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之道,犹可传

2017-05-06王雷雷

师道 2017年3期
关键词:孙女我会爷爷

王雷雷

我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

那时,我的爷爷是一所中学的校长,他的家就在校园里面。我小的时候,最喜欢偷偷出门,晃悠悠地穿过长长的林荫路,从教工宿舍区一直走到教学区去。有时候,我一不小心就溜到了爷爷上课的教室旁边。我踮起脚努力从窗户往里看。爷爷穿着靛蓝色的中山装,带着黑框眼镜,左上的口袋别着一支钢笔,口袋里面有一个小本子,手上捏着粉笔。

我在窗户上伸出半个脑袋,长时间地盯着爷爷侃侃而谈的样子。那画面从此烙刻在我的记忆中。

为什么我总是喜欢偷看爷爷上课呢?那是孩童时代的行为,我无法回想起原因。而且,在后来我人生的二十年里,我并不知道这预示着什么。直到现在,三十而立的我和多年前的爷爷一样站上讲台的时候,我才醒悟过来:在二十多年前,年幼的我偷看爷爷上课的时候,上帝的手已经悄悄拨动了爷爷和我的命运之弦,把我们的命运调到了同样的音律。

师道的传承,在我的身上与血脉流传相关,在我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这事儿就已经自然发生了。

现在,教学经验尚浅的我,难免常常遭遇困境。当我在教学工作中有困惑的时候、当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我会想:“假如爷爷还活着,他会给我什么建议呢?对于这样的难题,他会怎么解决呢?”

在教学岗位工作之后,我越来越多地回想起和爷爷在一起的那些记忆。

有一次,一位年輕的教师前来拜访。爷爷慢悠悠地对他说:“教书育人啊,要有耐心。你,要学着跟学生好好沟通……”他们谈话的时候,我正好走到堂屋里。于是,可有可无的好奇心使我听取了一耳朵。那时候我是四岁?还是五岁?年龄已不记得,但这遥远的印象,我现在却记得越来越清晰。

沟通,成为了我的教学经验中最大的关键词。我想,现在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是单方面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应该包括老师和学生之间思想、思维方式的交流,心与心的交融。与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候,我常常有意识地使用“我们”“咱们”“大家”这些称谓,而不是“你们”“你们专业”“你们班”。我希望从细节做起,然后慢慢消解老师和学生之间天然存在的不一致的步调,最终找到一个相对无障碍的交流模式。

我现在所教授的专业课程是写作板块。写作本身,即是使用语言文字来进行精确的信息表达,从而使读者获得相对应的阅读效果的一种主观性活动。为了引发大家的写作热情,我会在写作课上和学生们一起即兴写作,并以自己即兴写作的经验、作品与学生们展开讨论和交流。这么一来,同学们就会清楚地看到:写作,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包括了多少种有趣的类型。同时,他们也更明白,语言作为一种沟通和交流的高级工具,是多么的精妙!在我们的写作课上,经常出现创意十足的优秀作品;而我,总是为大家的智慧感到惊讶和欣喜!当学生作品发表的时候,我会在网上转发,也会在现实中向好友“炫耀”。这成就感,甚至比我自己发表文章还要高!

每当这时候,我多希望爷爷还活着,看一看自己的大孙女正在努力做的事情!如果爷爷还活着,我相信他是欣慰的、自豪的;如果,冥冥中真有超自然的力量,我相信爷爷在天国里一定会为我感到骄傲!不仅仅因为我是爷爷的孙女,更因为师道在传承——他是我在师道之路上的引领者。

师道之路,就这样,薪火相传!

(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中文系)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孙女我会爷爷
老的定义
老的定义
冬爷爷
站着吃
我会分辨
我会玩
爷爷说
为谁吃饭
有什么比我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