he often flirted with her when asking her to fetch tea or water。(杨宪益译)

“得陇望蜀”这个典故来源于《后汉书·岑彭传》:“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出自东汉光武帝刘秀对大将岑彭的书信。原意是指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常用以形容那些“贪心不足蛇吞象”的人。其中“陇”“蜀”均指的是地名。杨宪益先生的译文中,保留了“陇”和“蜀”的意象,直接将这个四字典故的字面意思表达出来了。译文简洁,且保留了原文的文化特色。在此例中,“得陇望蜀”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和其隐含意义联系比较紧密,读者比较容易理解。而有的典故,没有文化背景的依托,仅凭字面意思很难充分理解其隐含意义,这个时候就需要在相应译文中添加注释,进一步帮助译语读者充分理解其真正含义。

例2:

假统一之名,行独霸之实。弃团结之义,肇分裂之端。司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Autocratic rule has been imposed in name of unification。The principle of unity has been discarded and the thin end of the wedge of disruption driven in。This Szuma Chao trick is obvious to every man in the street。(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65)

[Szuma Chao was a prime minister of the state of Wei(220—265)who nursed a secret ambition to ascend the throne。The emperor once remarked:“Szuma Chaos intention is obvious to every man in the street。”]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矣”这个典故来自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司马昭是魏帝曹髦的大臣,继其父及其兄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势力至权倾朝野,其篡位野心人尽皆知。因而有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矣”这个典故。译文中用“Szuma Chao trick”来表达“司马昭之心”,这里如果不加额外解释,英语读者并不知道司马昭是谁,更加无法理解司马昭之心代表了什么。因此,译文在文末对司马昭进行了注释,帮助读者理解原文。

二、意译

例3: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Even if favor could be bought back again,To whom of this unanswered love can she complain?

原文中使用了“相如赋”这个典故。该典故来源于汉代。相传汉代有一位宫妃神的皇帝宠爱,后来被人陷害打入冷宫——长门宫。司马相如是当时的丞相,此人颇具才名。这个宫妃就辗转重金托司马相如为自己作一首赋以洗刷冤屈重获宠爱。于是司马相如就作了一首《长门赋》,最终帮助宫妃重新获得了皇帝的宠爱。译者省去了“相如赋”这个典故的意象,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直接将其含义传达了出来。这样译文更加流畅简洁,对于译语读者来说也更加容易理解。但同样,这样的意译虽然意思传达较为流畅明确,但是却丧失了原文诗句的文化特色,译语读者也无法从译文中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这是一个遗憾。

三、结语

典故因其所承载的文化因素十分深厚,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其隐含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目标受众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最为合适的翻译策略。典故翻译是一个文化沟通的过程,需要译者在具体条件下多方面考虑,力求获得最合适的译文。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 杨宪益, 戴乃迭, 译. 红楼梦[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1978.

[2] 陈文伯. 英汉成语对比与翻译[M].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

[3] 卢红梅. 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4] 包惠南, 包 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4.

[5] 许渊冲. 唐诗宋词一百五十首[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235.

【作者简介】

张亚娟(1992—),女,河北保定人,天津外国语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典故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典故逸事龙文鞭影
MINORITY REPORT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谁远谁近?
传承 民族 文化
闻鸡起舞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典故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