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017-04-24范公广刘永萍谢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34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探索高校

范公广 刘永萍 谢军

摘 要 文章通过对第二课堂建设的背景分析,阐述了第二课堂的概念、类型和内涵、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最后对以ERP沙盘模拟大赛为载体的第二课堂建设的组织和实施效果进行案例分析,结合石河子大学ERP沙盘协会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活动,对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高校 第二课堂 ERP 探索

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伴随着高校规模扩张、就业素质教育跟进滞后,大学生就业难逐渐成为摆在政府、用人单位、教育工作者和公众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据教育部统计,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已经由20世纪90年代末的90%以上跌落到2009年的74%。大学生就业难的最直接原因是高等学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社会需求。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针对性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战略主题,其核心在于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现代高校育人体系中,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开展的系列开放性活动,与第一课堂共同组成了一个高效率的教学体系。为贯彻纲要精神,全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化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推进大学生就业素质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实现创新教育模式的目标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第二课堂的内涵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等在其著作中率先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具有互补性,是第一课堂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具有丰富性、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灵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在时间与空间的选择上更加机动灵活,可以承载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法、手段和内容。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在塑造人格、激发潜能、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从广义的角度看,第二课堂涵盖学生专业知识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之外的所有课外活动。学生可以在各类课外活动中,开拓视野、陶冶身心、锤炼能力、拓展和完善课堂理论讲授以外的知识体系内容和经验。从狭义的角度看,第二课堂是指相对于第一课堂(理论讲授)而言的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实践活动,即学生在教室的教学计划课程之外自愿参加、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各类活动,是高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校第二课堂能够划分为以下形式:学科竞赛、科研训练、文体活动、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和市场调查等。第二课堂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机载体,是高校育人的必要环节,是大学生积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主战场,实现了学生的课堂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就经管专业学生来说,学生通过第二课堂解构和建构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深化了对企业经营管理概念和理论的认识和感知,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协同。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互配合,以育人为宗旨,以培训学生的创业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与第一课堂共同建构完整的教育体系,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和延伸。通过第二课堂,学生能够将静态知识在实践中动态化,克服思维上的惰性,增强了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有利于丰富想象力,发挥创造潜力,形成合理的智能结构,集中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而且第二课堂相对第一课堂在时间、空间、形式、内容、人员等方面自由灵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2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

大学第二课堂是针对学生课外时间所“开发”的“产品”,大学生在第一课堂完成课程理论学习任务,在第二课堂则发展兴趣、娱乐身心、体悟人生,这两者也同样是完美融合、和谐共生的。因此,只有实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平衡发展,高等教育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强实践、创新意识浓厚的优秀人才的目标。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2.1第二课堂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所谓“第二”是相对于“第一”而言的,因为第二课堂是开展于教室之外的。所谓“课堂”表明的是第二课堂的组织性和集中性,说明第二课堂并非学生完全自由的场所。大学是处于过渡性的教育阶段,是学生步入社会、实现终身学习的准备期。所以大学的第二课堂,一方面,呈现着较中小学第二课堂更具开放性和实践性、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等不同的特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大学第一课堂所不具备的特殊意义。大学第二课堂对于培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具有第一课堂无可替代的价值。

2.2第二课堂建设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全面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第二课堂教育在实现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和师生共同参与,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因此,第二课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教学环节,也是高校实施特色办学和创新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第二课堂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帮助学生在独立实践中获得教学课堂以外,教学课程以上的智能,最终实现学生素质全面提升,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3第二课堂建设彰显“学生导向”的现代教育理念

第二课堂课程建设过程中,包括实践内容、活动方式和形式等,尽可能张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体现学生自主、自由、自觉地接受教育的目的。特别是在课程的设置和课程内容选择方面,注重使每个学生能充分提高资质和才情,培养健康个性和创新精神。

第二課堂内容建设上这种以学生兴趣和爱好为导向,以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完善、自我教育为目标,激发了学生内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中,自主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各项第二课堂活动,实现了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

3 ERP沙盘模拟大赛为载体的第二课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随着实践教学的不断发展,仿真教学软件因为拓宽了现实情境的同时,重视虚拟情境的创造而被引入实验教学中。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是一种实际的学习情境,但寓于地域、时间、经济成本等限制,实际情境对个体建构的作用有限。为使学生能更为方便地进入情境教学,通过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或超媒体技术等方式,创制虚拟情境成为拓宽情境教学运用、增强情境教学效果之必要途径。

我校在经管类实验教学中引入了ERP(Enterprise Recourse Planning)实验教学软件,作为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并通过学科竞赛形式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放。ERP沙盘模拟(又称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大赛是由石河子大学教务处主办,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和大学ERP沙盘协会共同承办的年度赛事,包括手工沙盘模拟和电子沙盘模拟(计算机仿真模拟)两种比赛。目前已举办了四届,每届比赛均吸引了大学不同专业学生近千人参加,已经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大学年度赛事。

石河子大学ERP沙盘模拟大赛作为第二课堂的有效载体,把握提升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学生主体、教师引导”互动式的组织实施模式,以赛事策划、组织团队协作、专业技能对抗的形式有效地推进了管理类专业实践平台的建设,形成了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组成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由第一课堂静态、固化的理论教学转化为动态、活化的跨学科、专业合作,实现了学生以辐射型的求知方式最大限度地获取专业知识的教学目标。

3.1以ERP沙盘模拟大赛为载体,建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

3.1.1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ERP沙盘模拟大赛以手工沙盘+企业经营决策模拟软件为平台,全景式仿真企业从创业到经营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创新意识等诸多素质,特别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极为有效。以ERP沙盘模拟大赛为活动载体的第二课堂,就是以专业技能的培养为核心来展开,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以培养“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

3.1.2以建立基于“学生主体性”的互动式的课程实施为目标

ERP沙盘模拟比赛是所有不同专业和学科背景学生参与者通过分组对抗,共同创业、经营和管理的过程。其中包括ERP沙盘俱乐部对沙盘模拟大赛的策划、组织,指导教师对参赛者集中培训和比赛过程评价。由第一课堂的传统权威教学转变成学生通过“体验式”仿真学习模式,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性的回归。比赛过程中以“竞争”为主,学生自主设计企业经营战略、实施方案和营销策略。比赛过程中学生深刻体验了创业的艰辛和竞争的残酷,这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很好的磨练。竞赛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持续发生变化,时而作为一名导师,时而成为一名裁判,时而成为一个与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的求知者,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共同完成知识的探索过程。

3.2以ERP沙盘大赛为载体,探索大学生第二课堂的组织模式

3.2.1 ERP沙盘大赛的组织形式

ERP沙盘模拟大赛由ERP沙盘协会承担策划、组织、实施等工作,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提供后勤保障。学生通过对赛事的策划、宣传、组织和实施,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ERP沙盘大赛作为年度赛事,对参赛学生年级不限、专业不限。队伍结构很多是由不同专业背景学生交叉组成。他们在组织参赛,协同作战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人际协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这种跨学院、跨学科建制的组队模式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和好评。其中,获得2011年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总决赛冠军的三名团队成员中,就有一名来自园林设计专业的学生。

3.2.2建立“以竞赛换学分”的弹性学习模式

“以竞赛换学分”模式是为寻求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结合的一种尝试和探索。“第二课堂学分”就是指对一些成熟型的第二课堂活动给予学分。ERP沙盘协会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通过向大学教务处申请“以竞赛换学分”的激励政策,争取大学公选课的优惠资源,吸引学生参加ERP沙盘模拟比赛。“以竞赛换学分”政策是指学生在参加比赛过程中,根据取得的成绩,能够得到数量不等的学分,一般能够获得2-3个学分。大学“学年学分制”制度,对学生每年必须获得的学分数量有明确规定,因而“以竞赛换学分”模式对部分专业理论课程较少的学院的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3.2.3以ERP沙盘大赛为载体,建设第二课堂的关键工作

ERP沙盘模拟大赛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安排好比赛进度、成本控制和质量评估。其中进度控制是指对学生培训,练习时间安排表的制定和调整;成本控制是指要详细规划比赛过程中各项开支预算,做好物质激励考核工作;质量评估的关键是要做好参赛学生对ERP沙盘大赛规则的培训,做好培训情况反馈表,定期进行团队间交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大学ERP沙盘模拟大赛最终比赛胜出者,将代表大学参加“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ERP沙盘经营大赛新疆赛区比赛和全国赛事。

3.3 ERP沙盘大赛为载体的第二课堂教学实施效果

第二课堂时间的零散和地点的分散成为教学规范管理的最大障碍,课程类别的多样化又使课程缺乏质量标准和科学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自举办大学ERP沙盘模拟大赛以来,不同的专业、年级的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大学ERP大赛选拔团队参加新疆赛区和全国赛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在重庆工商大学举办的2011年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总决赛中,获得总冠军。同年,在国际管理决策大赛中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取全国三等奖。同时,ERP沙盘协会也因其卓有成效的工作于2012年获得“全国百佳社团”称号。参加竞赛的成员在查阅资料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案设计与应变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使他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团队之间如何配合,这为他们未来的就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的过程。大学第二课堂既是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深化,又是培养新一代实践型大学生的有效途径。以ERP沙盘模拟大赛为载体,作为大学生“第二课堂”,使学生通过赛事的组织、参与和实施,实践证明是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又军.从就业市场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6):117-118.

[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7]2号.

[3] 张科.高校第二课堂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24):188-190.

[4] 朱九思,蔡克勇,姚启和.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5] 蒋志勇.浅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及其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8(23):62-63.

[6] 魏昌东.第二课堂: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江苏高教,2010(6):58-60.

[7] 重庆大学课题组.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重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7):5.

[8] 孙丽华.试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设计与经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186-188.

[9] 蒋志勇.浅析高校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及其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8(23):62.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探索高校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