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机电类“双师型”教师培养探究

2017-05-08吕玉光

魅力中国 2017年1期
关键词:双师型分析

吕玉光

摘要:现代机电设备大型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电类企业对机电类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机电专业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也必须随之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本文对机电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机电类;双师型;分析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满足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护、维修和管理的技术和技能,服务于现代机械制造业生产和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这就对本专业的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即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要具有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还应具备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实训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人才培养需要,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提高中职院校核心竞争力

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人才,引进、培养并留住人才关系到中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无疑是各中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占据了半壁江山。但随着我国中职招生适龄人口的变化,各院校在招生过程中将面临十分严峻的生源大战,甚至决定了一所中职院校的生存。因此,近年各中职院校都开始将工作的重心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移,大力开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而上述所有的建设都需要教师去做,故教师队伍的水平高低就决定了上述工作的质量,决定了一所中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自我反思与评价

自我反思可以帮助青年教师逐步改正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不足,使自己逐渐走向成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有利于教师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后进行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从而使教师清楚地认识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便下次课可以改进。

例如,在教学《机械模具》时,大部分教师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去理解,但是由于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他们很难将模具的形状在脑海中完全地呈现出来,从而会造成学习效果降低。那么,教师在教学之后进行反思就会找出问题的症结,在下次课上教师就可以拿出实际的模具让学生观看,从而让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这些知识。

四、机电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能力要求

机电类专业教师掌握系统的机电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在其专业领域内具有娴熟的机电技术应用能力是该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基本要求,具体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教学能力

掌握高等教育的教学理论,熟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了解机电行业岗位工作性质和岗位技能要求,能根据机电行业岗位知识要求开发项目课程,掌握现代先进教育技术,会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技术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教学质量。

(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熟悉机电行业典型工作岗位的技术工作内容,具有机械构造的设计与应用能力、电气控制技术的设计与应用能力、液压控制技术的设计与应用能力等具体机电技术的应用能力。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能动手师范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能亲手解决实际技术问题。

(三)具备科技推广素质

职业学校的发展必须贴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积极改革传统的办学模式,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这是职业教育生命力的所在。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清楚掌握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人才结构,结合当地经济的实际到高校、科研单位引进新品种、新成果及科研项目,以增强学校科技开发与推广的能力,掌握新材料、新设备,并及时传授给学生,在多位一体的教学体制中推广应用,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由于产品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专业教师应及时经常地到工厂、企业、机电门市部,了解先进的机器设备,及时给学生讲解;应密切配合当地实际设计出先进可靠、经济合理、造型美观,有市场竞争能力,受用户欢迎的新产品;平时应多注意积累有关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等成果,进一步完善产品设计,提高产品可靠度;萌生新的设计构思,开发新产品。

通过一系列的科技活动,机电专业教师才能掌握社会市场信息,积累生产实践经验,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更提高专业课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影响力,提高社会对职业学校的认识,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充分发挥职校在兴市富民中的作用,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机电专业教师应具备科技推广的素质。

(四)职业素养与职业素质

熟悉行业背景,了解企业文化,掌握行业企业技术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机电类企业主要生产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和专业技能要求,关注并了解机电行业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不断革新。能及时接受行业企业新标准和新规范,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

五、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双师团队建设离不开校企合作,企业的配合与支持是双师团队建设的重要保证。中职院校可以依据自身实力建设校中厂,鼓励企业在学校内投资建厂,由企业来安排技术人员的指导,使企业技术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对企业来说,在学校内投资建厂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一些小型机械的零部件制造、机械设备的简单组装等都可以在校中厂进行,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节约了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还可以利用学校的设备来进行开发研究,减少了企业的设备投入,由企业技术人员来给学生上课,既能够完成学生的实训任务,还能够完成企业的生产计划,再为企业减少成本的同时扩大的企业效益,由此可见,校中厂的校企合作是一共双赢的局面,并且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仅直接影响职业教育职能的实现,而且关系到职业学校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的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我们的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要想尽快培养出更多受欢迎的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就必须尽快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机电教师队伍。因此,机电专业教师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积极探索中职教育的特点、把握其发展规律。工作中不断积累教育教学和实践经验,努力成为机电专业的教育教学骨干,成为“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李梦卿,张碧竹.教育规划纲要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4):55-59.

[2]张文利.高职机电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設[J].科技信息.2008(29):170.

[3] 董文静.关于如何成为合格的化工专业“双师型”教师[J].职教论坛,2011(6).

[4]赵永杰.浅析河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制约因素[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23).

[5]陈为,范骏.以就业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研究——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6] 王伟.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5(5):127.

基金项目:2015年度钦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微课设计应用的探索--以高级职业技能培养为例”

猜你喜欢

双师型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求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