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及实施路径研究

2017-05-04米玛扎桑柯燕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认同感意识形态

米玛+扎桑+柯燕

摘 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政治、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化,增强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对于构建西藏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国家和地区安定团结、促进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探讨了增强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的有效方法和实施路径,为新时期下西藏基层政治思想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 藏族 认同感

作者简介:米玛,西藏大学财经学院藏语文专业;扎桑,西藏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审计;柯燕,西藏大学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215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的成员,藏族人民所取得的成就受到世人瞩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产生的民族凝聚力发挥了重大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藏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引领人民建立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政治环境和背景日益复杂化,各种舆论、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通过不同渠道流传散播,藏族人民正在接受新的考验,增强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具有新的历史意义。因此,随着经济发展和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西藏地区的政治思想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增强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强化理论,增加途径。

一、新的历史时期,增强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的重大意义

首先,增强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藏族人民和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唇齿相依,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团结稳定将泽被全国各族人民的子孙后代。中华民族尊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藏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共同面对未来的各种困难和不良思潮的侵袭,共同抵御外来势力的干扰,以稳定坚实的步伐步入新的时代。

其次,增强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西藏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西藏的和谐与稳定,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国本世纪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强国,在国际上具有大国地位和影响力,因此,不断受到西方外来不和谐势力的觊觎。国际各种干扰势力会以各种手段对不同的人民群体进行思想侵蚀。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下,增强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是保证西藏地区长治久安和长远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国家的政治思想堡垒则坚不可摧,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则不受侵犯,藏族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繁荣发展。

二、 影响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的因素分析

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其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总体而言,从解放初期藏族人民彻底挣脱农奴制的枷锁,到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表现在政治改革、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以下综合分析影响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一) 影响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的积极因素

1.政治体制民主改革。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藏族人民彻底摆脱了封建农奴制的桎梏和残酷剥削,当家做主,成为社会的主人,从此获得了尊严和自由。党和政府对藏区人民关怀备至,从藏族人民中选任基层各部门领导,人民有了参政议政的权力和机会,在党中央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创建美好家园。民主体制改革,极大提升了藏族人民的社会主义归属感,坚定了藏族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

2.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西藏经济发展与人民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相辅相承的关系。经济的快速发展,坚定了藏区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的提升,又促进了经济的迅猛发展。根据最新统计数据,藏族地区经济已经连续23年呈二位數的速度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西藏地区有300万人口,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已经突破千亿元。尽管西藏地貌独特,地域寒冷,基础条件不好,经济发展存在先天不足。国家针对西藏地区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植政策,并提供了各种援藏的支持,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西藏地区仍然保持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因此,西藏人民坚信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才能得到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支持和关爱,告别过去贫困的生活,摆脱落后的经济面貌,奔向富足文明的小康社会。

3.藏族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西藏地区民生的改善,极大增强了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近几年,藏族地区人民政府将三分之二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实现了十五年免费教育,建立敬老院和儿童福利院,使孤寡老人老有所依,孤儿不会流落街头。藏区政府增加对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投入,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全区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的平均寿命和健康状况显著提高。交通状况、居住条件得到改善,藏区人民生活现代化程度提高。西藏人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社会主义的温暖,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 影响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的消极因素

1.外来势力的思潮侵蚀。我国改革开放后国际地位提升,经济崛起,使西方国家感到不安和威胁。长期以来,外来势力不断从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进行思想侵蚀,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妄想通过“和平演变”的战略,从思想上腐蚀广大人民,分裂党和国家。他们以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论调,煽动人心,蛊惑群众,瓦解藏族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一些混淆黑白和颠倒是非的言论,会阻碍藏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成为影响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的消极因素。

2.网络发展以及文化多元化的消极影响。随着科技的普及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投入,西藏地区的互联网覆盖率大幅提高。广大城乡居民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渠道了解国家大事,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和沟通。然而,互联网的普及是一把双刃剑,各种消极言论也会通过网络散布和流传。西方舆论打着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号,弱化社會主义价值观对于广大藏族人民的精神指导意义,妄图抹杀社会主义的历史成就。他们鼓吹拜金主义,将个人利益置于民族和国家利益至上,鼓励年轻人追求无政府主义的自我奋斗,扭曲了主流价值观,对一些年轻人的思想产生了恶劣影响。文化的多元化也使部分人迷失了信仰,西方媒体以五花八门的现代艺术和价值观为催化剂,培养年轻人的拜金思想,以“普世价值观”否定国家至上的爱国主义思想,严重威胁藏族人民的价值观和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3.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西藏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广人稀,地貌独特,由于地缘和历史的原因,经济水平和人均GDP均低于我国平均水平,表现在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交通不发达,人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科技发展落后,贸易往来不如内地经济发达地区活跃。但是随着信息交流的增多,藏族地区外来旅游和居住人口增多,藏区人民已经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差距,并对经济发展寄予很高的期望。由于西藏经济发展与内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存在,一些藏族居民的思想会产生落差和消极情绪,以至于影响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三、增强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通过以上的分析,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藏族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增强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共产党的领导,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和主导地位。积极开展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群众中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带领西藏人民走富强民主的道路,构建文明和谐的藏族人民的家园,共同构建伟大的中华梦。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建立健全民主与法制,帮助群众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障藏族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维护藏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构建自由平等的和谐社会。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操,弘扬藏族人民勤劳、朴实、善良、勇敢的优良品质,捍卫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共同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宣传,使西藏人民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形成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政治认同。

培养科学、民主、政治思想过硬的领导干部团队,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加强党政领导团队内部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基层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主义归属感,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西藏基层群众切实感受到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与关怀,增进民族情感,搭建民族桥梁。宣传和弘扬各民族大团结的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在基层群众中开展新西藏和旧西藏的对比教育,培养人民的感恩意识,人民会意识到今天西藏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为西藏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益处,增强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增强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稳定的新西藏。

(二)持续深化政治体制民主改革

民主制度对于西藏人民具有重大意义,是藏族人民摆脱封建农奴制的压迫和旧势力的统治,真正当家做主,成为自己主人的重要标志。因此,深化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改革,推进基层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必然增强西藏人民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完善藏族地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中国共产党对西藏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加强西藏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工作,坚定“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治国”的思想,通过法律维护公民利益和社会秩序。加强人民代表大会依法监督的职责,推进政务公开与透明,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夯实基础,凝聚人心。

推进基层民主制度改革和深化,能够让更多的基层人民共同参与管理,保证人民的话语权和参政、议政的权利,提高基层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切实解决人民生活的基本问题,实现民族区域自治,调节民族矛盾,增进民族团结。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请基层群众参与讨论并制定决策,增加法律和制度的透明度,能够改善民族关系,形成互相尊重与信任的良好社会风气和氛围,保障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权益,增强政策的民主性。采用公开、公平、公正的干部选任机制,选拔更多的藏族干部参与管理,并为群众提供更好的监督和交流平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增强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实现政通人和,使人民群众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三)加强法制监管和网络环境治理

针对新的历史时期互联网环境复杂化的问题,加强网络监管部门的建设,进行网络环境治理,净化网络环境,抢占舆论阵地。互联网用户群体具有年轻化、知识化的特征,他们比普通的藏族人民劳动者有更高的受教育背景,掌握更多的文化科学技能,思维活跃,是网络舆论传播的主体。所以,网民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同时,网络的沟通交流更具有隐蔽性和迅捷性,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做出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和人民安全的行为。所以,网络监管和治理迫在眉睫。

首先,积极抢占网络舆论阵地,为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服务。在基层组建互联网党工委,建立党支部网站,加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网络凝聚力。建立各级政府新闻网站,促进新媒体的发展,增加政府部门的网络办公和交流渠道,注重基层群众的网络信息反馈,增强与广大网民的交流与互动。运用网络阵地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西藏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增进西藏人民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旗帜鲜明地反击破坏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言论及思潮。

其次,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建立各级网络舆情监测机制,认真做好网络监管和治理工作。网络舆情是对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的关注与讨论,通常具有倾向性,对网民的认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网络言论的随机性、非理性、交互即时性难免会对社会舆论产生負面影响。运用科学的大数据手段进行网络舆情监测和管理,可以控制不法言论的传播,有效引导网络舆论,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局面,进行网络环境的自我净化和管控,培育网络环境的正能量,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态。在此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繁荣和治理并举,规范网络行为,强化道德约束,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强调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实现法制化、科学化的管理。

(四)积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大力发展西藏地区经济,积极改善藏族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增强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我国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举措,为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地域的限制,基础设施发展落后已经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瓶颈,阻碍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往来于信息交流,同时也抑制了西藏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通。“一带一路”的建设,即将打开西藏至周边国家的大门,西藏地区将有更多的机会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实现科技发展和经济腾飞。政府部门要加大国家经济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藏族人民抓住时代的契机,以不同的形式投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潮。

其次,深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民族经济,加强对外贸易。鼓励和扶持西藏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发挥西藏的资源优势,建立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发展模式,帮助人民走向致富的道路。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的力量,民营企业主会自发成为维护社会秩序,捍卫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挖掘西藏高原在材料、工程、医药等方面的潜力,发挥西藏得天独厚的地域和资源优势,采用灵活的资金配置,政府扶持与民营投资相结合,帮助西藏人民建立自己的核心产业。增强对外贸易,帮助企业对外沟通与交流,建立信息平台,帮助西藏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不断完善和发展。只有在经济上站立和强大起来,才能坚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五)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交流

西藏民族的高原雪域文化历史悠久,形式多样,色彩鲜明,从宗教艺术、天文逻辑,到藏传医药、文学伦理等,不仅是西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信仰,是西藏人民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宝库的财富和世界文化遗产瑰宝。理解、尊重、弘扬藏族的民族文化,是增强藏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社会归属感的基础与前提。增强藏族人民的社会主义归属感,必须尊重他们的传统风俗、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藏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甚至排他性,经过漫长的古代、近代、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其文化内涵同时包含了文明、进步、开放的内容和落后、保守、封闭的内容。尽管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冲突,但是需要以杨弃的原则,海纳百川,包容不同的文化形式,弘扬优秀的藏族历史文化,摒弃封建思想和等级制度思想,加强文化交流与融合,将现代文明的理念融入民族文化。藏族人民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善良吃苦、团结协作、乐善好施等品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非常吻合,是全社会人民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必须加以赞美和弘扬。通过挖掘藏族传统文化的优良精神内涵,激发藏族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增进各民族的团结和友谊,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通过以上阐述,深刻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藏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政治思想工作需要与时俱进,抵制各种负面思潮的影响,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共产党的领导,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捍卫祖国的和平与稳定,和全国人民共同建设民主富强的和谐家园。增强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任重而道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使藏族人民在复杂的局面下坚定信念,无所畏惧,同心协力,共谋发展,实现科技、经济、文化领域的突破性飞跃,为子孙后代建设更加美好辉煌的西藏。

参考文献:

[1]刘畅、刘静.互联网时代下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求知导刊.2016(19).

[2]曹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作用与途径研究.辽宁大学.2011.

[3]张震、郭亮.意识形态导向一元性与社会思潮取向多元性冲突的消解.中共贵州省委党报学校.2015(6).

[4]陈文德、马进贤.旗帜鲜明地做好西藏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新西藏.2016.

[5]陈敦山、王潇.西藏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初探.西藏发展论坛.2016.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认同感意识形态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