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2017-05-12王军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0期
关键词:合作教学参与交流

王军

摘 要 高中物理课堂合作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参与的教学理念,探究了合作过程中问题的引入、情境的营造和操作的有效性,并对知识应用、实践方法的拓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和归纳总结。

关键词 合作教学 情境 参与 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0-0042-02

一、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活动氛围

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课堂互动活动,设计提问要根据多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灵活运用。不仅要选准问题的突破口,还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达到与全体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营造出活泼热烈的课堂气氛,让他们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化枯燥为快乐,转紧张为轻松,形成平衡、和谐的动态情境。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更多的应该是同学之间的分工协作、研究交流。新课程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实验情境,提供了充足的感性体验。实际教学中考虑到课堂时间的局限性,小组合作是个不错的选择,它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优势。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是智力资源,拥有智力资源的是人才,人才来自教育。因此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①。基于此,现代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在其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使其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更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对假设进行评价,如果评价满意就进行验证,进行复合加工,否则继续提出假设。

二、物理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途径

创造动机是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内驱力。只有学生产生了发自内心的进行创造活动的要求和欲望,才能真正调动其心智能量进行创造活动。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建立兴趣小组、鼓励小发明小创造。可以让他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如制作光控窗帘、声控开关、音乐卡片、航模、无尘黑板擦等,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制作简易实验装置等。实践证明这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小发明、小创造的成果使学生体会到创造不再神秘莫测,不再是只有“天才”、专家才能做的事,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动机。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没有敏锐的观察力、集中的注意力、牢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像力和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创造力便成了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中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对于创造力来讲尤为重要,被称为创造力的两大认识支柱。创造力的发展水平是个体素质的综合体现,除以上因素外还要受到智力方式、个性、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为篇幅所限不再赘述。世界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当今,我们正处于高科技时代,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知识迅猛发展,新的信息与日俱增。

三、鼓励学生“班门弄斧”是克服学法障碍的好办法

教学的宗旨是,在能力培养方面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首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敢于在老师面前“班门弄斧”是难得的好事,只有这样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展现出来,误区才能暴露出来。例如对一些选择题,按常规填写出选项符号就行了。但有的任课教师却没有简单处理;也没有因为某道题有一定的难度,举一个类似的例题,教会学生解这道题了事。而是鼓励学生对问题首先进行解析,要求学生做到“根据在前,结论在后”。要鼓励学生在老师面前当老师。这样从学生的思维活动中,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和漏洞,更重要的是找到学生学法上的问题所在,以便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疏导和教育。对选择题、填空题不仅进行解析,我们在试点班中还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让他们始终坚持对选择题、填空题写出求解的思路和根据,学生从中尝到了甜头,考试成绩上得到了提高。

四、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是能力培养的前提

通过挂图、模型、实验和练习题,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模糊認识和存在的误区,让学生口答、笔答,到黑板上画图等、获得即时反馈,小结的作出是学生对知识内化的结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强化和锤炼的具体内容是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对一般同学要求熟练掌握右手定则的具体应用,提高一步要求会使用楞次定律。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绝大部分内容和时间的支配都交给了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材料上,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只是起着监控和调度的作用。当然教师还要做到保证双向反馈的沟通,并能以较强的应变能力准备处理好突发性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问题解决的反复实践中,通过正向迁移的同化和顺应的加工过程,使个体经验逐步地概括化,系统化。这一过程就是个体经验的类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得以孕育和发展。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并且其培养过程更具有典型性。

参考文献:

[1]丁伯荣.走进新课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马利明.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探讨[J].教学研究,2004,(22).

猜你喜欢

合作教学参与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初探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