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一带”战略下辽宁区域旅游发展研究

2017-05-11王素珍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年5期
关键词:战略区域旅游

■ 王素珍 孟 雷

“一路一带”战略下辽宁区域旅游发展研究

■ 王素珍 孟 雷

“一路一带”战略给区域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极大地推动区域旅游的发展,加快旅游业跨界融合与产业转型升级。根据辽宁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分析,连续8年来辽宁省的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均呈现增长趋势,入境游给辽宁旅游带来的收益是很可观的,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辽宁旅行社的数量呈增加趋势,但星级饭店的数量近2年有所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旅游服务的质量。 “一路一带”战略下为推进辽宁区域旅游发展,提出以下建议:整合旅游资源,构建区域旅游战略联盟;开展整合营销,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发展智慧旅游,构建区域旅游服务平台;加强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一路一带 辽宁 区域旅游

“一带一路”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密切同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与区域交流,拓展对外开放的空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旅游业作为一个开放性、关联性和带动性很强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产业难以替代的。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极大地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一路一带”给区域旅游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一)极大地推动区域旅游的发展

随着 “一带一路” 战略的实施,沿线各国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民众签证手续的简化,将极大带动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人数的增加,尤其对于入境旅游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区域旅游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出境旅游也将得到蓬勃发展,境外旅游市场呈现更多元化的趋势,更多异域风情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和旅游产品将为中国旅行社企业、投资商和线上旅游企业拓展国外区域旅游市场提供新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将带来基础设施的改善,尤其是我国境内丝绸之路沿线的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条件将更加便利,这将大幅提升区域旅游的可达性,促进东部主要旅游客源市场进入中西部旅游资源集中的地区,同时也将显著提升我国边境省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边境旅游。

(二)加快旅游业跨界融合与产业转型升级

首先, “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旅游与文化的跨界融合,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同 “一带一路”沿途、沿岸国家在艺术、文化、旅游等各方面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加强和提高在教育、科研等领域的合作范围与水平。通过重点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合作,不断探索诸如跨境旅游、修学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等旅游项目,传承创新,打造特色旅游精品。

其次, “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旅游产业的升级。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互通,必将促进旅游企业转变生产方式,推进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不断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依据旅游者的需求状况,积极推进旅游产品的创新与改革,努力打造旅游精品,积极培育和尝试旅游新业态,加快推进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民俗旅游、森林旅游、温泉旅游等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业的速度、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发展,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辽宁区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旅游收入分析

根据辽宁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从2005年至2014年,辽宁省的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的变动趋势。由图1所示,辽宁省国际旅游收入从2005年的73777万美元猛增到2013年的347713.6万美元,到2014年有所下降,为161800万美元;同样从图2可见,国内旅游收入从2005年的674.7亿元持续增长到2014年的5190.2亿元。

以2014年为例,辽宁国内旅游收入中,过夜旅游者带来的收入是1861.70亿元,一日游游客带来收入2570.92亿元,由此可以发现一日游的潜力比较大。

(二)入境旅游分析

从2005年到2014年旅游收入的增加,有一部分是入境旅游带来的。由图3所示,9年间辽宁省入境旅游人数由1301955人次增加到2607000人次,其中外国旅游者从1111091人次增加到2012000人次,港澳台同胞从190864人次增加到595000人次,入境旅游者在辽宁省内的平均逗留天数分别是:3.2天、3.1天、3.0天、3.1天、3.1天、3.2天、3.2天和2.9天,平均为3天左右。按国别分外国入境旅游人数2013年来自日本的游客最多,为742632人,居第一位;其次是来自俄罗斯,为323372人,可见周边国家带来的入境游给辽宁旅游带来的收益是很可观的。

(三)旅游服务机构发展情况分析

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辽宁旅行社的数量从2005年的499个增加到2014年的1296个。但同一时期星级饭店的数量却出现了波动,从2005年到2011年呈现增加趋势,由499个发展到551个,到2012年下降到512个,2013年徘徊不前仍是512个 (如图4所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旅游服务的质量,为未来旅游市场的收入带来不利影响。

“一路一带”战略下辽宁区域旅游发展建议

(一)整合旅游资源,构建区域旅游战略联盟

图1 辽宁省国际旅游收入 (2005年-2014年)

图2 辽宁省国内旅游收入 (2005年-2014年)

图3 辽宁省入境旅游结构分析 (2005年-2014年)

图4 辽宁省星级饭店与旅行社的数量 (2005年-2014年)

辽宁省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相互映衬,区域特色明显,既有展现明清文化韵味的古迹、古城 (沈阳故宫、新宾赫图阿拉城等),还有反映现代文明的城市风貌;既能登揽山岳风光(千山、医巫闾山等),又能体验滨海风情;既可以疗养避暑,又可以休闲娱乐。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旅游资源的优势,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产品,积极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建立旅游战略联盟是一个必要的途径。

区域旅游战略联盟是指一定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旅游企业依托优势资源,丰富旅游内涵,加强区域合作,寻求快速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一种旅游资源互补、协同发展的合作模式。构建区域旅游战略联盟必须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作为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政府、行业协会和旅游企业应发挥各自的作用。政府应积极搭建各级合作平台,提供政策保障,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和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在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目的地营销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并负责监督与协调;行业协会积极配合,发挥利益协调、行业规范管理的作用,同时提供教育、信息、咨询等服务;各类旅游企业是重要的行动者,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客源市场推广、旅游市场营销等具体旅游经营行为方面承担主要工作。旅游联盟的构建将有效的解决一些在合作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协同各方行动,形成区域旅游规划,为各旅游企业、行业协会跨区域开展合作树立信心,促进共同发展。

(二)开展整合营销,打造区域旅游品牌

“一路一带”战略为辽宁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开发、推介辽宁区域旅游,打造区域旅游品牌至关重要。区域品牌有利于形成区域旅游营销优势,具有更持续的品牌效应,可以规范和约束单个旅游企业的行为,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为此,需要开展整合营销,打造区域旅游品牌。

一方面要整合区域优势旅游资源,统筹规划品牌,体现区域特色,准确定位,提炼主题,确定品牌名称和标志。另一方面要开展整合营销传播,进行区域旅游品牌的宣传与推广。

广告方面,在内容设计上,应针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的优势进行高度概括与整合,提炼其精华,采用统一标识与形象,制作丰富生动的形象宣传片,进行广泛的宣传与传播;在媒体选择上应首选区域内和全国范围内的权威媒体,借助权威媒体的极大影响力扩大区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公关推广方面,可以运用制造和发布新闻、举办评奖活动、大型旅游节事活动、旅游推介会、邀请在区域内及国内有广泛影响力的旅游专家、名人、政界要人等到旅游区参观考察等形式,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制造旅游形象宣传轰动效应,达到扩大客源市场,提高知名度的目的。

营业推广方面,可以向旅游者赠送能够传递旅游产品信息的礼品、宣传品和旅游纪念品,多景点联动为旅游者提供降价优惠;针对中间商实行批量折扣、现金折扣、提供旅游宣传品、小册子、推广津贴等,与实力强的旅游中间商联合开发旅游产品等。

新媒体推广方面,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 (包括垂直搜索引擎、网站、微博、博客等)、手机APP、户外新媒体、移动电视等对区域旅游品牌进行广泛传播。

(三)发展智慧旅游,构建区域旅游服务平台

辽宁区域旅游的快速发展,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服务平台,智慧旅游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契机。智慧旅游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3G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借助电脑、智能手机等便携的服务终端上网设备,为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和旅游者提供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综合应用平台。运用这个平台,游客个性化的旅游服务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各种旅游服务产品和信息能够及时地传递给游客,能够极大地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目前大连成为全国首批、东北唯一的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其在以下几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

第一,建成电子行程单监管监控系统。当地旅游局与中国电信、银行等机构合作共建信息系统,游客从签订旅游合同开始,就进入电子监管。实现电子购票、景区电子签到、旅游团行程、导游员工作的全部电子化,实行全流程电子监管,有效地保障了旅游消费者的利益,有效地遏制了黑导游、黑旅行社以及倒票现象的出现。

第二,建有旅游诚信评价体系。目前吸纳全市主要景区、旅行社、星级酒店和旅游车船公司的 “大连智慧旅游诚信平台”已上线运行,该平台为游客提供相关企业资质、旅游投诉率、满意度以及诚信指数等信息,实现信息的全透明。

第三,积极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社区等建设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四,创新旅游网站建造和运营模式。与银行、网络商等联合开发设计了手机捆绑卡支付、预付费沉淀、电子组合套票、结合旅游联名卡模式等多种商业模式,确保政务和商务两个平台的可持续运营。

(四)加强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为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需要加强旅游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加强旅游企业人才培养。

旅游企业应制定人力资源战略,以根据其发展的需要确定所需的各类人员,按照旅游企业岗位分类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培训时应充分贴合旅游市场的新形势,内容应当丰富、 全面, 既要有业务知识培训,还要进行工作技巧培训和素质能力培训等。

其次,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薪酬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影响顾客的满意度,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激励员工,彻底根治零团费、强制购物、缩短游程、擅自增加自费游玩项目等服务不到位现象,提升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参考资料

1.李卫.“一带一路”战略利多陕西旅游[N].陕西日报,2015-04-10.

2.凌常荣.加快旅游业融合升级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N].广西日报,2015-02-27.

3.辽宁省统计年鉴2014.

4.张淑贤.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基于区域 “竞合”共生的视角[J].学术交流,2014(3):143-144.

5.金卫东.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旅游学刊,2012,27(2):5-6.

6.李文菲.大连智慧旅游构建区域总部经济平台[N].中国旅游报,2013-01-23.

责任编辑:刘桂素

王素珍,渤海大学旅游学院管理学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孟雷,渤海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管理、营销管理)

猜你喜欢

战略区域旅游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分割区域
战略
战略
旅游
区域发展篇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区域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