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在军休干部家庭的运用

2017-05-12徐珀尧

绿色科技 2017年7期

徐珀尧

摘要:提出了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开始使用,该方法以人本主义精神为出发点,注重服务对象潜能的开发与发展。该模式认为,家庭是个人生活的重要系统,通过调节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方式和相互关系,有助于服务对象解决存在的问题或保持优化的状态。在具体分析和介入方面,该方法注重从信念,应对和改变三个维度入手,并发展出天气预报、雕塑、冰山,5A改变工具等应对和改变方法。在分析了军休老干部家庭的具体情况基础上,运用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开展了工作,通过调节服务对象家庭成员的沟通和应对方式,改善了服务对象由于老伴过世引起的较为紧张的家庭关系。

关键词: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军休干部;家庭关系

中图分类号:DF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7-0280-03

1 引言

家庭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是将存在的问题及表现的症状从个体的改变转向家庭甚至更大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关系的研究[1]。其中,以个人、家庭、个人与家庭构成情境为系统的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又称Satir模式)是较为重要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在个案工作中,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的运用越来越广,其强调个案的最终目标是提升服务对象处事的方法与能力,这也为更多人接受。

2 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的价值基础与技术目标

2.1 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的价值基础

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由美国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 所创立。萨提亚女士在大量心理治疗案例基础上,发现尽管服务对象经过个案治疗后,能够得到明显改善,但在回归家庭后仍存在复发现象。因此,萨提亚女士在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尝试采用家庭治疗的方法,通过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式,家庭成员的思考和行为方式的到达长期维持治疗效果的目的。1964年《联合家族治疗》(Conjoint Family Therapy)出版,标志着联合家庭治疗法走向成熟,该书也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圣经”。

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在世界观方面否定笛卡尔的机械主义二元论,本着人本主义精神,融合了东方哲学中有机的、生态学的观点,强调整体和动态。在个体认知方面,该模式认为,治疗的目标是提升个体的潜能,使个体得到完善,使人们意识到自己有做出选择的能力,并用新的方式来看待和处理问题(类似于优势视角);在对困境的认知方面,联合家庭治疗模式采用鼓励促进健康方式,而不是消除症状,是使家庭或个体表现出病态的能量转变为有利的途径;对家庭的认知方面,该模式认为,家庭是个人重要的生活系统,家庭成员的互动组成了家庭关系,规则是核心;另外,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并不要求某种固定不变的结构或方法,它具有开放包容的理念,对萨提亚模式基础假设和价值观的认同才是该模式的核心,作为采用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的工作者,他们常常充当引导者和教育者的角色,工作者个人品质对治疗效果的影響十分明显,其不仅在助人,也在助己,只有“全情投入”才能取得较好达到社会工作的目的[2,3]。

2.2 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的应用技术及目标

联合家庭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个人在遇到情况或困难时,会根据不同的信念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以完成各自改变来适应当前情境或解决相应问题。其治疗目标在于提升自我价值、成为更好的选择者(3种以上才能称为好的选择)、更负责任和更加一致。

联合家庭治疗法认为,信念包括以下几个维度:①生命力;②人类历程(关于人的内在探索);③人们因相同而联结,因相异而成长;④即使功能不良,父母也总是重复他们自己生命成长过程中熟悉的形式;⑤大多数人任何时候都在尽其所能而为;⑥人性本善(以便肯定自我价值);⑦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价值的平等上的;⑧感受是属于自身的。

联合家庭治疗法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观察和调整服务对象的应对方法:天气预报,应对姿态(包括讨好,指责,超理智和打岔),个人冰山和家庭结构图(事实上的现在和观念中的过去)、家庭规条和雕塑等方法。

联合家庭治疗法认为,使服务对象产生积极改变是该方法的目标,改变可以通过5A(Awareness觉察,Acknowledge认可/Ownership拥有感,Acceptance接纳,Appreciation欣赏、感激,Action行动/Choice选择)改变工具来实现。

总体上讲,联合家庭治疗可以分为接触期、蜕变期、巩固期。接触期,工作者主要建立与服务对象的信任、观察家庭的沟通方式、寻找问题、进行预估;蜕变期,其转化过程有觉醒、接受、经验,目的为帮助家庭改变原有沟通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期,在于巩固已取得的进展,回顾治疗过程,观察反馈等[4]。

3 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在军休家庭案例中的运用

3.1 军休干部的基本特点

军休干部是一类较为特殊的群体,过去几十年里为国家民族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了国家发展的安全环境献出自己最宝贵的时光和精力,他们这一群体经历的艰难困苦及其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气质值得尊敬。在与军休干部的相处中,笔者认为他们有如下特点。

(1)组织纪律性较强,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军队及其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军休干部几十年来在部队中生活,离退休以后住进军休所,通常也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活动,组织学习。受时代和环境影响,即使离退休多年,他们仍能够保持组织纪律性和思想觉悟,与其他老人相比,他们普遍更关心时事,对国家有天然的责任感。

(2)经济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外界很多人认为,根据我国相关政策,为国家奉献一生,光荣离退休以后,军休老人经济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居住环境相对较好。因此他们生活的很幸福,不需要花更多时间和资源,不需要更多服务和关注,一切他们都可以通过购买来获得。然而,根据笔者几个月来的观察,军休老人的生活还是存在一些需求和问题的。

(3)生理退化与心理预值之间的矛盾。军休老人随着年龄增大,生理机能退化,社会参与逐渐减少。然而,在与他们的接触中,笔者发现很多老人在心里仍希望与社会与他人(尤其年轻人)交流,这种矛盾心理使一些老人产生焦虑情绪。更有甚者,随着年事已高,疾病困扰,老伴去世等事件发生,军休老人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他们与子女及孙子女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若处理不当,也会给老人们乃至家庭带来困扰。

3.2 军休干部家庭的案例分析

针对军休干部第三个特点,以某军队离休老干部某X爷爷所在家庭为案例,围绕该X爷爷老伴去世后的家庭交流改变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联合家庭治疗模式,试着给出合适的介入方法。

3.2.1 案例背景

2015年上半年,X爷爷老伴去世。尽管老爷爷表面上并没有表现出太大反常,但细心的家人仍然发现异常,X爷爷开始不断要求保姆带他出去溜达,從早上一次到现在早中晚各一次,且在外面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我们知道老人在外面过长时间(X爷爷今年99岁)无疑会增加意外出现的风险,家人也更加担心和烦恼。

3.2.2 案例介入

(1)接触阶段。社会工作者经过与X爷爷及其保姆的初步接触了解到,X爷爷家庭的大致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可以用家庭结构图来分析(图1)。

如图1所示,X爷爷观念中过去的家庭(2015年妻子健在时)是这样的:①X爷爷31岁与S奶奶结婚(1948年),两人婚后较为幸福,关系一直稳定;②老大没能上大学,下乡成为知青,后来一直没能找到好工作,因此与X爷爷关系关系比较疏远,但S奶奶却与老大关系亲密;③老二大学毕业后,出国深造,回国后成为第一批经理人,退休前是某公司华东区负责人,X爷爷与其关系稳定;④老三毕业后曾经从事政工工作,后来转向文艺媒体领域,X爷爷离休以后接受采访主要由老三负责接待,2015年以前X爷爷与其关系较为稳定;⑤需要关注的是,X爷爷与孙女小徐(老三所生,家里最小的孙女)关系较好,爷爷有时会陪伴孙女。

如图2所示,2015年老伴去世以后,X爷爷现实中的生活(至2016年5月)发生了一些变化:①由于X爷爷年纪较大,身体不好,S奶奶虽然也年过90岁,却一直照顾老伴。S奶奶以忽然去世让老大难以接受,一直认为有原因,可能是S奶奶在照顾X爷爷时发生滑到等意外造成的,所以对X爷爷的态度趋向恶劣(两人演变为相互指责);②老伴去世后,X爷爷对老伴的感情一直没有减弱,家中仍然挂满了老伴的书画作品,访谈时,他也唠叨老伴的过去;③X爷爷更加不愿待在家中,出去散心的频率增加到每天3次,且每次时间有所延长尤其不愿老三对他像小孩子一样看着(老三对X爷爷的应对姿态以指责为主,X爷爷对老三的应对姿态以讨好为主),笔者初次去看他时,老三正好不在家,X爷爷显得很兴奋,不断主动和笔者交流(似乎对年轻人更感兴趣),还显示出想要支开保姆的倾向。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X爷爷又离不开老三,一方面,X爷爷的所有奖章,作品都由老三保管,X爷爷老伴去世后,老三与在子女中与爷爷互动最频繁,另一方面X爷爷与最小的孙女小徐关系很好(家中除了老伴的作品,就是这个孙女的作品),因此X爷爷与老三关系实质有些纠缠;④另外,保姆(徐阿姨,为该家庭中工作9年,有时也会对X爷爷采用指责姿态)在这个家庭中是除老伴外,与X爷爷相处最多的人,但在笔者初次访谈中,X爷爷总希望将保姆支开。

可见,在接触阶段,工作者在运用家庭结构图分析X爷爷家庭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需要注意保持与X爷爷家庭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并确定运用联合家庭治疗模式介入的基本工作目标。

总目的为改善由于老伴过世而造成的X爷爷与家庭成员间较紧张的关系,具体目标为:①协助X爷爷与子女认识并改变之间较消极的沟通方式;②鼓励子女提高对X爷爷的认同感,他们提升对X爷爷的期待,而不是仅仅将他当作“老小孩”或“需要照顾”的对象;③改变X爷爷与保姆的沟通方式,化相互指责的方式为互动方式;④协助X爷爷逐步接受老伴去世的事实,结合其他目标,排解X爷爷内心的寂寞情绪。

(2)转变时期,这一阶段是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的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工作者将主要通过改变军休干部家庭互动模式,增强军休干部解决某些问题或适应某一情境的能力,工作者将运用各种方法,通过信念、应对和改变三个维度的分析与工作,以达成服务目的,为此工作者将制定以下介入手段:①通过雕塑的方法,重演S奶奶生前和过世后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应对姿态,根据雕塑呈现姿态和前期家庭结构图分析的结果,分析其中冲突的关系及其实质,找出可以解决冲突的办法,例如处理X爷爷与老大之间疏离甚至冲突的关系时,可以从历史原因和S奶奶突然离世两个方面入手,而处理X爷爷与老三一家将相对纠缠的关系则可以从老三对X爷爷的认识和应对姿态入手;②根据家庭成员应对姿态的分析,通过冰山的方法,逐步探索各成员内心,例如X爷爷与老大相互指责,保姆也时常对X爷爷采取指责的姿态,可以从不同的期待层面入手,进行介入;而X爷爷对老三的讨好与“畏惧”,则说明他面对老三时较为敏感,应该从感受及感受的感受层面入手;③在分析了X爷爷家庭各成员应对姿态及其内心层次以后,应让家庭成员觉察到相互之间应对姿态的不同,并尽力协助家庭成员完成各自不同的期待,帮助他们完成欣赏和感激的过程,以达成某种家庭成员沟通方式和互动关系的改变;④通过以上方法的介入,最后可以鼓励家庭成员尝试改变应对姿态和互动方式,作出不同选择,采取不同行动,达成改善X爷爷家庭成员家庭关系的目的。

(3)巩固时期。如果一切顺利,军休家庭在转变时期取得了相应进步和改善,它应该在巩固期得以改善,同时社会工作者应当提醒服务对象家庭在结案过程中及以后可能面临问题复发及新问题出现。

4 结语

以笔者经历的案例为基础,分析并探讨了如何改善鳏居军休老人的家庭关系,同时计划尝试运用联合家庭治疗模式进行介入。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对军休干部个案介入尚处在前期探索阶段,对案例的进一步研究还有很大空间。然而,就已有资料和工作仍然不难看出,联合家庭治疗模式摒弃传统精神分析疗法的问题和个体视角,强调以系统观念来帮助家庭,进而达成服务对象的成长和改变的理念,以及对家庭互动方式和沟通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将为改善军休干部家庭关系起到较大作用,同时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军休干部相对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也为工作的介入和开展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赵 芳.家庭治疗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南京师大学报,2010(3).

[2]维吉尼亚·萨提亚,米凯莱·鲍德温.萨提亚治疗实录[M].章晓云,聂晶,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6.

[3]翟 进,张 曙.个案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杨 扬.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在贫困家庭中的运用:低保家庭成员关系改善的个案分析[J].社会工作,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