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龙麟:麦秆的华丽变身

2017-05-04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马老麦秆马龙

麦秆,麦子的茎,是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每年收割之时,大批的麦秆随即变成无用的垃圾。这样不起眼的材料在马龙麟眼里,可都是宝贝。马龙麟——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氏麦秆画的传承人。今年七十岁的马老做节能环保画已经几十年了。废旧床单、拖把布、腈纶毛线、烟盒、铁丝……在马老手里,这些材料总有它们的用武之地。

马龙麟生长在上海一个艺术氛围浓郁的家庭,当地盛行苏绣,马龙麟从小就跟在母亲后面学习刺绣。儿时的兴趣与所学,可能是最好的催化剂。她有一双点石成金的手,可以将废旧的材料变成宝贝。她用铅笔在电光纸的背面涂抹,剪出各种各样的形状,简单的材料变幻为一张张精致的贺卡。在马老家中,墙上挂的、桌上摆的大多是她自己亲手制作的节能创意工艺品:丝袜挽成的孔雀光辉灼灼,旧床单改造的牡丹竞相“开放”,麦秆拼接的仙鹤怡然独立……马老说:“周围的环境熏陶我做这些,我也乐于做这些事。”

当然,让马老投入最多精力的还是麦秆画,她总能根据麦秆的颜色深浅来排列它们的位置。在马老家中的墙上挂着一幅雄鹰展翅的麦秆画——老鹰的每一丝羽毛都经过精心挑选,毛色之间的过渡也自然流畅,羽毛在渐变之间显得立体逼真。传统的麦杆画多是以平面为主,而马老的麦秆画却是立体的。

染色的原料,也在不断改良。“十几年前,我才开始研究染色麦杆画。当时,我是用孩子們的水彩笔来染色的。染上以后,色彩是丰富了,但也有缺点,那就是不能大批量地染。”后来,马老开始采用纺织品染料来染麦秆,结果成效显著。

马老虽然已经退休很多年了,但她仍然坚持将自己的技艺传递下去,最早的学生跟随她学习已经十二年了。生活中的马老平易近人,与学生们打成一片,课堂上总是阵阵欢声笑语。有细心的学生录了一段她上课时的小视频:学生们围成一圈,就如何用麦秆撕出羽毛的形状,讨论得不亦乐乎。前些年,马老还在安居苑小学做校外辅导员,课下时间教小孩子们做手工节能画。而教学所得,则成立了一个基金,每年作为奖学金发放给学生。

在问到马老做创意画的原材料如何得来的时候,她说:“都是变废为宝。你看,每次需要的麦秆,都是我跟学生一起下田采集的。”她向记者展示了一些照片,照片中的她手持镰刀,围着围裙,在金色的麦田里,笑得很开心。马老的亲友知道她需要废旧材料,总是会特意为她将易拉罐、废布头等留起来。

谈及麦杆画的创作,马老认为,提高创新意识很重要。“怕竞争,就永远无法前行。失败了再来,好的创意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在国内,麦秆画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但马老的一些学生带着麦秆画去国外后,反而受到了密切关注。为了不让中国的传统工艺失传,她不敢停下创作和传承的脚步。

2014年,马龙麟被全国妇联授予 “全国低碳创新明星”称号。 2015年,她的麦秆画《和谐家庭》摘得中国工艺美术(合肥)博览会金奖。 2016年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选中,她的作品《丹叶吟风》也荣获银奖。外界的肯定赋予马龙麟极大的信心。马老相信,每一幅作品都是一次传承的开始,麦秆画在她这里将是一个新起点!

欣赏更多作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老创客”微信公众号!如果您也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请拨打电话0551-62607765!

猜你喜欢

马老麦秆马龙
大丰麦秆画
Relativistic effect on synergy of electron cyclotron and lower hybrid waves on EAST
折段麦秆来作画
变废为宝的麦秆画
米寿书法家马良骥:满纸云烟一抹笑
103岁老作家马识途:总乐观 勤写作 练书法
豫剧大师马金凤的长寿之道
要命的存在感:遛“名贵鸟”遛出了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