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课改实践中的问题分析

2017-04-24耿保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34期
关键词:课改问题学生

耿保峰

摘 要 初中课改在我国进行已十多年了,课改示范校也陆续涌现不少,有的仍领先教育改革,有的渐渐销声匿迹,大多学校也进行过尝试,但取得成功的并不多,应试教育的做法在各个学校仍大量存在。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没有真正减轻,有些甚至负担更重,学生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更抽不出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体质在下降、视力在下降。虽然有很多社会原因,但作为学校教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努力改变学生的现状,必须把课改落到实处,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 课改 学生 问题

笔者认为课改一定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把课改的理念和方法植根在老师们的心中,才能出成效。根据笔者自己的工作体会,以下几个经常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与思考。

1缺乏坚持,昙花一现,穿新鞋走老路

很多学校在课改中缺乏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校长和老师们每听过一场报告、每参观一所课改示范校,都觉得课改很有必要,激情澎湃,可最后做出效果的有几个学校?究其原因有几个:一是“风声大、雨点小”,喊得紧,做得少,没有把课改的精神落到实处;二是盲目模仿,没有吃透课改的实质内涵,只是形式上模仿,而课堂效果是模仿不了的;三是缺乏恒心,遇到困难不是找办法,而是退却,最后仍然回到原步。课改不是一张蓝图,而是一项旅程,他需要行走,行动是课改的最高纲领,肯定会遇到重重困难,背后都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行动历程。

2“邯郸学步”,无所适从

今天学这个学校的模式,明天学那个学校的模式,课改理念一再更换,课堂环节一变再变,不知道哪个更好,觉得哪个先进学哪个,弄得教师不知该怎样上课,这个还没掌握又改另一个,难怪很多教师说:“一课改就不会上课了。”笔者以为:

(1)各个课改示范校的模式虽名称不同,课堂环节数目和描述不尽相同,但追其根本,实质内容大同小异,教学目标是相同的,即:把时间还给学生、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方法留给学生,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

(2)课改是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要求教师必须领悟课改的实质,体会课堂环节的有机融合,不是一个模式就能达到课改的目的的。今天要求教师往东,明天又要求往西,不能深入体会课堂的操作方法,毕竟课改是由教师去落实的,他们不能熟练运用课改就进行不下去。

3一味追求模式,本末倒置

模式只是一个名称,只是理念的表述,或只是一个课堂环节的设置方法,课堂的中心任务还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完成,所以重点还要放在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不应只为追求模式、为了完成课堂环节而堆砌知识模块,只有吃透教材、弄懂课标,才能驾驭教材,才能驾驭课堂。模式只是知识的载体,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形式,模式有形而课堂无形,只有把模式与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融入课堂之中,才能发挥课堂的作用。课堂是在有形中做到无形,无形中体现有形,切不能死搬硬套,否则只能是舍本逐末,有形式无内容,达不到知识的传授、理解和运用。

4课改求新、求异,脱离实际

有很多学校给本校的课改起了很多时尚的名字,还有不停换名,目的就是为了求新、求异,与众不同,好像有了很大成就似的,实际又做了多少具体工作呢?老师们都理解模式的含义吗?老师们不但要理解模式的实质和做法,还要愿意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只有变成教师自己的课堂方式才能运用自如,才能长期坚持下去。很多学校都是起了课改的名字之后,老师们该怎么上课还怎么上课,仍然我行我素,学校也只是喊喊口号而已,没有实质的进展,实行的依然是应试教育的教育方法,学生负担依然很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依然是空口号。

5所谓课堂探究,实际很多是无病呻吟

由于对课改精神实质不理解,对教材知识挖掘不透,抑或惰性使然,教师教法生硬,为了探究活动而设置探究问题,实际上很多问题不需要探究,通过教材文本或简单思考即可解决的问题,再去安排探究活动,实属多余之举。探究是因问题而探究,不是为课堂环节完整而安排探究,课堂环节要合理安排、运用,合理删减,课堂要简约、实用、高效,不要人为复杂化。

6概念不清,认为有导学案即是课改

的确,有的学校导学案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一是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脱离教材文本,学生讨论也只是交流、统一答案,且课前已做完上课也不太专心听课,更少思考、探究的活动;二是导学案内容多、难。因此学生为求快、求准,把參考书上的答案直接抄上去的不在少数,这样实质课前预习没有落到实处,没有任何效果。三是导学案的编写缺乏用心思考,有的甚至是将教材上的内容直接复印到上面,这样导学案实质上是多余的。

7重环节,重练题,轻阅读,轻思维的形成过程

很多教师重视课堂上预习检测、学案讨论、疑难解答、巩固练习、达标测试等环节,甚至一个环节没进行完就直接进入下一环节。重视题目的反复训练,而忽视了对教材文本的阅读与挖掘,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提高,有些学生语文阅读、写作能力下降、英语听力水平下降与此不无关系,做题多而读书少、对话少、发言少,做题重要是掌握方法和思路。现在学校教育要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而不是只顾眼前的升学任务,把学生当做升学的工具。

以上是在课改实践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切实把课改精神落到实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课改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可持续性发展,这是我们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在教育这个问题上不能只找客观原因,不做主观努力,毕竟只有我们才能给学生提供相对合理、系统的教育。

猜你喜欢

课改问题学生
学生写话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