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学术期刊出版研究

2017-04-26

关键词:科技期刊虚拟现实论文

徐 玲 英

(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安徽合肥230039)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学术期刊出版研究

徐 玲 英

(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安徽合肥230039)

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人类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各种感知能力的延伸。虚拟现实立体展示的最佳表达效果切合科技期刊的特点,在实验设备展示、实验过程展示、科研结果对比等方面显示出较大优越性。虚拟现实技术“受众主导”理念切合了科技期刊的特点。虚拟现实交互阅读满足了科技期刊“以读者为中心”的办刊需求;虚拟现实服务平台的读者信息统计助力科技期刊实现论文的精准推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虚拟现实制作商蓬勃发展,他们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科技期刊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作者、编辑与虚拟现实技术人员的跨界合作,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科技期刊出版具有可行性。

科技期刊出版; 虚拟现实技术;必要性; 可行性

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和人们阅读习惯改变,纸质期刊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向数字化期刊转型。目前我国虽然出现了像中国知网、重庆维普和万方等大型数据库和一些期刊网站,但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仍然存在纸质期刊内容平移、版权混乱的缺陷。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如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具有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补充的科技期刊出版新形态,对提升科技期刊出版质量、增强读者阅读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一、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在出版业的先期经验

虚拟现实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利用图形渲染技术、仿真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和定位技术等,生成能被人的视觉、听觉、触觉所感知的与真实环境高度近似的数字化环境。作为一种主体认识的新技术,虚拟现实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人机界面的互动性以及跨越时空的信息传播等特点。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现实场景,不仅可以超越时间,还在空间上实现了多维生产和时空的转换。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广泛使用在危险环境下或高度精密的技能训练以及耗费巨大的军事演练中。影视制作、电竞类游戏更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现实世界或假想世界场景数字化,供用户逼真地观赏、体验[1]2-46。

虚拟现实技术已开始与出版界联姻。例如索尼公司与《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合作,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了《wonder book》;卡尔顿公司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出版了以恐龙为主题的图书《iDinosaur》;皮尔森教育出版集团出版的教科书也嵌入了虚拟现实技术[2]48-50。我国《成都商报》将传统纸媒出版业务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打造了立体平台“拍拍动”,使一张张新闻图片活动起来[3]47-50。虚拟现实技术在大众出版、专业出版、教育出版中的应用,改变了图书的出版形态和阅读方式,顺应了科学传播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实现了传播效果最大化;同时,也为虚拟现实技术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应用提供了启示和先期经验。

二、虚拟现实技术与科技期刊的耦合性分析

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著名论断。在他看来,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4]149。可以说,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并达到了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和谐统一,符合媒介演化的“人性化趋势”。

(一)虚拟现实立体展示的最佳表达效果切合科技期刊的特点

随着数字化时代到来,多媒体传播和实现交互阅读是科技期刊出版的方向。尽管虚拟现实展现的是虚拟世界,但它也是一种真实存在,能够被人们的五官感知。虚拟现实跨时空的立体展示和人机互动等功能切合了科技期刊的特点。相对传统纸质期刊或目前的数字化期刊,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设备展示、实验过程展示、实验结果对比等方面显示出较大优越性。

1.仪器设备的虚拟现实展示。科技论文,特别是发明型科技论文一般会介绍使用的设备,由于设备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作者往往很难用语言精确描述,于是作者往往用设备示意图来弥补文字叙述不足。但是由于版面限制以及黑白图片的清晰度问题,设备示意图并不能达到预期展现效果。例如《填埋体饱和渗透系数影响因素室内研究》一文[5]1164-1177,尽管作者详细介绍了自制大尺寸垃圾降解仪的组成部分,并绘有仪器示意图,但是介绍性文字仅限于组成部分的介绍,无法显示设备的组合结构;而示意图则由于版面的限制,显得模糊不清。

虚拟现实的三维内容展示功能,不仅可以使读者直观地看到设备的构造,而且可以随心所欲地放大、旋转设备,甚至可以一层一层脱落式地展示。图1为北京触角科技开发的纸质图书中虚拟现实设备展示图,读者可以根据使用说明,“面对面”地详细考察设备的构造,甚至可以拆卸、组装。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还可以节省文字叙述所占用的版面,扩大期刊容量,提高期刊利用率。

图1 触角科技VR设备展示图

2.实验、测试过程的虚拟现实展示。实验、测试过程是科技论文的核心部分,作者一般在介绍实验方法之后,抓住几个主要点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列出最终实验结果。但是科技论文的价值就在于传播科学并为新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实验操作过程的秘而不宣为下一步的还原研究带来困难。虚拟现实技术在作者提供的实验构式的基础上对试验过程进行聚焦和重构,不仅可以立体地再现实验经过,而且使一些具有时间、空间跨度的实验不再受时空限制。虚拟的实验还原展示不仅能被读者的五官感知,便于读者理解,还能够通过五官传入读者大脑,与大脑中的信息进行融合并有所作为。通过传感器的布设,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的情境分析,使读者实际地参与到实验过程之中,调整试验参数,检验实验结果。读者可以自由穿梭于“现在”“过去”“未来”等时空之中,实现人机互动。

3.科研结果的虚拟现实展示。部分科研成果结论抽象,例如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小组制备了收集效率、保真度和光子全同性国际综合最优的脉冲纠缠光子源,诸多量子通信领域的科研人员并不一定能深刻理解此结论,如果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结果进行虚拟现实展示,可以增加信息的精准性与信息传递的效率性,有效提高此领域的科研人员特别是刚接触该领域的研究生等的领悟和理解能力。

前期研究成果为当前研究提供基础,也为当前研究提供客观参考坐标。为了显示研究成果价值和研究方法先进性,一般科技论文都会做几个对比试验。例如胡根生等的《Thin cloud removal from remote sensing images using multi-directional dual tree complex wavelet transform and transfer 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6]1-19,为了显示试验结果的优越性,论文将试验结果与同态滤波法、剪切波变换法、小波变换法和对偶树复小波+SVR等方法的去云效果进行对比。尽管作者从去云的彻底性、去云图像的清晰性、地物信息保存的完整性等方面分析了该去云方法的优越性,但是去云效果比较图并未能显示出来。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比较变得更加具体而细致,清晰直观地展示实验对比效果,提高读者阅读体验。

(二)虚拟现实技术“受众主导”理念切合科技期刊的特点

期刊的影响因子主要取决于读者下载、引用量。读者多寡决定着科技期刊的影响力。以读者为中心,策划出读者需求的论文内容,提高读者阅读体验,是科技期刊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虚拟现实技术的“受众主导”理念切合了科技期刊发展需求。引入虚拟现实技术不仅能生动形象展现论文内容,达到精确化表达目的,而且还具有提升读者体验、增加作者黏性、实现精准推送的作用。

1. 虚拟现实交互阅读满足科技期刊“以读者为中心”的办刊需求。科技期刊是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但是我国科技期刊,包括期刊网站很少为作者、读者和编者搭建便捷的互动交流平台,科技信息主要是单向传递。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不仅改变和丰富了读者阅读形式,还使双向交流成为阅读的主要形式,实现了静态信息传递向交互传递方式转变。读者掌握了阅读主动权,他们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可以直接参与到论文研究传递过程中,评价论文质量,阐述自己观点,交流阅读心得,还可以转发分享论文,实现与作者、期刊以及其他读者交流。

2. 虚拟现实服务平台助力科技期刊实现论文精准推送。在目前期刊趋向专业化以及域出版的情况下,未来一种科技期刊可能只服务于一门学科,科技期刊的受众非常有限。发掘期刊的受众目标,迎合他们的阅读兴趣是期刊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虚拟现实一站式服务平台可以为科技期刊提供读者分析数据。例如北京触角科技公司开发了一款虚拟现实科技出版应用软件,读者在利用微信点击“下载APP”按钮时,界面会自动弹出填写个人信息的提示框,具体填写读者的姓名、学校、专业、研究方向、职称等项。虚拟现实服务平台保存并分析读者的阅读历史记录,主要包括每个子应用的下载次数,每个用户的子应用激活购买时间、子应用使用时长、子应用使用次数、日志等。期刊可以实时查看云服务平台数据, 掌握论文阅读情况。通过对读者阅读情况分析,可以找到明确受众,从而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送论文,扩大期刊论文影响力。同时,科技期刊还可以根据读者日志讨论,把握学术前沿问题,拟出栏目标题,有目标地邀请、组织作者写稿。

3. 虚拟现实制作技术可为科技期刊提供数字化集成服务平台。科技论文的作者在选题、实验研究以及论文论证和书写过程中都要参阅、利用已有文献研究成果。但由于篇幅和版面限制,作者不可能详尽地重述前人的成果,一般以注释或参考文献的形式标注。传统纸质期刊不能为读者提供相关知识链接,增加了读者阅读困难。可视化的虚拟现实制作技术,可以快速生成与论文关联的3D知识,通过与论文关联的虚拟现实数字信息,自动构建论文与论文、论文与图书,论文与在线数据之间的知识关联体系,大大方便了阅读。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加强知识组织、知识导航和知识评价等知识链接服务功能, 使期刊数字化出版搭建在良好的知识链接服务系统之上, 形成基于知识链接的科技期刊数字化集成服务平台, 继而推进科技期刊数字化向高层次、可持续方向发展[7]6-9。

三、虚拟现实技术与科技期刊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由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虚拟现实技术的开发应用得到了我国政府大力扶持。2016年上半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指导下,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编写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提出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传播方式。8月3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请组织申报“互联网+”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指出,我国要建设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地方政府也从资金、场地、网络等方面扶持虚拟现实产业基地发展。如福建省对虚拟现实产业基地加大专项扶持、金融支撑、设立虚拟现实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虚拟现实制作商蓬勃发展。目前主要有北京触角科技、乐相科技、蚁视科技、3Glasses、兰亭数字和锐杨科技等。虚拟现实制作商为科技期刊引入虚拟现实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科技期刊中嵌入虚拟现实需要作者、编辑与虚拟现实技术人员跨界合作。以北京触角科技公司与期刊社的合作为例,作者或者期刊编辑向虚拟现实技术人员发出个性化信息服务请求,虚拟现实技术人员使用感知Studio制作虚拟现实数字内容,读者可通过感知APP读取数据,如图2所示。

图2 作者、编辑与虚拟现实技术人员跨界合作示意图

触角科技公司开发的感知虚拟现实移动学习APP,支持主流移动终端、PC与虚拟现实硬件。读者下载期刊社发布的感知APP,以平板电脑、手机等为中介,并通过个人微信帐号登陆。微信扫描期刊上唯一二维码,加入期刊社微信公众号,并下载关联子应用。然后将手机摄像框对准纸质期刊或数字期刊中的图像,经过识别就可以在手机上看到该图像的三维立体形象。读者还可以在菜单栏选项中点击“帮助信息”按钮,查看具体操作办法,与这三维立体形象进行互动。

四、结语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为科技期刊传播效果最大化提供了可能性。虚拟现实技术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媒介形态,其与期刊的有机结合,切合了科技期刊“读者为中心”的办刊理念和服务理念,为传统期刊业重塑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科技期刊与虚拟现实制作商合作中最大的问题是经费问题。在合作初期,虚拟现实制作商对每个领域的虚拟现实制作都要新起炉灶,需要投入较多时间、精力,虚拟现实制作成本高昂。此期间,期刊社和虚拟现实制作商应该分担制作成本,政府应该给予虚拟现实制作商一定的资金补贴,扶持新型科技传播媒体的发展。一旦合作成熟,虚拟现实制作成本降低,虚拟现实衍生产品开发价值增值,期刊社则不必再分担制作费用,虚拟现实制作商甚至可以给予期刊社一定报酬,最终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良性发展。

[1]赵沁平.虚拟现实综述[J].中国科学,2009,39 (1).

[2]王秀丽,胡玉康.技术关照下的儿童书籍设计新形态[J].出版发行研究,2016,( 5).

[3]张瑞静,王卉,李金城.虚拟现实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J].出版发行研究,2015,(5).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柯瀚,等.填埋体饱和渗透系数影响因素室内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47(7).

[6]Gen shengHu,Xiao yiLi,Dong Liang. Thin cloud removal from remotesensing images using multidirectionaldual tree complex wavelet transformand transfer least square supportvector regression[J]. 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2015, 9(1).

[7]曾建勋.基于知识链接的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1).

(责任编辑 鲁守博)

2016-12-22

徐玲英,女,安徽无为人,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文学博士。

G23

A

1672-0040(2017)02-0072-04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虚拟现实论文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REALITY BITES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