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程与黄梅戏人才培养探究

2017-05-06邹慎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3期

邹慎

摘 要:语文课程具备审美性和人文性,它以文学作品为载体,有许多鲜活的美的素材,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品味,增长学生的才智,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对培养黄梅戏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知识的相关点 能力的相通处 情感的相融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黄梅戏人才培养与生态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2016A055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过“在培养21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语文学科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独特的作用。教学生学语言,也就同时在用人类的精神文明、用中华文化的乳汁哺育他们的成长,提高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 ①语文教学能开启学生知识的大门,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民族优秀的文化,提高学生的素质文化。

当今社会需要有文化修养的高素质人才。黄戏曲表演专业对学生的相貌、身材、嗓音等条件有很高的要求,但如果仅仅是扮相优美、身段窈窕而没有深厚的文化知识、文化素质,只是个“绣花枕头”、“山中竹笋”,好看而腹内空空、华而不实,那就不能在艺术的舞台上持久地绽放 ,散发艺术的光彩。 黄梅戏表演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表演者对表演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把握不准确,对剧本内容没有深刻地理解,那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就不一定会立体丰满。文化知识水平决定了艺术的高度,尤其是语文课程,它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学好了语文,才能为学习其他文化课和专业课做好铺垫,没有好的语文功底,演员对剧本理解的深度就不会透彻,艺术表演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和再现,语文学习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品味,增长学生的才智,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对培养黄梅戏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的相关点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巩固学生文化基础

语文课程中最基础的是字、词、句,这好像和戏曲表演专业没有相通之处,但对于黄梅戏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文化课基础差,要想学好专业必须先将语文基础知识学扎实。黄梅戏表演专业的学生入学初期以练习基本功、唱腔为主,到了二、三年级就要学习剧目课、专业较好的学生还会参与排演大戏。如果他们连最基本的文字基础都不能具备,文章的阅读和赏析能力有限,那么可能阅读剧本会有一定的困难,剧本的内容也不一定能够理解,更谈不上掌握剧情、领会编剧思想、理解剧本主旨了。语文课程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从最初的字、词、句到课文的分析,掌握文章内容、结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融專业知识、技巧于语文教学中

语文课本的内容丰富,能提供大量的素材。黄梅戏表演专业有很强的专业性,学生都注重专业的学习而忽视文化课学习。在日常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我们可因势利导,有意识地和专业学习相联系。在语文课本中,有戏剧、小说的题材,如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关汉卿的《窦娥冤》,我们可根据学生所学习的专业,请同学们参与扮演剧中的人物。语文课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学生专业学习、进行黄梅戏表演创作,准确刻画人物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语文课程中有许多优秀的篇目要求熟读成诵,而黄梅戏表演中也有大段的台词,学生要上台表演,同样也会整段整篇地背诵。学生可能不愿意记忆语文知识,在这方面下工夫,但对专业台词却念念不忘,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联系专业课的要求,鼓励同学们将语文课本的内容用专业的技巧强化记忆,将背诵的内容或唱或吟,怎样有效,就怎样记忆。如我们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可联系王菲演唱的歌曲《水调歌头》,而学习李煜的《虞美人》一词时就可以联系黄梅歌的演唱加强记忆。将黄梅戏专业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和生动,同学们既能很好地掌握文化知识,同时也促进了自己专业的进步。

二、能力的相通处

(一)审美能力

审美是艺术表演的重要特性,语文教学是提高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向学生传递什么是美、美的表现形式、美的层次等有关美的特征、规律,通过语文课程中美学的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必然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语文课本是表情达意的载体,文本中语言的音乐美、描写的层次美、情感的含蓄美、层次的节奏美、词语的意境美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黄梅戏表演学生的审美水平对他们专业水平有着很大影响。我院语文教材采用的是安徽省教育厅发行的中、高职语文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用书,而部分课文与黄梅戏剧目相互重叠,如中职语文课本里有《孟姜女》,而黄梅戏的传统大戏《孟姜女》广为传唱。高职语文课本有鲁迅先生的中篇小说《祝福》,黄梅戏根据小说《祝福》改编了黄梅戏电视剧《祝福》。从审美渗透层面而言,把黄梅戏艺术的审美渗透到我院语文教育,可谓得天独厚,相得益彰。语文课本中《孟姜女》和黄梅戏剧目《孟姜女》都讲述了孟姜女与丈夫范杞梁的悲剧故事,《祝福》和黄梅戏电视剧《祝福》讲述了祥林嫂不幸而悲惨的一生。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从审美层面而言,学生们体验到美的东西被摧毁而带来的心灵上震颤,将课文与黄梅戏电视剧进行比较,从而发现文学美与艺术美的共性与不同,进而逐步提高同学们的审美水平。

(二)口头表达能力

有些同学在舞台上能毫不费劲地将自己所学习的黄梅戏剧目表演得有声有色,但如果让他们叙述所表演剧目的内容梗概,他们却张口结舌或结结巴巴,不能流利地将内容说得清晰、有条理。这种怪象,要求我们要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同学们积累语言材料,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可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请同学们分析课文内容,或是请同学们将黄梅戏的传统小戏、经典剧目如《打猪草》《夫妻观灯》《女驸马》等剧情梗概流利地表述出来,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同学们觉得课本知识不是死的枯燥无味的东西,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同学们文化素质的培养、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对于他们所学专业的理解和提高大有裨益。

三、情感的相融度

(一)引导学生感悟情感

语文教学讲究文言心声,语文课文中无论写景、状物还是叙述描写,多为了抒发感情。而黄梅戏表演更需要情真意切的情感,所以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以情相联,从专业的角度理解、体会课本所表达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项脊轩志》一文,我们能从作者描绘的平淡的生活中感受到归有光对家人无限的深情,这和黄梅戏《天仙配》中“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所表达的情感上有共通之处。学习李密的《陈情表》,一直以来有“忠则《出师》,孝则《陈情》”一说,感受文中作者对家人的孝道,我们可联系《天仙配》中的董永,他卖身葬父,可谓至孝。这些看上去生涩难懂的古文,学生们或许兴趣不大,但如果结合他们的专业,打开情感的共通的阀门,学生们会迅速地感悟、理解,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发挥楷模示范功效

语文教学中的内容有着楷模教育、道德感化、示范影响的巨大作用。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鼓励学生敢于面对压力、克服困难。“立业不思种德,如无果之花”,学习艺术表演的学生首先要成为一个有品格有素养的人,然后才能要求专业的进步。黄梅戏表演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会面临许多困境,如唱腔不合拍、身段不协调、扮相生硬等问题,学生要忍受无法想像的苦痛,练习腿腰、肩脚的柔韧性。为了让技巧更加娴熟,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摔倒,不仅要流汗,甚至要忍受伤痛、委屈。同时,黄梅戏表演专业的学生要参与各种演出活动,有时一台戏不可能就一个人或一个班级出演,而多人演出必然有主、配角之分。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应该演主角而不愿担任配角;或不愿与專业不如自己的同学搭戏。语文课文中的教材就给同学们展现了生动的一幕,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位居廉颇之上,却处处忍让骄横的廉颇,不是怕他,而是将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争主角甘当配角。从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之间的谦让和合作精神。再如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这两个经典剧目就歌颂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美好情感。《五女拜寿》《荞麦记》,让同学们明白剧本对嫌贫爱富的不良思想的讽刺、鞭挞。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黄梅戏和语文教学都有着最基本的传达真善美的共通之处,语文教学在黄梅戏人才培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三)潜移默化的德育教学

语文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最好的课堂,语文课本中有许多鲜活的素材,无论是普通的小人物还是感人的大英雄,他们的小事或壮举,都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黄梅戏中也有众多这样的人物形象,如生活小戏《打猪草》中的金小毛、陶金花;《打豆腐》中的三叔公;黄梅现代戏《柯老二入党》《江姐》《风雨丽人行》中塑造的柯老二、江姐、秋瑾、吴芝瑛形象等。语文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极好素材,语文教学中德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使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文化素养和修养,更能够培养德艺双馨的表演人才,使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宽、更高、更远。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到虽然语文课程是文化基础课,黄梅戏表演是艺术类戏曲专业,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但语文课程以文学作品为载体,有许多鲜活的美的素材,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感悟人生,又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 ②这对同学们提高黄梅戏表演的水平有极大的帮助,能够提升黄梅戏表演学生舞台的艺术感染力,对黄梅戏人才的培养有深远的意义,进而促进黄梅戏这一民族剧种的活态传承。

注释

① 李玲.大学语文教学与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J].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26.

② 周丽.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