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2017-04-27李小平

开心素质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外新课程数学

李小平

随着我国对于综合性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模式的改革更加重视,尤其是目前存在的教学目标不准确,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不重视等问题,急需要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落实新课标,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构建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强调并积极提倡学生的合作學习,对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首要的就是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以下要素:第一,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互相支持、配合,有效互动交流。第二,小组成员明确组内各自责任分工。第三,组内成员之间建立互相的信任感,有效避免组内冲突。第四,小组成员能够评估合作学习的效果,并找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寻求提高合作学习的措施。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之间实践、经历、参与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二、优化考试模式

可以采用课堂、课外、最终测评三个不同的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别考量。其中课堂学习效果的考量要根据学生课堂的具体表现来评分;课外学习效果的考量主要是考查学生在课外对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能力以及课外完成作业的具体情况;最后测评主要是以卷面的形式,对所学的基本知识、应用的掌握情况检查。这种测评更能符合新课改创新、公平的原则。

三、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将教材内容或是课本之外的知识以动态的形式进行信息展现,有效地规避了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更加体现了学生主人翁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理解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能更深刻地了解数学本身具有的内涵。

例如,教师在讲解数学习题“一架飞机要在指定的时间内,飞向某目的地,若飞机保持800km/h速度,能够早到0.5小时,当飞机以600km/h速度飞行时,就会迟到0.5小时,求出规定的时间以及航程;”

由于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加上学生学习差异大,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将多种解法一一进行列举。

解法一:问题1:600×0.5+800×0.5=700(千米),800-600=200(千米),700÷200=3.5(小时)问题2:800×(3.5-0.5)=2400(千米)或600×(3.5+0.5)=2400(千米)

解法二:问题1:600×(0.5+0.5)÷(800-600)=3(小时),3+0.5=3.5(小时),700÷200=3.5(小时)。问题2:800×3=2400(千米)

解法三:问题1:800×(0.5+0.5)÷(800-600)=4(小时),4-0.5=3.5(小时)。问题2:600×4=2400(千米)

这对于班级整体学生来说,不仅起到点拨、启发的作用,同时也起到数学思维构建、学生认知能力激发的作用,可见对于学生进行知识延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注重评价

传统数学教学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多为纠错、指责为主,这对于学生积极性、自信心、成功欲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师充分利用积极评价,将其评价转为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表现适当、适时、适量的进行表扬和引导;尤其是针对不肯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可以合理地利用语言、姿态等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内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平均数”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想并说出自己熟悉的事物,采取物质奖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让学生回答“当两个队伍人数不均,是否可以进行成绩比较呢,并说出为什么”问题时,教师要给予一定肯定和鼓励“学生回答的非常好,不仅说出了比较的方法也就是求平均数,同时还体现出了公平意识,我们要向他人学习,能够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理解;”此外也是在引导班级其他学生按照平均数所学概念进行分析,最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教师的示范行为,一个眼神、一句鼓励,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对此教师要不吝啬积极评价,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继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分析,发现要想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与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方式等是分不开的,对此首要的就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能力,继而更好地带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更好地落实新课标下数学教育工作。(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新院小学)

猜你喜欢

课外新课程数学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取经之路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