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老龄化对青岛市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7-05-11徐丽君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年5期
关键词:老龄青岛市人口老龄化

■ 徐丽君

人口老龄化对青岛市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徐丽君

青岛市的人口老龄化是全国发展速度快、程度高的少数地区之一,应对人口老龄化更为急迫,任务也更加艰巨。本文通过定量定性分析人口老龄化对青岛市经济社会的影响,提出改革青岛市现行的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发挥多元主体力量构建社会多元养老服务体系、吸引外来人口等对策建议。

老龄化 养老服务体系 人口政策 社会保障

青岛市自1987年起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比全国早12年,是全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程度高的少数地区之一。截至2015年年底,青岛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15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0.69%,高于全国4.69个百分点。据青岛市老龄委预测,2020年青岛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将达到23.2%,将于2035年左右出现人口老龄化高峰,早于全国6年,届时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5%左右。青岛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如何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应对老龄化挑战,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这是当前青岛市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对青岛市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有效供给

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导致了劳动力有效供给的不足。根据 《青岛市劳动力资源现状报告》,2014-2016年青岛市户籍劳动力总量分别为449.8万、441.2万、438.1万,每年下降约8万左右,连续出现负增长趋势。从劳动年龄结构来看,2014年40岁及以上劳动力人数为208.7万,占劳动力资源总量的46.4%。2015年40岁及以上劳动力人数为200.2万,占劳动力资源总量的45.4%,大龄劳动力占比接近一半,可以看出青岛的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明显,具体见表1。

(二)人口老龄化减缓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个体劳动力的潜在生产率大体呈倒U型,随年龄增长生产率到达顶峰,顶峰一般出现在30-39岁间,随后生产率开始下降。劳动生产率会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与发展水平产生重要影响。根据青岛统计年鉴有关数据计算,剔除价格因素,2001-2005年青岛市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11.24%,2006-2010年为10.39%,2011-2014年只有7.59%。具体见图1。劳动力老化问题和总抚养比的不断上升,是造成青岛市人均产出的长期增长速度放缓的因素之一。

表1 2014-2015年青岛市各年龄段劳动力人数及占比情况 (单位:万人)

(三)人口老龄化将加重社会保障的负担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在使得社保基金来源减少的同时,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支出在不断增加。以企业退休职工为例,2010年青岛企业退休人员为47万人,2015年增至74万人。2013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支出占养老保险收入的比重为85.32%,2014年为90.99%,2015年,为99.1%,支出占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到2015年收支基本持平 (见表2)。可见老龄化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周期平衡与财务可持续性形成较大挑战。

(四) 人口老龄化影响居民储蓄率

已有的理论模型和跨国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寿命效应与负担效应两种相反的影响。对一个国家来说,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加总的国民储蓄率会随之降低。

从图2可以看出,2000-2014年青岛市城乡居民储蓄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最近几年保持50%以上,这一趋势显示青岛处于寿命延长的正储蓄效应较大的阶段。根据青岛市发改委测算,青岛市的人口红利期2将持续到2025年,且2020年以前处于人口暴利期3。伴随着青岛市人口红利期的结束,老龄化的负担效应开始显现,届时青岛市的储蓄率可能会按照预测趋势进入下降通道。

(五)人口老龄化带来代际利益分配矛盾

图1 2001年-2014年青岛市劳动生产率及增长率

表2 2013-2015年青岛市养老保障基金及医疗保障基金收支情况 (单位:亿元)

图2 2000-2014年青岛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及储蓄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青岛市的老年人口负担系数为23.7%,平均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24位老年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上升为31.1%。据青岛市发改委预测,到2030年前后,上世纪60至70年代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开始步入老年行列,届时,青岛市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将高达58.48%以上,即形成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58名老年人的局面。全社会的养老负担急剧增加,中青年群体的压力将日益沉重,这些都可能使代际利益分配的矛盾深化。

青岛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建议

(一)形成健康老龄化的氛围,积极推行健康老龄化

首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健康教育,实施终身健康管理,做好 “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力促全民健身,提高全体市民老年期的健康水平。再次,加强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由被动的疾病治疗转变为主动的疾病预防。改变过去医疗保障制度 “重治轻防”的倾向,把疾病预防费用和健康维护费用纳入医疗保障范围,推动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转型。

(二)改革青岛市现行的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

青岛市目前的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采用的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全权负责征缴的模式,在青岛人口老龄化高峰迫近、城镇化提速、社保 “扩面红利”基本消失的背景下,为保持社保制度的平稳运行和基金长期平衡能力,青岛应借鉴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十余个地区的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转由地税负责的成功经验,向着建立“地税征收、社保发放、财政审计监督”的社会保险征缴体制这个模式迈进,提高征收力度、征缴率及征收质量,提高社保基金总量。

(三)发挥多元主体力量构建社会多元养老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 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力量,构建一个 “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探索通过优先供房、优惠贷款、带薪护理假制度等方式,向赡养老年父母的子女提供适当的补助。成立社区老年人志愿者服务团,设立老年人互助银行,对身体健康的低龄老年人照护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服务时间进行记录,日后可以免费换取相应的照护。

(四)调整产业政策,重视老龄产业的发展

结合老龄化进程,青岛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开发老龄市场,发展适宜的老龄产业,推动经济发展。一是目前我国老龄金融产品可以选择的种类很少,青岛作为我国唯一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可着重发展老龄金融业。二是老年用品业。据测算,从2014年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3万亿左右。利用青岛健康制造业发展良好的基础,围绕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兼顾高层次消费,发展老年用品制造业。

(五)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吸引外来人口

为降低老龄社会的劳动力风险,增强经济活力和人口活力,完善劳动力与人才引进机制,引进与产业发展方向相适宜的优质年轻化的劳动力应是青岛市人口迁移政策的重点。抢先创造政策差别,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口尤其是25-40岁处于黄金劳动年龄段的人口来青就业,通过完善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使他们可以尽快融入青岛并更好的生活。

注:

1.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1987年,青岛市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7%。

2.蔡昉(2010)提出,当人口年龄结构处在最富有生产性的阶段时,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高储蓄率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额外的源泉,这被称作人口红利。相应地,一旦人口转变超过这个阶段,人口年龄结构因老龄化而在总体上不再富有生产性时,通常意义上的人口红利便相应丧失。

3.通常认为,人口负担系数小于50%为人口红利期,小于44%为人口暴利期。

参考资料

1.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课题组.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J].老龄科学研究,2015(3),4-38.

2.陈卫民.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转变[J].南开学报,2013(6),32-41.

3.宋娟.加快完善上海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思考[J].科学发展,2014(11),61-70.

4.吴香雪.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5(6),77-82.

5.杨雪.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宏观和微观影响研究[J].人口学刊,2014(4),46-53.

6.王刚.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6(9),143-148.

责任编辑:刘桂素

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老龄青岛市人口老龄化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