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份岗位 十年情怀

2017-05-03蔡汉飞

上海人大月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信访工作议题岗位

蔡汉飞

2007年3月,我从研究室调研处赴静安区临汾街道挂职锻炼一年回来后,被组织安排到信访办工作,迄今已整整十年。十年信访路,十年信访情,我深刻感到在信访岗位上工作,比我之前在其他岗位上受到的磨炼更深刻、更艰苦,确实是机会难得,终身难忘。记得一位领导说过,信访干部坐的是“清水衙门”的位,当的是“无权无钱”的官(指工作职责无关乎人财物调配),干的是“机关第一难”的活。这几句话既是对信访工作艰苦状况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同时也是对信访干部的认可、鼓励和关心。我对信访岗位是这样理解的:

信访工作是难度很大、责任很大、压力很大。老百姓常说,天大地大不如人大,到人大来上访的群众往往是“走了千百家,最后到人大”。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大多经过政府的裁定和法院的判决,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十年下来,一天也不敢懈怠,一时都不能放松。十年来,我处理群众来信16284件,带领处室同志处理全国人大交办件8756件,解决信访事项525件。我们信访干部总有一个梦,就是凭自已对党和人民的一颗忠诚之心和一腔热血,多化解、快化解信访矛盾,既减轻党和政府的压力,也减轻自已的思想负担。群众少堵门,信访干部少堵心啊!为了圆这个梦,涌现了费兴耀、张红芳这样的先进典型;为了圆这个梦,我们虽已身心疲惫,但还要风雨兼程。在这“风雨兼程”中,有党性、有良心,有责任、有人品,有时也会感到力不从心,但最能表达我十年感受和体会的是这样一句话,叫作:“既有慷慨悲歌的感叹,更有感慨激扬的兴奋。”

信访工作有压力之苦、劳心之苦、困惑之苦。一是压力之苦。既有来自领导严格要求的压力,也有来自群众的压力。信访群众一双双企盼的眼睛在看你,哭声怨声总是萦绕在耳际挥之不去。解决不了,良心受到谴责,内心感到愧疚。二是劳心之苦。信访工作既要劳其筋骨,又要劳其心智。化解一件历史遗留老案,就像是一个工程,有的甚至需要做几年的工作方可息诉。有时一个信访件就是一本厚厚的书,要从历史的经纬度中厘清案件的脉络是需要化一番心血的;有时为接待一批集访口干舌燥,遇上缠访闹访更是既生气又痛心,这类事是常有的。三是困惑之苦。中央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改革后,按照文件要求,涉法涉诉信访统一由政法机关来处理。人大在其中到底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我们一直在探索中前行。

信訪工作要服务履职、服务代表、服务群众。一是服务履职。近三年来,我们围绕常委会的立法、监督项目,群众普遍关注、社会影响较大的信访事项和热点问题,通过《人大信访》《信访情况专报》等载体,为常委会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共编发《人大信访》36期,《信访情况专报》69期。每年上半年,为配合“小人代会”的召开,我们完成“上半年信访热点情况分析”的材料;每年下半年,为服务常委会确定监督议题,我们整理提炼对下一年常委会监督议题的建议。近三年来,共提出监督议题建议17条,其中,被常委会正式列为监督议题的有8条。二是服务代表。近三年来,我们与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一起,组织744名市人大代表参与常委会的信访工作,共阅看群众来信8469封。有35名代表对41件来信表示关注。对代表关注的信访件,我们做好跟踪督办工作。三是服务群众。我们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信,把群众反映的事项当家事,尽最大的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去年我们协同内司委,重点抓了427件涉执信访件的跟踪调研,取得较好效果。我们还做好154位信访老户的程序引导、法律疏导和思想劝导工作。

信访岗位,让我在点点滴滴中回忆你,在字里行间中读懂你,在万般情怀中感悟你…… (作者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

猜你喜欢

信访工作议题岗位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工商银行湖南邵阳分行构建分工清晰责任明确的大信访工作格局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做好基层信访工作 共建平安家园
“平语”近人”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加强组织系统信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