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法隐喻理论“一致性”概念解析

2017-05-06董娟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层次化一致性语义

董娟

摘 要:“一致性”是语法隐喻理论的基底性概念,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定义和衡量标准,对于这一概念一直存有争议。本文旨在厘清这一概念的发展脉络,包括早期的涉及、语言系统语义层与词汇语法层的体现关系和语言进化论的深入发展,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全面地阐释“一致性”概念,承认其不可表述性,在具体的研究中应采用连续体和互补的思想。

关键词:一致性 语义进化连续体互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14YJC740017)阶段成果

一、引言

“一致性”(congruence)是语法隐喻理论的基底性概念,用来判断一个表达是否是隐喻式。由于概念提出之初缺乏明确的定义和量化的标准,引起了诸多质疑和争议。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胡壮麟(2002)归纳了年龄、词汇密度、自然度、历时顺序以及交际语式等五条标准;张德禄、赵静(2008)对概念隐喻中的一致式和隐喻式在词汇语法层面上的结构关系进行探索;丛迎旭(2003)认为一致式其實是以语义为基础的原型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用法;罗载兵、蒋宇红(2015)依据语义波理论来阐释语法隐喻。但多数研究旨在寻找标准,忽视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本文将回顾“一致性”概念的发展脉络,探讨“一致性”的不可表述性,以及连续体和互补的阐释视角。

二、“一致性”概念的早期出现

《功能语法导论》(Halliday,1985)把“一致式”定义为“最典型、无标记的事物表达方式”[1]。但Halliday的早期研究已多次涉及这一概念。“一致性”最早于1956年出现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范畴》 一文中,Halliday认为一种语法结构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每种形式出现的可能性用概率值来定义。如果某种结构反映语境结构,又具有最大值的概率就是“一致式”。Halliday又在1970年的《语言结构与语言功能》一文中提到了“非一致式”(incongruent),指一种类型的功能由跟另一种类型相关的词类来表达。70年代,社会语境中的语言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热点,Halliday的代表性研究《城市社会中的语言》(1978)和《反语言》(1976/1978)都涉及到了“一致性”。Halliday按照语言在不同社会语境中的变体,把在正式场合下使用的高语言变体和在非正式场合下使用的低语言变体称为“一致性模式”,偏离了这种模式就是非一致式的用法。同样,反语言是日常语言标准模式的隐喻式变体。Halliday还把“一致性”用于儿童个体语言发展阶段的人际意义描述中,《作为语码和作为行为的语言:对话的本质与个体发生学的系统功能解读》(1984)一文中,一致性表达被定义为“被看作是典型的意义选择”。[2]以上对“一致性”的定义大多与标记性、概率、标准模式和典型性有关,这些描述本身较主观。Fawcett(1980)提出了建立“一致性网络”,把名词化的识解方式被系统地表征为其他一致性识解方式的非典型变体,后来成为Halliday所指的概念语法隐喻的主要手段。

三、“一致性”概念的发展

早期对“一致性”的描述主要依靠语言使用者的直觉判断,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支撑。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和语法隐喻理论的深化,90年代,研究者开始探讨语法隐喻的形成机制,从语义层与语法层的体现关系以及语义潜势的拓展方面来进一步阐释这一概念。“一致性”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层次化(stratification)、语义进化(semogenesis)密切相关。

(一)层次化理论

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高阶意识”是把经验转化为意义的符号意识。这种意识依赖于语言演变的两个基本步骤:元功能和层次化。层次化是“把语境中的语言按照符号抽象度排列为次系统的总体维度。”[3]这些次系统由不同的层次组成,层次之间是实现关系。语言系统的层次包括语义、词汇语法、音系,语境是语言之上的层次;语义层由词汇语法层来实现,词汇语法层由音系层实现。Halliday&Matthiessen (1999)依据经验现象的复杂度确立了语言系统概念基块的3个核心语义范畴:序列、言辞、成分,在词汇语法层分别一致性地由小句复合体、小句、词组或短语来实现。Halliday (1999/2007)将这两个层次之间的一致性实现关系概括为级阶的一致性和成分的一致性。如表一所示,意义序列由小句复合体实现、言辞由小句实现、成分由词组实现,这是小句复合体、小句和词组在进化中产生的功能;但当其他语法单位在功能上取代了一致式中的语法单位时,就产生了隐喻式。层次化涉及语义层与词汇语法层的匹配实现关系,当两者之间出现交叉耦合,就产生非一致性的表达方式。因此,语法隐喻产生于语义层和词汇语法层之间的张力,层次化的系统本身就具有隐喻潜势。隐喻式的出现拓宽了意义范畴的体现域,也拓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模式。

(二)语义进化观

与层次化密切相关的另一重要概念是语义进化,Halliday(1998) 从语言进化的角度把“一致性”阐释为“语义模式和语法模式在它们共同进化的起始阶段的相互关系”。[4]Halliday & Martin(1993), Halliday&Matthiessen(1999)阐释了语义进化的三个时间维度:种系发生学,即人类语言的整体演变;个体发生学,即个体语言使用者的语言发展;和语篇发生学,即作为实例的语篇中意义的构建过程。“在整个语言的发展演化进程中,我们所能说的每一种形式对另一种形式而言都是隐喻的。”[5]但从动态演变的角度来看,一致式早于隐喻式出现。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首先掌握一致性的表达,再进一步掌握隐喻式,经历从概括到抽象再到隐喻的3个关键步骤,完成从最初的识读能力到成人语言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从语篇发生学的角度来看,由于非一致式中信息丢失而产生的“派生优先”非常明显,新的语篇形式意味着人们对物质世界经验的重新识解,如一致式she announced that she was accepting在语篇中早于名物化隐喻式the announcement of her acceptance而出现,因为后者由于言语者、时态等信息的丢失导致了语义模糊。“即便是最抽象的科学语篇也是建立在母语语法的基础之上,依赖于语法对经验的最先识解”。[6]意义进化论对“一致式”概念和语法隐喻理论至关重要,如不考虑3个历时维度,就无法解释一组同源隐喻变体内在的顺序关系。只有从历史或动态的视角来看,才能搞清哪种表达方式是在3个维度上最先演变的,才能发现一致式的基本原理。一致式所揭示的是语言与现实的关系,经验最初以小句的形式被识解,进而以名物化的形式被重新识解,语法可看作是人类语言使用的轨迹。

四、“一致性”概念的解读视角

(一)不可表述性

Halliday(1994)认为语言学范畴具有不可表述的特质,“英语语法中有很多范畴我都不‘知道其意义,也就是说,对于这些范畴,我不能给予充分的定义,无法把他们与有意识的经验联系起来。然而,即使有些范畴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加以理解,也无法做出充分的界定,即用确切对等的措辞来解释。”[7]对语言学科的研究而言,研究客体和元语言都是自然语言,因此就存在“语言反为自用”,用自然语言来解释自然语言的问题。再者,自然语言本身具有“隐藏语法”特征。一个语法范畴之所以难以定义是因为它居于语言使用者的意识之下,不易被使用者所察觉。Halliday(1987)把语言中的意识分为四层:零层面、第一层、第二层和隐藏层。零层面位于意识的最表层,是谈话主题;第一层是比较直接可见的对词汇的反应;第二层是有形式标记的显性语法;最深层的是语法的隐藏类型,通常在大量的语言实例中找到规律性的“反逆”才能发现。隐藏语法可以被理解,但是要用明晰的逻辑推论对其进行定义和描述却有悖于自然语言本身的特质。语法是隐藏性的,那么语法与语义之间的体现关系就更加隐藏,更加难以表述。因此,表征语言系统的语义与词汇语法之间自然关系的“一致性”是描述语言系统深层特征的抽象范畴,无法给予具体明晰的定义描述。

(二)连续体

“一致式与非一致式之间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每一种语言的主要历史都是一部去隐喻化的历史。”[1]Halliday认为隐喻性是程度问题,彻底的一致式与彻底的非一致式之间形成连续体,不能简单区分,多数自然语篇倾向于取中间位置。完全一致性的表达过于直白,而完全非一致性的表达又不自然。

连续体的视角还涉及隐喻式的拆解问题,拆解的程度取决于研究目的和需要,不能一概而论。如隐喻式reduced loading 可以拆解成一致式(1) the load was reduced,能否再进一步拆成(2) less freight was being carried? Halliday&Matthiessen(1999)给出了否定的回答,进一步拆解并未改变由小句实现的言辞的语义地位,只是重新分配了言辞中各成分的语义特征。句(1)的语义特征为((carry + goods): fewer),信息的识解更趋一致性,the goods carried作为信息的出发点, the load是主语/主位,few处于新信息位置。句(2)的语义特征为((goods + fewer): carry),carry成为了新信息,偏离了一致性的识解方式。

(三)互补性

Halliday的语言学思想与“阴阳学说”有很深的渊源,互补性也因此成为贯穿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理解“一致性”同样也需要互补的视角。首先是动态与静态的互补。如前文所述,从语义进化的3个历时维度来看,一致式在时间上早于隐喻式,但从静态的角度来看,一组同源变体互为隐喻式。语义进化不同于生物进化,与生物系统中的物种更替不同,语法的进化保留早前的历史特征,隐喻式的出现并不否定或取代一致式,两种形式共同存在于语言系统之中,成为同样有意义的选择。一致式与隐喻式并无好坏之分,它们只是具体功能的不同。语法隐喻与语篇类型关系密切,如在科学语篇中,名物化的客观性较为突出,而在口语陈述性语篇中,人际隐喻作用较为突出。因此,一致式与隐喻式的选择取决于语境,既要承认一致式在语法进化过程中的优先性,又要看到共时语言系统中一致式与隐喻式的平等地位。

五、结语

“一致性”概念的早期使用比较主观,依赖于语言使用者的直觉判断,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90年代中后期,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语言系统层次理论和语言进化观对这一概念做出了理论阐释。语言学范畴具有不可表述性,Halliday“未能给予该术语以清晰的解释未必就是疏忽所致,而是一种无奈之举”。[8]“一致性”不是一个操作性的概念,要从连续体和互补的视角来看待。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A.K.1985.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Edward Arnold.

[2] Halliday,M.A.K.1984.Language as Code and language as Behavior:A systemic-func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nature and ontogenesis of dialogue[A]//In Fawcett,R.P.,M.A.K.Halliday, S.M. Lamb and A.Makkai(eds.).The Semiotics of Culture and Language.Vol.1:Language as SocialSemiotic[C].London: Frances Pinter.

[3] Matthiessen,C.M.I.M.,K.Teruya& M.Lam.2010.Key Terms i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M].London: Continuum.

[4] Halliday,M.A.K.1998.Things and relations:regrammaticizing experience as technical knowledge [A]//In J.R.Martin and R. Veel (eds.).Reading Science:Critical and Functional Perspectives on Discourses of Science [C].London:Routledge.

[5] Halliday,M.A.K.&J.R.Martin.1993.Writing Science:Literacy and Discourse Power[M].Pittsburgh: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6] Halliday,M.A.K.1997/2007.On the Grammar of Scientific English[A].In Webster, J.(ed.).Collected Works of M.A.K.Halliday.Vol.5:The Language of Science [C].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 London,New York:Continuum.

[7] Halliday,M.A.K.199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Edward Arnold.

[8] 朱永生,嚴世清,苗兴伟.功能语言学导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层次化一致性语义
差异化教学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以“电解质溶液”教学为例
基于Paxos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实现与优化
基础层建设对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研
揪出那只“混进革命队伍里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