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师生互动教学研究

2017-05-08田瑞李爱霞张世新熊翠平

魅力中国 2017年1期
关键词:师生互动教学研究信息技术

田瑞++李爱霞++张世新++熊翠平

摘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使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等教学要素产生了深刻变化,课堂上师生互动不仅需要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而且迎来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机遇。本文围绕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践,展开讨论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师生互动;教学研究

一、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师生互动

(一)让思维随指尖自由飞扬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互动的载体,而且改变了互动的方式,因而师生适应这种新的互动环境和互动需要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否则,必然会造成思维的迟滞和互动的困难。因此,熟练地运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迅速找到信息技术载体上的师生共同关注点,让学生保持思维的紧凑性和流畅性,进行行云流水般的师生互动,就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例如,我们制作的课件应该简洁而醒目,通过大屏幕投影显示后,再配以激光翻页笔、体态暗示和语言提示,随着指尖掌控自如,使传统的互动方式与信息技术互动方式有机融合,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顺畅,师生互动复杂了,但却照样可以自然而协调。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进一步促成了师生与大屏幕之间的无隙交互,教师可以在白板上呈现重点内容,通过熟练地圈划批注、点击滑动等亲密接触,与白板融为一体,在这种状态下与学生之间展开互动,教与学浑然一体,师与生心心相印。随着手持技术的发展,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通过手指的点击、拖划手持终端,在最短的瞬间参与互动学习,最大限度地减少思维的外在屏障,缩短空间距离,实现隐秘的、自如的信息交流,互动在举手投足间完成。

(二)对话是信息的自然流露

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上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富含“营养”的学习情境,让所有学生获得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对称信息,对话互动成为信息的自然流露;二是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设计符合儿童心理需求的学习活动,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形成和谐的师生对话互动。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的第3自然段时,首先播放一段介绍国际互联网上丰富内容的Flash动画,拓展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接着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又以自己在网上购买翻页笔的经历,边解说边再现演示购买过程;既而又投影出示“网上下棋”“网上订票”“网上交易”“网上会诊”等图片和提示语,启发学生用“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说话表达;最后又进一步启发“突然有一段时间,国际互联网突然中断不能互通信息了,人们原本打算……但是现在只能……”。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网上生活的丰富信息,而且完全沉浸在真切的情景中,特别是创设的虚拟对话活动,让师生之间的对话互动进入“话”思如泉的境界,有效达成了“体会互联网的奇妙以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關”这一教学目标。

(三)动态调整来自准确反馈

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不是无目的的随意互动。特别是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目标,带着目的实现有意识的互动,并且是在预设基础上的、不断进行教学调整的互动。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师或学生往往容易会迷失教与学的目的,实现的师生互动也就会偏离预定方向。所以教师就需要摒弃干扰因素,及时、准确地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学习的教学调整。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上,教师不仅可以继续运用察颜观色、巡视交流等传统手段来搜集学习情况信息,而且需要认识和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搜集和利用学习情况信息的重要作用,以便更有把握地进行动态教学调整和实施后续学习的师生互动。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习作5》“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时,先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出示四幅喜怒哀乐的脸蛋图,并辅以与神情相一致的音效,激发学生回到丰富多彩的记忆中去,搜寻习作的题材。接着,让学生在确定自己的题材后,用交互式电子白板附带的投票器,对自己选择的题材作出“喜”“怒”“哀”“乐”四个选项的投票。教师在当场瞬间获得学生的选择统计结果后,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选择,侧重于“喜”“怒”“哀”“乐”某一方面进行范文评析、用词造句推敲和语言材料提供等。显然,由于投票器的使用,及时而准确地了解到了学生在题材类型方面的选择,作出相应调整的后续学习,能够给更多的学生以直接的影响与指导,也为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紧密互动提供了依据。有些学习内容,如量角器量角、温度计测量温度等精细活动,可以通过大屏幕来放大显示,有些学习内容,如归类推理等较隐密的思维活动,可以通过电子白板上的拖动圈划来外显,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也促进了学生之间互动的可能。

二、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师生互动

(一)用学习记录让时间定格

师生之间围绕学习活动实施的互动,并不局限于结果的得失,往往还需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考察,甚至回到之前的时间段,延续学习过程的再展开。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及时记录学习过程中的轨迹,并能根据需要储存下来以供随时调用,有效地方便了师生之间互动基础上的对话。储存学习记录,能够让学生在其它时间段迅速进入储存的学习定格,既有利于师生快捷地进入相应的思维状态展开对话与师生互动,又利于学生整体思考,不断推进学习进程,发现知识结构。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春联》一课时,就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记录学习轨迹的功能,实现时间跨度式学习。我们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介绍,通过口述来体会两副春联在用词上的对仗特点。然后在白板上出示三幅上下联分开的、排列散乱的春联,让学生依据对仗特点,在白板上通过拖动来给春联组合配对,并标记对仗的词语。接着,我们继续围绕课文展开后续学习,并引导学生通过揣摩《声律启蒙》和春联的尾字的声韵,发现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的规律。至此,我们并没有急于进入新的学习活动,而是把白板切换到之前学生进行春联组合配对的、记录了阶段学习结果的画面,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学习轨迹记录面前,继续把组合配对好的春联,根据平仄特点按上下联的顺序排列好。由于学生是在原有学习轨迹上的再学习,师生互动甚为顺利,这既是对前面学习活动的推进,又是学生发现新知识的过程,明白了春联的两个决定要素:对仗和平仄声律。

(二)学习方法是直觉的感悟

对于儿童面言,学习方法不能像知识那样通过抽象的讲解来掌握,而必须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的点拨启发,逐步感悟和发现。这样掌握的学习方法,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促进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因此,教师为达成学习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不能为教方法而教方法,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直觉感悟而形成元认知策略。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侧重于在关键点上捕捉学习过程,并形象呈现给学生反思,再通过合理的师生互动,学生才能更轻松地提炼出元认识策略,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对于学习方法的应用意义就会更有效地彰显出来。我们可以发挥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便利的优势,在巡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及时使用手机等便携设备捕捉学习关键点,并发送到电脑大屏幕,开展基于具体事实的师生互动。由于这样的师生互动可以依赖可知可感的多媒体一手资料,超越了纯粹的口头表述,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展开对话,在师生互动中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和教学目标达成度。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环境下师生互动学习模式的探究》 张 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

[2]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模式研究 严 莉 李 媛(《现代教育技术》2011.21(9):42-46)

猜你喜欢

师生互动教学研究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