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食品安全新坐标:“市民满意”

2017-05-03孙鑫

上海人大月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本市备案上海市

孙鑫

食品安全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3月20日,《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正式实施。该部“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地方法规,设立了符合本市实际的创制性规定,从严治理上海市食品安全难点问题与历史顽症,并首次将餐饮配送纳入监管范围,以“备案制”破解弄堂美食的证照难题。《上海市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行动方案》,也已于今年1月8日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

3月17日,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副市长陈寅介绍了《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上海市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行动方案》有关情况。市食药安办主任、市食药监局局长阎祖强,市食药监局副局长张准民,市农委副主任陆鸣出席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两个导向”+“两个责任”

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建设

据陈寅副市长介绍,截至2016年底,全市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企业共有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25.1万张,主要食品风险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7.3%,集体性食物中毒报告发生率为0.95例/10万人口,共查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7240起,罚没款金额1.63亿元。“十二五”期间,本市已形成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专业监管+基层综合执法”的监管体系。

在食品安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本市制定了《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与《上海市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行动方案》,完善与超大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符合的食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突出“群众满意、社会认可”,全面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行动方案主要体现了坚持两个导向和落实两个责任。

坚持两个导向:即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行动方案以人民群众反映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为工作重点,以实现群众对食品安全的美好愿望为努力方向,围绕影响食品安全、群众反映突出并亟待解决的食品安全问题,围绕网络食品经营新问题、新情况等展开。

预览 名称 摘要 类别 修改 删除

落实两个责任:即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的监管责任。本市坚持“党政同责”,将食品安全列为各级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层层落实责任。率先制定《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探索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机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食品安全条例专题培训考核,提升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积极引入社会第三方,探索开展食品安全管理质量体系评估。体现加强食品安全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从严落实监管措施,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完善“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强监管部门与网络第三方平台信息对接与共享,提高运用大数据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发挥社会各方作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实施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健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发挥村(居)委会“一站三员”作用。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建立由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参加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队伍,成立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与法律顾问,发挥行业协会和第三方作用,加大食品安全公众宣传与社会监督力度。

实现“四个更”的效果,即通过努力,使本市食品安全的法规、标准、制度更严格健全;群众反映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更有效解决;食品安全企业主体责任和相关各方责任更落实到位;“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更明显提升,努力将本市建设成为全国食品最安全、消费最放心、市民满意的城市。

“两份清单”+“监管联动”

创新政府管理形成社会共治

新实施的条例,创设了小餐饮备案制度,即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但经营食品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要求、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向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临时备案。

据透露,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办理临时备案的具体要求、标准及相应的退出机制已在制定中,最快今年将出炉实施。根据目前设想,临时备案监督管理办法将设两份“清单”。一份是“正面清单”,提供给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告诉他们哪些情况可以备案;一份是“负面清单”,提供给备案者,告诉他们哪些行为不可以有。阎祖强表示,以没有许可、临时备案状态从事小型餐饮服务的行为,至多只能维持3年,监管部门希望借此倒逼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升级”。

关于私房菜和网络订餐。阎祖强说:“对于网络订餐产品我们是支持的,这方面的质量安全体系已经建立,也和一些网络订餐平台合作,用大数据来加强平台准入,全部按照将要实施的食品安全条例,严格准入信息核查。在没有核查清楚前,全部予以屏蔽。通过严格的审查,规范的监管,相信这个行业将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还有一些进口食品绕过了海关和检验部门,通过跨境通、保税区或者代購进入国内市场,对政府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陈寅表示:“很多新业态、新模式用传统的管理办法已经难以涵盖了,就需要政府部门的监管联动。首先就是信息联动,其次是标准合理。如果说管理的标准还是传统的,不看市场的变化,用自身坐在办公室里想的标准是难以适应的。当然不代表这次解决了问题后面就没有漏洞,因为新的问题还会产生。所以,要全社会形成共治格局,希望消费者、平台公司共同来参与监管。在今年的食品安全城市行动方案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形成社会共治,很多的平台公司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对接入平台的经营户同样提出相关的安全要求,从而实施更有效的监管。”

“从严监管”+“源头治理”

管好进口放心入口

作为超大型城市,上海有70%以上的食品是来自于外省市或者境外,近期很多网民提出日本的大米、麦片等到底有没有风险?新的条例实施之后有什么举措来保证外来食品的安全呢?阎祖强说:“上海最严的地方立法怎么实施?就是从严监管、源头治理,对于外地检验检疫报告进行备案,和出入境检验部门加强对进口食品信息互通,共同监管好进口食品上市问题。”

“2016年在本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当中,已经把放射性元素的产品列入我们风险监测的重点,对市场上销售的蔬菜、水果、生鲜乳特别是水产品,加强了放射性核素污染的专项监测,进行了七大类50件分10项放射性核素的监测,覆盖了生产流通全环节,检测出样品全部符合放射性核素国家性的标准要求。”

上海一直有很强的技术团队来从事相关检测。今年,食药监局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经商谈好,建立一个监管的信息平台,把进口的、备案的食品信息,和流入到市场的信息对接起来,以保证上海市民的食品安全。

“我们重点要解决群众消费量大、和群众接触面广以及群众感觉到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这三个方面着力解决,相信能够提高市民的满意度。”阎祖强说。

猜你喜欢

本市备案上海市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我省高校新增备案和审批本科专业名单
【数据一览】
本市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走势图
2016年第五批农药企业迁址更名备案名单
照片墙
曲奇饼盒中的挑衅书
本市二手房成交量及价格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