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突圆蚧灾害防治的探讨

2017-05-12黄小兰

绿色科技 2017年7期

黄小兰

摘要:为有效保护松属珍稀树种和松属林木资源的永续利用,提高林农松突圆蚧灾害的防治水平,对松突圆蚧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影响种群增长的因子、危害症状、传播途径、虫情监测及预报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松突圆蚧灾害的防治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对松突圆蚧灾害的防治和松属树种资源的保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松突圆蚧;灾害防治;松属;有效保护;永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Q969.3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7-0020-03

1 引言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昆虫纲,同翅目,盾蚧科的一种动物,是我国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是进口或出口产品的植物检疫对象。我国1982年就在广东省珠海市的马尾松林中发现其存在,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台湾省、香港、澳门、广东和福建等地。松突圆蚧主要危害松属树种,尤其在马尾松纯林中危害最大,林木受松突圆蚧危害时,该群落栖于松针的基部,吸食松针的汁液,致使受害部位组织发黑、萎缩、腐烂,针叶失去光合作用的功能,最终导致松针从枝干上脱落,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受害时间长的会致林木死亡。危害形式主要以成虫和雌若虫群栖于较老针叶基部叶鞘内吸取汁液,致使松针受害处变褐、发黑、萎缩或腐烂,继而针叶上部枯黄卷曲或脱落,枝梢萎缩,抽梢短且少,致使树势衰弱,影响松树生长。

2 形态特征

松突圆蚧体圆形或圆球形,成虫体长0.7~1.1 mm,幼虫开始在松针上取食一段时间后,体内分泌蜡质,形成腊丝,腊丝封盖全身后形成厚厚的白色圆形介壳,幼虫发育到一定时期就变成蛹,再由蛹羽化成成虫;雄虫具有多次交配的能力,交配后成虫死亡;雌虫产卵、孵化下一代幼虫。

松突圆蚧的雌雄虫的外观形状不一样,雌介壳隆起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为白色或浅灰黄色,介壳直径约2 mm左右, 1、2龄幼虫有两个橙黄色的蜕皮壳,偏向介壳边缘部分,有浅环状带纹;雄介壳长椭圆形,前宽后窄,头端有淡褐色的隆起,只有1个白色的蜕皮壳,位于介壳前端中间,尾端扁平,呈蟹青色。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特征见表1。

3 生物学特征

松突圆蚧为卵生动物,少数胎生, 卵期短,产卵和孵化同时进行。刚孵的幼虫一般要在母体介壳内停留一段时间,待适应环境后从介壳边缘的裂缝爬出。刚出壳的若虫温度越高活动越频繁,在松针上不停爬动寻找合适的寄生部位,取食时即将口针插入针叶内,固定不动。雌虫多寄生在叶鞘内,而雄虫多数寄生在叶鞘外的针叶上或球果上。2龄幼虫发育后期开始分泌蜡质,随着蜡质不断分泌、堆积,最终形成圆形的介壳。一些幼虫介壳颜色变深,尾端变长,前端出现眼点,最终发育为前蛹,前蛹蜕皮后成为蛹;还有一些2龄幼虫虫体和蜡壳不断增大,无眼点,最后蛹蜕皮成为雌成虫。雄蛹发育时间为3~5 d,羽化后的雄成虫在介壳内蛰伏,出壳后先将翅完全展开,然后沿松针爬动,或飞翔,寻找合适的雌蚧,交配时雄蚧的生殖刺从雌介壳缝中插入进行交尾。雄虫多次交尾后在數小时内死去,雌成虫一般在交尾后10~15 d就开始产卵,产卵期和产卵量都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以越冬代和第一代产卵居多。

4 影响种群增长的因子

影响松突圆蚧种群数量生长的因子有很多,首先,气温、降水量、林分郁闭度、树种等都影响种群的生长,其中气温影响最大,平均气温大于23 ℃或低于18 ℃种群的存活率变小;其次是降雨,雨水下降过程对初孵幼虫有杀伤作用,固定和取食受影响,降雨量越大虫口的密度就越低;第三是林分郁闭度,林分郁闭度大的虫口种群密度要比郁闭度小的大;第四是树种,不同的树种对松突圆蚧的抗性和耐害性不同,晚松、卡锡松、卵果松、巴哈马加勒比松、短叶松、黑松、展松和湿地松等8种松要比马尾松、火炬松、南亚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本种加勒比松和裂果沙松等7种松树的抗性和耐害性强。

5 危害方式及传播途径

松突圆蚧主要是在针叶、嫩梢和球果上吸食汁液时,造成松树造脂器官的功能减弱,针叶失去光合作用的功能,导致松树受害针叶枯黄,新长出的枝条变短、变黄,嫩梢和球果发黑、萎缩,甚至腐烂,严重受害时针叶脱落,最终导致整棵林木枯死。松突圆蚧的传播途径是靠幼虫爬行或借助风进行近距离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幼虫、雌成虫寄生在苗木、接穗、鲜球果、原木、枝梢、盆景等寄主上,长途调运时随这些寄主带出进行远距离传播。

6 虫情监测及预报

在受害面积统计方面,根据林分受害程度,轻度以下的面积为低虫口面积,轻度以上的面积为发生面积,重度发生面积为成灾面积。虫口密度分级标准见表2,林分受害程度分级标准见表3。

7 防治措施

7.1 加强监测

森林病虫害的监测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松突圆蚧危害发生的监测尤其重要,特别是毗邻地区松林发生松突圆蚧疫情时应提高监测的频率,严密关注疫情动态,林分内一旦发现松突圆蚧危害应采取防治措施进行处理。

7.2 检疫控制

植物检疫控制是防止病虫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手段,对林产品特别是松类的原木、苗木、盆景、枝条、针叶和鲜球果等要严格按照植物检疫程序进行检疫,一旦发现松突圆蚧虫体,立刻用松脂柴油乳剂(0号柴油∶松脂∶碳酸钠=22.2∶38.9∶5.6)3~4倍稀释液、40%毒死蜱400倍液进行喷洒杀虫,严重的做销毁处理。

7.3 营林措施

7.3.1 透光伐

在松木的幼龄林时,林分内的林木未经过生长竞争分化,林分的郁闭度高,较适合松突圆蚧的种群发展,在这个阶段进行透光伐,林分的郁闭度降低,可降低松突圆蚧的虫口密度。

7.3.2 卫生伐

对受松突圆蚧蚧虫危害的松林林分内清理林内杂灌,伐除弱、病、残的林木,对林木进行修枝整理,保持冠高比为2∶5,侧枝保留6轮以上,以降低虫口密度,增强树势,提高林木对松突圆蚧的抗性和耐害性。

7.3.3 营造松阔混交林

通过营造混交林,增加松类林木之间的距离,降低松突圆蚧近距离传播的几率,可有效地防止松突圆蚧发生大面积的疫情。

7.4 化学防治

林分内发生松突圆蚧疫情,发生面积小时可采取化学防治方法,进行喷洒除虫,保证林木的正常生长。方法一:用橡胶籽油和柴油按3∶7比例混合后,加入乳化剂,搅拌均匀,充分乳化,配成乳化喷雾剂。将乳化喷雾剂稀释到50 mL/L,使用高压喷雾机,对林分受害部位进行喷洒。方法二:使用松脂柴油乳剂(含松脂38.9%、柴油22.2%)加水稀释9倍,进行喷洒,用药量为稀释后的乳剂每hm2用药150L,松脂柴油乳剂对松树无药害,对其天敌、人畜均较安全,且乳剂配制方便,取材容易,防治成本低,是化学防止松突圆蚧的最佳化学药剂。

7.5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松突圆蚧生物链中动物天敌进行防治,松突圆蚧的天敌有花角蚜小蜂(Coccobiusazumai)、小蜂(Encarsia)和黄蚜小蜂(Aphytis sp.)。这些天敌摄食刺死松突圆蚧雌蚧,也可产卵寄生在松突圆蚧雌蚧内,环境适宜时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群,使松突圆蚧种群数量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

8 结语

松属树种是我国重要的材用树种,保护松属林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松突圆蚧主要危害松属树种,危害时主要以成虫和雌若虫群栖于针叶基部的叶鞘内吸取汁液,致使松针失去光合作用,受害处变褐、发黑、萎缩或腐烂,导致针叶上部枯黄卷曲或脱落,枝梢萎缩,抽梢短且少,影响松树生长。目前的防治松突圆蚧灾害的措施有加强监测、检疫控制、营林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其中以生物防治为主。而生物防治主要是引进花角蚜小蜂、小蜂和黄蚜小蜂,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防治效果较佳,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松突圆蚧疫情的发生。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提高对松突圓蚧灾害防治水平,对保护松属珍稀树种和松属资源的永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赖传雅.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96~398.

[2]梁承丰.中国南方林木病虫害测报与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47~162.

[3]朱健雄.松突圆蚧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林业科技,2013,38(1):51~54.

[4]李兴天.松突圆蚧的危害及其综合治理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3):103~104.

[5]张星耀,骆有庆.中国森林重大生物灾害[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256~275.

[6]邓玲姣.我国松突圆蚧的防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