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产业结构升级空间分析

2017-05-11吴爱东齐孟杰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年5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

■ 吴爱东 齐孟杰

天津市产业结构升级空间分析

■ 吴爱东 齐孟杰

本文利用1979-2014年统计数据,对天津市的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以及演进趋势进行分析,并且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对天津市与北京市、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分布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与比较,发现天津市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与北京市、河北省存在着较高的结构相似度,达到了0.8以上;同时天津市在以后的几年仍然可能是一种 “二三一”的产业布局,需要进一步地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天津市的比较优势促进高端制造业与港口物流、商贸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相关系数 结构偏离度 演进趋势

天津市作为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虽然我国经济从2012年开始面临着严峻的下行压力,但是天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因此天津的发展对于京津冀乃至全国都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重化工业城市,天津的第二产业比重过大,2014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5%,远高于北京、上海的17%和31%的增加值比重,而在服务业方面,京沪的比重均超过了60%,而天津的服务业比重不足50%。作为京津冀一体化中重要的一环,天津的工业比重过高与天津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定位是有差距的。2013年以来频繁发生的雾霾问题也暴露了天津的工业经济中也存在着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问题。产业作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均衡的重要环节,迫切需要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为天津市的经济增长产生新的引擎,也有助于环境问题的改善。

本文对现有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大多的学者主要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效应,以及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贾敬全,殷李松 (2015)通过构建财政支出-产业结构的SDM模型,对安徽省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应当遵循 “区位定向诱导”原则,而庞念伟 (2016)发现三次产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其中第二产业反应最强烈,第三产业最小,并且单纯通过货币政策对产业内部的结构进行调整存在着局限性。刘玉飞等 (2016)对1993-2013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转变,同样张忠根等 (2016)也发现年龄结构的变迁通过消费结构的优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汪伟等 (2015)的结论相一致。这几年资源配置也成为了经济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也从资本、劳动力等资源的配置角度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原小能等 (2015)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会促使企业通过利用资本与技术替代劳动力达到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王萍等 (2016)通过研究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整体上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高等教育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最大,而人力资本的合理分配能显著升级产业结构。 张平等(2016)从劳动力消费偏好异质性的视角发现房价上涨通过引导普通劳动力的流出与技术人才的聚集改变了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从而由产业的迁移与布局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陶爱萍等 (2016)、王曼怡等 (2016)、湛泳等 (2016)、颜冬等 (2016)从金融、资本要素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陶爱萍等 (2016)通过Hansen门槛模型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非线性相关的关系,金融发展的不同水平会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不同的促进作用,大致是一种倒 “U”型的趋势。不同于资源配置的效应,陶长琪等 (2016)、林春艳等 (2016)研究了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与溢出效应,王丽等 (2016)从对外直接投资,周茂等 (2016)从贸易自由化,王谦等 (2016)从生产性服务贸易技术复杂度,陈明等 (2016)从服务业开放等角度对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比较突出的研究。 查婷俊(2016)选取2001-2013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数据,研究了长三角地区环境规制制度、外资引进制度、人才教育制度以及知识产权制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发现环境规制力度越大、知识产权制度越完善、高等教育质量越高,越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相反外资的过度依赖会阻碍产业结构的升级。彭星 (2016)从环境分权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发现环境分权与财政分权的结合会加剧工业污染,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

通过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内的学者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已经非常的深入,相关学者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效应的角度研究了产业结构升级。但从现有文献来看,有关产业结构升级空间的系统性研究比较少,而对天津市的产业结构升级空间的研究更少,因此本文选取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1979-2014年的三次产业数据,通过经验分析研究天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演进过程,以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市产业升级的方向,最后通过前期的数据预测天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从而为天津市以后阶段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进行大致的把握,最终提出本文的政策性建议。

天津市产业结构演进过程的经验分析

一般而言,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伴随着三次产业的交替变动过程,也就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现阶段产业结构的升级主要在于产业布局,通过资源的再配置与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经历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变迁。

图1 1979年-2014年全国总体与四大直辖市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走势图

图2 1979年-2014年全国总体与四大直辖市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走势图

通过图1与图2发现,天津市的产业结构与全国、北京、上海与重庆的产业结构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可以直观地发现天津市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以及天津市在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全国水平和其他三个直辖市之间产业结构的差异。

(一)产业结构熵

借鉴杨家伟的方法,本文利用产业结构熵来衡量产业结构的均衡程度,产业结构熵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i表示第i种产业的权重,用产值份额表示;n表示产业的数量。H值越小说明产业结构经历了演进的过程,发生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

从图3可以发现,1979-2009年天津市产业结构熵的变化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1981年以前;1981-1991年;1991年以后。1981年以前,产业结构熵处于快速下降的趋势,可能的原因在于这个阶段政府部门对工业发展比较重视,大量的工业企业在天津落户,工业化发展较快,相比而言农业的比重在1979年之后都处于下降的趋势,而天津市的第三产业在1981年以前发展地比较缓慢;第二阶段的结构熵处于上升的趋势,这一阶段均衡度较高,工业仍然在不断发展,而同时第三产业也得到了重视,与第二产业一样都处于上升的趋势;1991年以后产业结构熵处于下降的趋势,三次产业向非均衡方向发展,可能的原因在于天津市参与到了国际化分工中,第三产业得到了明显的发展。而第二产业总体而言增长幅度小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学、石油冶炼等行业,但也存在着产业内转型的迫切性,同时第二产业的布局也缺乏具有技术偏向性、生产率较高的高新技术行业,而这些行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率较高、技术创新较强的私有企业的进入,也需要政府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创新与创业中,也需要放开金融的二元结构,将资本要素更多地流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

(二)产业结构偏离度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

配第-克拉克定律说明了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产业之间也会存在着劳动力的转移,总体的变化趋势为: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而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会流入。借鉴李冠霖,任旺兵 (2003)的方法,采用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衡量劳动力在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产业间转移的协调性:

当Φ为正值时,说明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而偏离度的绝对值越小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得越均衡,反之越大说明两者的差别越大。

天津市1979-2009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变化如图4。

图3 1979-2014年天津市三次产业结构熵变化

图4 天津市产业结构偏离度

观察图4: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在整个时间段都为正值,且偏离度未超过0.4,说明一方面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第二产业的生产率较高,但劳动力资源相对较少,1989年到2000年之间偏离度逐渐缩小,可能是由于第一产业的一部分劳动力流入了生产率较高的第二产业,到2000年以后偏离度又增加,可能是由于2001年中国加入WTO促进了技术的引进与高效率外资企业的引入,带来了更高的第二产业生产率。相反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在整个时间段都为负值,且偏离度有逐渐增大的倾向,可能是由于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逐渐缩小规模,使得产值比重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参与一产的劳动力并没有相应的同步减少,因此导致了第一产业发展的不均衡。第三产业在整个时间段内的偏离度处于比较明显的波动状态,大致分了三个阶段:1990年以前为负值,但是绝对值较小,说明产值比重小于就业比重,存在着与产业规模不成比例的劳动力结构,但差别并不大,这段时期服务业处于起步阶段,对总产值的贡献较小,由于低门槛,更多的劳动力流入到了第三产业;1990年到2004年之间,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伴随着从业人数的增加,第三产业对总产值的贡献更大;2004年以后结构偏离度变为了负值,相比于大量的劳动力流入了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存在着不合理性,迫切需要通过技术进步以及资源的再配置存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

(三)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利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相似系数,表征天津市与周边北京市、河北省的产业结构相似性,以找准天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相似系数公式如下:

其中pik、pjk分别表示k产业在i地区、j地区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Sij表示i地区和j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

Sij取值范围为从0到1,系数越大说明两地区的产业结构越相似,存在地区产业的同构,产业地区间分布的不合理。Sij为1则说明两地产业结构完全趋同,Sij为0则说明两地产业布局存在完全的互补性。

从图 (5) 与图 (6) 可以发现,天津市与北京市、河北省分别存在着过高的产业结构相似度,从1979年以来天津市与两地区的产业结构相似度保持在0.8以上,不过与北京市的相似度正在逐步地降低,而与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这高位的相似度,这样的结果会导致相似度高的地区通过构筑地区之间的贸易壁垒,相互之间进行产业的竞争,存在大量的重复建设,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也更加不利于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

通过京津冀之间产业结构相似度的分析,可以发现天津市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的方向:与北京市较高的服务业比重相比,天津市应该依托自身的比较优势,突出发展港口物流、商贸物流以及其他与天津市优势第二产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继续提升天津市的服务业水平;与河北省的能源工业相比,天津市需要通过技术进步与资源的有效配置,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与化学材料制造业等天津市自身具备的优势制造业行业,通过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带动天津市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契合京津冀一体化的整体布局与天津市自身的战略定位。

图5 1979-2009年京津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图6 1979-2009年津冀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产业结构升级演进趋势分析

鉴于天津市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以及与北京市、河北省产业结构的相似度,天津市的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进一步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来改变天津市与周边地区产业的高交叉竞争性。这一部分利用天津市1979-2014年的三次产业产值数据,通过建立模型来预测与分析天津市未来的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与幅度,进而为下一步的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指明着力的方向。

(一)产业结构升级空间的模型建立

借鉴张延平等 (2010)通过整理1979年-2014年天津市的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产值数据,利用SPSS软件,本文尝试性地对四组数据进行曲线的拟合,得到了天津市的总产值与分产业产值的变化趋势,详细变化的趋势见图5。

通过对四组数据进行拟合与回归,可以分别建立相关的回归方程如下:

其中Y0、Y1、Y2、Y3分别表示产业总产值、第一产业总产值、第二产业总产值与第三产业总产值,t表示时间变量 (其中t=1代表的是1979年)。

同时,为了说明回归模型构建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对式 (4)中的模型进行拟合优度以及F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

图7 天津市总产值与三次产业产值变化趋势

表1 Model Summary and Parameter Estimates

表2 预测值准确性比较

从表1可以发现,模型对原始数据有很高的拟合度,拟合度都高于0.98,说明了模型的构建比较合理,同时各模型的F检验都比较明显,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原始数据,且显著性比较明显,能够充分地反映总产值与三次产业产值的变化趋势。

表3 天津市2015年-2020年三次产业预测产值比重 单位:%

图8 天津市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直方图

(二)产业结构升级空间预测与分析

接下来利用模型对天津市2014年以后的三次产业分布情况进行预测,结果如表3所示。通过表3可以发现,天津市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在预测的年度都处于下降的趋势,从2015年的1.052下降到2020年的0.826,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处于极低的比重,而第一产业中的劳动力资源还有与产值比重相比过多的剩余,仍然需要促进劳动力的转移。而与第一产业产值变化趋势一样,第二产业也在逐渐递减,契合近几年天津市的产业结构走势,相反第三产业一直处于上升的阶段,符合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其中2020年产业结构构成为0.826∶49.987∶ 49.186,第三产业在预测的范围内仍然没有超过第二产业的比重,但是从赛尔奎因-钱纳里以及西蒙-库茨涅兹工业化划分标准来看,天津市近几年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接下来天津市仍然需要通过产业内以及产业间的升级,从而进入后工业化阶段。

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天津市1979-2014年的生产总值、三次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数据,对天津市的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以及天津市与北京市、河北省产业结构相似度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最后通过模型的构建对天津市的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如下结论:

(一) 结论

1.产业结构熵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81年以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1981年-1991年的时间段产业结构熵处于上升阶段;1991年以后结构熵处于波动状态,但总体而言处于下降的趋势。这三个阶段说明了天津市的产业结构的演进经历了非均衡与均衡的两个阶段,这些年产业结构大致上是处于均衡发展阶段;

2.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在整个时间段都是正值,并且主要在0-0.4的范围内波动变化;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在时间段内均为负值,且波动幅度比较明显;第三产业在经历了负值、正值与负值的三个阶段。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偏离,其中第一产业的虽然产值比重在下降,但是劳动力规模可能存在着与产业结构变动不协调的问题;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较大,但是劳动力规模明显不足,可能存在着劳动力门槛,阻止了低技能的劳动力进入技术密集型的工业部门;

3.天津市与北京市、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存在着明显的相似度,与北京市、河北省的产业结构相似度分别达到0.8以上,这样的结果就会使得地区之间相互竞争,形成地区壁垒,不利于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

4.天津市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在预测年度内仍然保持处于下降的趋势,从2015年的1.052到2020年的0.826;同时第二产业在2015年的产值比重达到了50.67%,之后的几年也不断下降,到了2020年达到49.987%。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在预测的范围内一直未能超过第二产业,但从赛尔奎因-钱纳里、西蒙-库茨涅兹工业化划分标准看,已经处于工业化的后期。

基于以上天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分析的结果,本文接下来给出几点政策性建议:

(二)政策性建议

1.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本配置,促进要素资源流入生产率较高、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企业。通过政策补贴以及与就业结构调整有关的配套措施,鼓励企业通过技能培训、岗前指导等方式提高劳动力的技能,促使劳动力进入那些技术密集型的部门;调整优化资源的再配置,使得要素流入那些具有较高生产率的部门特别是中小型企业;

2.鉴于天津市在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中的地位,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快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逐步淘汰那些生产率较低、入不敷出且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行业部门,特别是那些僵尸企业,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与升级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服务业结构,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依托港口、交通便利的优势,促进港口物流、商贸物流以及其他与制造业发展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通过改善第三产业的发展环境,提供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深化服务业的体制改革,建立规范、统一、透明的服务业市场准入制度。通过服务业的政策导向,引导更多的资源投向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的质与量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Shannon提出信息熵(Entropy)的概念,是数学上一个抽象的概念,信息的销毁时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因此销毁信息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而与热力熵相反,产生信息的过程时为系统引入负熵的过程,因此信息熵是一个非负值。http://baike.baidu.com/link?url=4N-UQea-9LcLC6r3oooht69gfxiXfmQN-bj3oDdbO 79WNyX_uV8TgBXCvoMIogRXe1x1Dbxh LvggI57BYSWF4VSVHf_EXUTPuH0p1 ARZ5p-7puE3eWUQJjQ-nMraaqEW.

参考资料

1.贾敬全,殷李松.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研究 [J].财经研究,2015(9):18-28.

2.庞念伟.货币政策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非对称效应[J].金融论坛,2016(6):16-26.

3.刘玉飞,彭冬冬.人口老龄化会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3):12-21.

4.张忠根,何凌霄,南永清.年龄结构变迁、消费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81-94.

5.汪伟,刘玉飞,彭冬冬.人口老龄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1):47-61.

6.原小能,唐成伟.劳动力成本、交易成本与产业结构升级[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133-143.

7.王萍,肖念.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1996—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J].经营与管理,2016(5):90-93.

8.张平,张鹏鹏.房价、劳动力异质性与产业结构升级[J].当代经济科学,2016(2):87-93+127.

9.陶爱萍,徐君超.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非线性关系研究——基于门槛模型的实证检验[J].经济经纬,2016(2):84-89.

10.王曼怡,赵婕伶.金融集聚影响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6(5):91-95.

11.湛泳,赵纯凯.资本市场发展、军民融合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南开经济研究,2016(5):36-54.

12.颜冬,陈能军.金融发展、贸易开放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1999-2014年的经验数据考察[J].经济问题探索,2016(8):36-43.

13.陶长琪,周璇.要素集聚下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非线性和溢出效应研究[J].当代财经,2016(1):83-94.

14.林春艳,孔凡超.技术创新、模仿创新及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动态空间Durbin模型的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6(5):106-118.

15.王丽,张岩.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基于1990~2014年OECD国家的样本数据考察[J].世界经济研究,2016(11):60-69+136.

16.周茂,陆毅,符大海.贸易自由化与中国产业升级:事实与机制[J].世界经济,2016(10):78-102.

17.王谦,丁琦.生产性服务贸易技术复杂度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J].经营与管理,2016(11):72-75.

18.陈明,魏作磊.中国服务业开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J].经济学家,2016(4):24-32.

19.查婷俊.基于制度约束视角的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66-73.

20.杨家伟,乔家君.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与机理探究[J].经济地理,2013(9):93-100.

21.刘春霞,朱青.信息熵在产业结构演变研究中的应用——兼论我国制造业结构演变的时空分异[J].城市发展研究,2005(4):20-25.

22.李冠霖,任旺兵.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长难度加大——从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演变轨迹及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J].财贸经济,2003(10):69-73+96.

23.苏东水.产业经济学(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23-224.

24.张延平,李明生.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预测及发展战略选择[J].统计与决策,2010(5):95-97.

责任编辑:刘桂素

吴爱东,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齐孟杰,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