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支持理论视阈下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2017-04-26杨磊周强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就业

杨磊+周强

(1.成都医学院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成都 610500;2.西华大学学工部 四川成都 610039)

摘 要:本文致力于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研究,并从社会支持理论的角度,分析贫困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其就业困难问题主要包括经济条件困难、社会关系支持不足等外在问题;自信心不足、综合素质不高等内在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方面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力度不够,没有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

关键词:社会支持 贫困女大学生 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大事,事关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事关个人幸福、学校声誉、社会进步和民族发展。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反应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衡。贫困大学生普遍把读书、上大学作为改变自己及家庭命运的主要途径。即使家庭经济再困难,也要让自己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比起非贫困生,他们更需要良好的受教育回馈,希望通过读书就业改变自己的命运和改善家境。因此,他们肩上承担着比非贫困生更多的家庭压力和社会生存压力,其中贫困女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不同,承担的就业压力更大。本文立足于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结合社会支持理论,研究其就业现状、提出对策。[1]

一、社会支持理论

1.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的概念,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统一的观点,学者们都是根据自身研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定义。现今,对这一概念的界定较多的是从社会互动、社会行为性质及社会资源作用给予定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1. 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在个体遇到困难和威胁时,可以为其提供物质帮助和精神帮助,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关系;2. 社会支持系统提供给个人的直接帮助有助于提高个人应对压力的能力;(贾云,1993)3. 社会支持概念包括三方面(邓维,ibd)(1)支持源:向被支持者提供支持的社会支持成员;(2)支持活动或行为:社会支持成员向被支持者提供的能满足个体物质或精神需要的行为;(3)对支持的主观评价:支持者对所获得支持的主观感受和评价。[2]

社会支持的分类按不同的功能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物质支持、精神支持、工具性支持、信息支持;客观上的支持、主观上的支持;财务支持、精神支持、行为支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本文侧重于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方面开展研究。

2.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強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一般情况下,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指的是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社会资源指的是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并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3]

二、贫困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1.贫困女大学生

贫困女大学生指的是以下情况的女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负担沉重;单亲家庭并且父母无固定经济来源;孤儿,靠亲戚给予经济补助等。本人研究对象特指的是家庭经济困难,所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学生在校期间的学杂费、住宿费、生活费等一切费用,造成他们长期拖欠学费或通过做兼职、向亲戚朋友借钱、申请助学贷款等方式来完成学业。

2.贫困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社会经济、学校教育、政府教育政策等各方面因素导致现今大学生就业难。在国家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在供给侧改革的进展中,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找工作就如同是各种实力的竞争:个人能力、人脉关系、经济支持等方面的比拼。许多的大学生都曾感叹道“找工作就如同拼爹,背景不厚实拼不过呀!”许多的企业对求职女性带有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处境就更加艰难。

三、贫困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原因

1.外在原因

(1)经济条件困难

贫困家庭的孩子,大多数都勤俭、节约和朴素,每月的生活费等比非贫困生要少得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花费的开支比在校期间的花费要高。主要增加项是在交通、食宿、衣着等方面。求职免不了到处奔波,参加各类招聘会、面试,缴纳各种考试报名费等,因而无形中求职的物质成本急剧增加。没钱买正装,没钱装扮自己,没钱到远地方求职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贫困生的求职机会和成功机率。

(2)社会关系支持不足

大多数贫困生都是来自农村或偏远城镇,他们几乎不可能指望家庭能在其就业过程中找关系、托熟人,家庭的支持无论是财务资源上的还是人力资源上的都很难提供,因此获得的就业机会就远不如非贫困学生。此外,在校期间,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们尽量减少各种交际,避免支出交际费用,从而养成了不愿意积极主动与人交往,尤其是贫困女大学生多数是害羞、内向、不善交际。因而来自同学、朋友和老师的帮助就很少。[4]

(3)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离

学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符合,教育与社会的需求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人才过度地供大于求、供小于求,大学生整体社会实践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这些都导致大学生自身能力与职业需求存在巨大差距。此外,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忽视了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尤其是贫困女大学,导致她们不断受挫、丧失自信。

(4)用人单位的偏见

用人单位在人才观念上的片面性,对求职者家庭出身、社会背景等都看得过重,对女性求职的歧视现象也比较严重,片面地认为贫困大学生没见过大世面、视野狭窄,社会活动经验不丰富、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匮乏。贫困女大学生的雇佣成本更是比男性高。

2.内在原因

(1)综合素质不高

综合素质欠缺是贫困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来自落后的农村和困难家庭的贫困生没有接受到好的教育资源。这样的差距并没有因为大学生活而缩小,反而差距越来越大。由于经济困难,她们需要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做各种兼职,相应的学习时间缩短、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时间缩短。导致文化知识储备不够,自身人力资本积累不足,沟通交流、语言表达、组织领导力和创造力欠缺,综合素质不高。在当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自然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2)就业心态不正确

家庭经济困难给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增加了更多的压力,她们更容易担心和焦虑。由于太过于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不能正确地分析自己、分析就业市场,盲目择业,就业期望值过高,选择上更加实际化和物质化,收入高低往往是他们就业最为看重的因素。因此,会导致在就业过程中迷失自我,频繁跳槽。

四、构建贫困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体系

1.政府

首先,政府要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的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严格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人才制度,加大对就业中的不正之风的惩治力度,严禁就业户籍限制,打破地区、行业的就业壁垒,给贫困生营造一个公平的就业空间。其次,建立与贫困生就业相匹配的资助保障体系:完善助学贷款、建立专项就业资助基金等,给贫困生创造更大的政策优惠,健全创业就业机制体制。

2.社会

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要盲目关注学历、品牌、经验等错误观念,杜绝关于性别、户籍等方面的就业歧视。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就业政策,合法开展各类招聘活动。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尽可能地为贫困生提供兼职机会和实习机会,培养其所需要的针对型人才。此外,各类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等应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评估、监管体系,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就业环境。

3.學校

首先,学校应采取具体措施,解决实际困难,给予贫困女大学生相应的就业补助。建立贫困毕业生档案,免费向贫困毕业生发放各种就业材料。划拨专项经费,资助贫困毕业生求职。做好高校毕业生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的工作,并在贫困毕业生中大力宣传。

其次,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对贫困女大学生开展“一对一”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帮助,帮助其提高就业能力,并全过程跟踪和关注。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贫困毕业生,踏实、勤奋、认真等是贫困毕业生普遍具有的特征,学校应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做好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

最后,开展专门的就业心理辅导。建立各种心理咨询渠道,如线上线下、面对面交流等。开展就业心理辅导专题讲座等活动,帮助其认识求职心理规律,从而提高其就业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成立由辅导员带头的贫困生就业帮扶小组,对贫困毕业生提供各类心理咨询和资源支持。

4.家庭

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和亲戚要充分认识子女就业的重要性和困难性,积极拓展社会关系,丰富社会资本,全力以赴地帮助和支持贫困毕业生实现就业。尤其在精神支持方面,多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不要给子女过多的压力,不要再给子女灌输“读书是为了改变命运”,尤其是对贫困女大学生,本来女孩子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追求相比男孩子更高,一味地给予她们压力,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误入歧途。因此,父母应该尽可能地传递正能量,培养她们不畏惧困难,用于面对贫困挫折的坚强性格和积极心态,从而主动地投身到就业浪潮中去。

总之,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出发,构建一种网络活动的社会支持模式,将各方面的社会支持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相互联系的支持网络,提高整体效能,并传递出社会支持,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解决自身就业困难。

参考文献

[1]邓维.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社会支持体系构建[D]. 重庆大学, 2009.

[2]苟雅宏. 社会支持基本理论研究概述[J]. 学理论,2009(74-75).

[3]庞荣. 社会排斥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13(20-23).

[4]张英莲. 贫困大学生就业与社会支持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就业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